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0)
2023(9492)
2022(8662)
2021(8200)
2020(6854)
2019(16042)
2018(16130)
2017(30451)
2016(16795)
2015(18877)
2014(18816)
2013(18448)
2012(16723)
2011(14996)
2010(14756)
2009(13034)
2008(12526)
2007(10562)
2006(9076)
2005(7559)
作者
(49060)
(40430)
(40253)
(38238)
(25670)
(19556)
(18267)
(16215)
(15400)
(14350)
(14047)
(13480)
(12738)
(12698)
(12538)
(12472)
(12348)
(12145)
(11455)
(11413)
(10288)
(9852)
(9741)
(9142)
(9113)
(9107)
(9051)
(8862)
(8172)
(8166)
学科
(59863)
经济(59790)
管理(45616)
(42746)
(36272)
企业(36272)
方法(30136)
数学(26096)
数学方法(25750)
(15387)
(15194)
中国(14952)
(14320)
业经(13599)
理论(13321)
地方(12283)
(10507)
技术(10396)
农业(10349)
(10181)
贸易(10177)
教育(9987)
环境(9895)
(9865)
(9761)
(9598)
财务(9540)
财务管理(9525)
教学(9101)
企业财务(9036)
机构
大学(231699)
学院(230335)
管理(92827)
(81902)
理学(81432)
理学院(80542)
经济(79878)
管理学(78931)
管理学院(78546)
研究(74732)
中国(52141)
科学(50574)
(49465)
(39254)
业大(38418)
(37738)
(35790)
研究所(35041)
中心(33493)
(31975)
北京(31232)
(31143)
农业(31005)
师范(30684)
财经(29737)
(27591)
(27125)
技术(27089)
(26624)
师范大学(24768)
基金
项目(168190)
科学(129751)
研究(121253)
基金(119029)
(105018)
国家(104141)
科学基金(88633)
社会(71682)
社会科(67740)
社会科学(67720)
(67344)
基金项目(64548)
自然(60369)
自然科(58946)
自然科学(58932)
自然科学基金(57848)
教育(57028)
(56702)
编号(50104)
资助(49122)
成果(40128)
重点(37783)
(35931)
(35152)
(35045)
课题(34997)
创新(32680)
科研(32441)
大学(32037)
计划(31533)
期刊
(84538)
经济(84538)
研究(63556)
学报(40844)
中国(40619)
科学(35832)
(34801)
管理(34467)
教育(31122)
大学(29986)
学学(28149)
(25325)
农业(24884)
技术(22538)
(14371)
金融(14371)
业经(14265)
图书(13693)
财经(13380)
经济研究(12918)
(12836)
科技(12637)
理论(11860)
实践(11219)
(11219)
(11202)
问题(10901)
业大(10800)
(10753)
林业(10636)
共检索到317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齐振雄  张鸿雁  
1995年 6~ 10月和 1996年 6~ 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 (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 ,进入雨季后降低 ;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 (PO4 -P)浓度相对较高 ,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 (NH3 -N)浓度较高 ,投饵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的围隔NH3 -N较高 ;两年实验中混养贝类的围隔COD通常较低。实验结果显示人工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水化学环境变动的主要原因 ,混养罗非鱼或贝类对围隔水化学也会产生一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1995年和 1996年夏秋季进行的围隔实验表明投饵养殖时浮游植物毛初级生产力较低 ,水呼吸相对较高 ,多数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 /水呼吸 1,但单养中国对虾、对虾与罗非鱼混养和对虾与海湾扇贝或缢蛏混养的围隔间毛初级生产力差别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 ,养殖管理措施、放养的罗非鱼和贝类以及附生的丝状藻类都能对围隔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管理措施往往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陈素文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少奇  方长琰  
于1994-1995年进行了鱼鳖混养与鱼、鳖分别单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鱼鳖混养方式较鱼鳖分别单养方式进行养殖,不仅节约水面50%,而且提高产量12.9%,增加纯利30.2%,减少水、电、药、饵消耗30%以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永坚  王芳  董双林  高勤峰  张美昭  田相利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组(草鱼)、二元组(草鱼+鲢、草鱼+凡纳滨对虾)、三元组(草鱼+鲢+凡纳滨对虾,设2种放养比例)。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中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范围为0~734.15μmol/(m2.d),硝化速率范围为0~1 209.20 mmol/(m2.d),氨化速率范围为0~41.25 mmol/(m2.d)。2)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较高,与很多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靳翠丽  张欣  刘革利  
