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3)
2023(14548)
2022(12256)
2021(11441)
2020(9984)
2019(23284)
2018(23239)
2017(44830)
2016(24404)
2015(27880)
2014(28221)
2013(27489)
2012(25216)
2011(22496)
2010(22514)
2009(20830)
2008(20661)
2007(18416)
2006(15818)
2005(13879)
作者
(71156)
(59624)
(59621)
(56599)
(37714)
(28803)
(27338)
(23807)
(22553)
(21427)
(20240)
(20144)
(18991)
(18815)
(18634)
(18527)
(18366)
(17708)
(17391)
(17010)
(14975)
(14810)
(14736)
(13706)
(13578)
(13313)
(13283)
(13243)
(12149)
(11958)
学科
(99084)
经济(98979)
管理(72363)
(70406)
(58419)
企业(58419)
方法(50270)
数学(44864)
数学方法(44150)
(27567)
(26984)
中国(25455)
(20461)
业经(19991)
地方(19427)
(19168)
(18892)
贸易(18887)
(18327)
(18226)
财务(18148)
财务管理(18105)
农业(17884)
理论(17176)
企业财务(17143)
(15127)
银行(15079)
(14971)
技术(14775)
(14610)
机构
学院(348607)
大学(347051)
(138224)
管理(135810)
经济(135234)
理学(118033)
理学院(116785)
管理学(114287)
管理学院(113685)
研究(112085)
中国(84518)
(72155)
科学(71278)
(63375)
(61227)
(57090)
业大(55107)
中心(52934)
研究所(52230)
(51891)
财经(51100)
农业(48486)
(46371)
北京(44770)
(44045)
师范(43506)
经济学(42106)
(41608)
(40651)
技术(38877)
基金
项目(238555)
科学(186939)
基金(172365)
研究(169699)
(151538)
国家(150300)
科学基金(128843)
社会(105885)
社会科(100338)
社会科学(100308)
(95165)
基金项目(90784)
自然(86048)
自然科(84150)
自然科学(84125)
自然科学基金(82598)
教育(80521)
(80059)
资助(72525)
编号(69071)
成果(55470)
重点(53987)
(52414)
(50336)
(49745)
课题(48228)
科研(46547)
创新(46505)
计划(44785)
教育部(44759)
期刊
(144251)
经济(144251)
研究(93207)
中国(66950)
学报(58158)
(54528)
科学(51769)
(51167)
管理(49227)
大学(43638)
学学(41446)
教育(37280)
农业(36473)
技术(33076)
(28794)
金融(28794)
财经(24987)
业经(24820)
经济研究(23761)
(21434)
(20044)
统计(19445)
问题(19082)
(17662)
(17625)
技术经济(17214)
商业(16388)
科技(16117)
决策(15983)
理论(15442)
共检索到49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正喜  李敏  
本文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劳资冲突解决机制。资方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三种战略选择,在实践中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表现为多种类型。这意味着集体谈判只是劳资间解决冲突并追求共同利益的机制之一。对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为工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对是否利用集体谈判来解决冲突并追求与雇主相同的利益做出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于璐  
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预防劳资矛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会同区总工会、区企联、区工商联等劳动关系三方,加大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集体合同覆盖企业9974户,覆盖劳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黎黎  
劳资沟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借助国外学者的集体谈判效果评价指标,选取合作主义下的劳资沟通成功案例、多元主义下的劳资沟通成功案例、劳资沟通失败案例,各1例。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劳资沟通成败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者谈判力、工资集体协议对劳动条件的影响力和政府监管。其中工资集体协议对劳动条件的影响力是首要决定因素。完善劳资沟通的制度保障,可以采取重视工资集体协议的法律地位、完善增强劳动者谈判力的配套制度、细化政府监管规则的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志刚  何飞  
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关系而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的社会本质及其自由价值的实现场所。就劳资关系本质而言是一种共同体关系,冲突与合作是不同治理模式下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共同体理论出发,分析劳资关系的共同体特征,指出劳资双方之间的合作应从文化、政治、管理、经济4个方面入手,构建共同体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劳资关系治理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青  朱海伦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种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当前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需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工资水平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具有政治学价值。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起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正  
和谐劳资关系无疑是当前劳资关系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囿于传统劳资双方从属关系的定性,鲜有对劳资集体协商机制进行的系统建构和梳理。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现状分析,探讨畅通劳资集体协商模式、优化劳资集体协商结构,尤其是要建构并完善劳资集体协商机制。即通过强化政府的协调和监督职责、完善工会主体地位和代表作用、培育和发展资方代表企业组织,实现劳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化、法治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春云  
我国劳资集体对话机制呈现多样的局面,本文提出用发起者为中心的框架来概括和分析这些不同的类型。根据劳动关系运作的相关主体,我国企业层面劳资集体对话机制可分五大类:政府主推型、企业工会发起型、员工行动发起型、员工和企业工会发起型、和企业推行型。本文进而通过实地调研、新闻报道、和已有文献中的案例来说明这五种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在多大程度上挑战了工作场所管理层单决制和可持续性。政府主推型在产生的集体合同数量上居多,但是对工作场所劳资相对力量的影响最小。体制内外力量相结合的类型——员工和企业工会发起型具有改变工作场所治理模式的力量和可持续性的潜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制率、覆盖面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产业和企业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格局,在提高劳动者工资、缓和劳资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我们看到,集体协商模式的选择不清、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工会独立性和代表性的缺失,制约了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为此,应分别确立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制定规则、协调劳资纠纷与监督等职能,改革基层工会的资金来源与组织结构,以此推动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质性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晶  
本文以经济放缓背景下三个典型集体劳动争议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该案例的梳理与比较,探讨以集体协商的方式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合理性。文章指出,从争议的解决效果看,以劳资协商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方式应当是较为符合劳方利益的,但是,这种方式最终能否采取,首先取决于工人的组织程度,其次是政府的态度和策略。在经济放缓期,按照以往惯例处置的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因此,政府在解决这类争议的时候,需要及时修订应对策略与措施。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同时,保障工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伴随建制率逐年上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以及协商层级结构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性日渐显现,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建设与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妥善处理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诸多核心要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遵循"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的"两基础、两保证"的基本原则来解决相关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力东  
在当前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冲突有所加剧,这就需要发挥包括工资集体协商在内的劳资关系调节机制的作用。研究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在于国家在其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因此,国家需要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厘定与资方、劳方的关系并对双方进行有效的协调。国家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应再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应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和裁判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面对"资强劳弱"的总体态势,国家应主要通过立法支持劳方并规范约束资方,以实现劳资之间的适度均衡,这样才能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信卫平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保障劳动者报酬水平正常增长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由于社会基础薄弱而始终处于艰难的推行中。在新收入分配原则确定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审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最低工资标准的功能以及工会集体行动的权利等问题,力争取得社会共识,从而使得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社会基础更加牢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祖芳  
我国企业工资制度的一种创新模式———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这一工资制度在维护职工权益 ,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应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乐明  陈晓菲  王杰  
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将劳动者对工资集体协商认知程度作为维权意识的代理变量,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影响劳动者对工资集体协商认知程度因素并测度其边际影响。估计结果显示,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职位级别的提高,认知程度也随之加深,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此测度不同劳动者群体的认知程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工资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严格实施整体上对工资增长均有显著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