在 10个水族箱 ( 5 3cm× 2 4cm× 2 3cm)中各放养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 4尾 ,混养孔石莼 (Ulvapertusavar) 0、4g、6g、8g和 10g ,采用投饲精养。结果表明 ,孔石莼能有效吸收N、P营养盐 ,提高对虾对饲料中氮的利用率 ( 42 .7%~ 2 12 .9% ) ,水质状况也优于单养对虾。混养的综合养殖指数高于单养对虾。对虾密度为32 0~ 480g·m-3 ,石莼密度为 40 0~ 6 0 0g·m-3 时 ,可以进行免充气养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宏禄  仇丽  唐庆宁  
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的水化学姚宏禄,仇丽,唐庆宁(江苏省水产局,南京210003)关键词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鱼池,水化学WATERCHEMISTRYININTENSELYMANUREDFISHCULTUREHIGH-OUTPUTPONDSWI...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吴仲民  李意德  杜志鹄  
采用了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观测方法,研究分析了降雨、穿透水、树干流及径流的各化学物质含量和迁移变化特征。指出:降雨和穿透水是热带山地次生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物质输入源;次生雨林不仅具有较强的养分截获和生态调节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化学过滤、吸贮功能;且建立了穿透水、干流和总径流的各化学元素含量与降雨特征因子的多元线性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薇  杨明  陆根海  袁新程  曹祥德  施永海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凡纳滨对虾和空心菜立体混养模式以及凡纳滨对虾单养模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立体混养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单养模式下的无显著差异,而粗脂肪含量(0.80%)则显著低于单养组的(1.02%)。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立体混养模式下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低于单养模式的有2种,无差异的有10种。立体混养模式下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分别为86.08%、31.19%、44.17%)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82.76%、30.11%、43.00%),鲜味氨基酸(DAA)含量(33.51%)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31.44%),半必需氨基酸(HEAA)含量(10.71%)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9.65%);立体混养模式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72.65和2.13)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72.46和2.14)两者差异不大。立体混养模式下的饱和脂肪酸(Σ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分别为32.70%和24.70%)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32.40%和24.33%),而立体混养模式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和EPA+DHA(分别为42.61%和8.84%)相对百分含量则稍低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43.27%和10.8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但立体混养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个体大,肉味更鲜美,且立体混养模式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兼顾,符合国家低碳绿色发展要求,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杨鑫  唐金玉  王岩  李由明  
通过155 d的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鱼蚌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鱼蚌比例为1.5∶1。施肥处理为施鸭粪(DM)、施化肥(CF)及结合施鸭粪和化肥(DC)。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水化学指标。各施肥处理间透明度(SD)、溶氧(DO)、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TAN)、硝酸态氮(NO3-N)、亚硝酸态氮(NO2-N)、活性磷(PO4-P)、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均无显著差异,但围隔CF内PO4-P/TP显著高于围隔DM,5月20日—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焱  李胜忠  李红  
通过对新疆、青海和内蒙古三省区20个盐湖(池)卤虫和水化学研究,发现在碳酸盐型盐湖生存的卤虫全为两性生殖类群,而在硫酸盐型盐湖生存的卤虫有两性生殖类群和孤雌生殖类群,但以孤雌生殖类群居多。用fisher判别方法,对盐湖水化学类型与卤虫类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获得模型Z=-0.0917X1+0.0154X2+0.1725X3-17.7536X4-0.4002X5,它们之间的临界值Z*=-7.6411,Ca2+对卤虫类群影响最大(64.0402%),其余依次为SP42-、Mg2+、HCO3-、CO32-。经F检验,碳酸型盐湖Z1和硫酸型盐湖Z2在α=0.01水平差异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向应  秦大河  韩添丁  成鹏  
大气降水化学是大气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可靠指标,而且保存在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化学成分对研究局地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的大气降水化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结合积雪和冰芯化学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背景,综述了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