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5)
- 2023(10161)
- 2022(9057)
- 2021(8567)
- 2020(7299)
- 2019(16491)
- 2018(16679)
- 2017(31851)
- 2016(17385)
- 2015(19606)
- 2014(19597)
- 2013(19395)
- 2012(17702)
- 2011(15755)
- 2010(15556)
- 2009(14071)
- 2008(13492)
- 2007(11559)
- 2006(9971)
- 2005(8523)
- 学科
- 济(65853)
- 经济(65786)
- 管理(51351)
- 业(49756)
- 企(42217)
- 企业(42217)
- 方法(32786)
- 数学(28240)
- 数学方法(27928)
- 农(17164)
- 技术(16508)
- 学(16477)
- 中国(16124)
- 财(15566)
- 业经(14739)
- 地方(13045)
- 理论(11981)
- 贸(11873)
- 贸易(11866)
- 农业(11828)
- 易(11526)
- 和(11207)
- 环境(10873)
- 制(10560)
- 务(10346)
- 财务(10281)
- 财务管理(10261)
- 企业财务(9726)
- 划(9568)
- 教育(9513)
- 机构
- 大学(246283)
- 学院(244621)
- 管理(100146)
- 济(90874)
- 经济(88713)
- 理学(87610)
- 理学院(86641)
- 管理学(85120)
- 管理学院(84694)
- 研究(81011)
- 中国(57190)
- 科学(53993)
- 京(52853)
- 农(42739)
- 所(41247)
- 业大(40962)
- 财(38789)
- 研究所(38104)
- 中心(36335)
- 江(34452)
- 农业(33827)
- 北京(33200)
- 范(32316)
- 财经(32046)
- 师范(31968)
- 院(29657)
- 经(29236)
- 州(28427)
- 技术(28392)
- 师范大学(25947)
- 基金
- 项目(176731)
- 科学(137503)
- 基金(126776)
- 研究(126695)
- 家(112006)
- 国家(111106)
- 科学基金(94556)
- 社会(76989)
- 社会科(72897)
- 社会科学(72873)
- 省(69854)
- 基金项目(68490)
- 自然(63688)
- 自然科(62177)
- 自然科学(62161)
- 自然科学基金(61034)
- 划(59112)
- 教育(57625)
- 编号(51866)
- 资助(51799)
- 成果(41035)
- 重点(39567)
- 部(38020)
- 创(37452)
- 发(37277)
- 课题(35369)
- 创新(34915)
- 科研(34102)
- 计划(33242)
- 大学(32368)
共检索到341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正科 田育新 肖彬 欧阳惠
为了解决防护林类型选择技术问题,测定了洞庭湖水系内24个主要防护林类型的生产力、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水稳性指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有效贮水能力及林分最大持水能力,并运用多级分辨等方法,对防护林类型的上述功能进行了判别分析,提出了18个可供多种功能上选用的选择技术模型。选择技术模型回判结果,回判符合率多在75%以上
关键词:
防护林,类型,生产力,防护能力,选择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韧 耿养会
本试验通过林分调查、水文测验,对渠江流域的低效防护林分进行了不同改造技术的研究。认为改造方式以间伐补植、全砍重造、针阔乔灌结合为宜,原低效防护林分改造为马尾松或杉木+香樟+紫穗槐组成的针阔乔灌混交类型,效果显著.造林第三年与对照组相比,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28%、113%,地表径流模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3.3%和44.2%.建立的地表径流与降雨、雨强,土壤侵蚀模数与雨强的数学模型相关程度紧密.低效防护林分改造后,森林防护功能增强.
关键词:
低效防护林分 林分改造 水土保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安兴 郭仁鉴 杨水海 严水华 商克荣 卢梅富 刘金土
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根据当前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提出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择伐经营模型。现实森林类型在如何实现择伐经营,发挥防护林的综合效益方面,文章论证了防护林经营技术上所涉及的森林作业和森林经理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新宁 张振文 黄支全
经过4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应用于沙地防护林的营造,综合支出最低的设计方案是毛管直径12mm,滴头流量3 75L·h-1,滴头间距1 0m的设计方案;另外,滴灌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均高于常规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等效果。本文就沙地防护林滴灌系统的设计及效益进行了较系统总结。
关键词:
滴灌 沙地防护林 灌溉设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有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功富 张清海 林益明 吴锡麟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
关键词:
能量 生物量 群落 木麻黄 防护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义
全球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已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正常发展,因而引起有关决策者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考虑.古代曾出现过的灿烂的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历史上曾经孕育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自然人文景观的衰退,主要是由于森林、草原、植被大面积破坏和减少的结果.因此,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这种恶果的出现是大自然对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腊虎 赵克昌 李茂哉
Based on plot surveying of populus gansuensis shelterbelts for crop in 4 soil types of Hexi Corridor,the paper studied the shelterbelt mature age, technology mature age and regeneration age of P.gansuensis shelterbels for crop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by stem analysis.
关键词:
土壤类型 二白杨 防护林 成熟龄 更新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俊森
以福建省最大的海岛———平潭的龙王头与燕下浦两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流沙海岸大风变化与飞沙规律,探讨了培育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2年生大苗这一核心技术及其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的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荒风口造林成败最主要是每年秋冬季的东北大风、飞沙和干旱三大因子;要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采用2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8%和92.2%;2a郁闭成林,5a郁闭度达到0.75以上,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7.2m和6.4cm,可降低风速达87.5%,具有较好的防护效能。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有庆 刘荣光 许志春 孙长春 温俊宝
在明确“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 (林分树种组成过于单一 ,且多为易感天牛树种 ,抗御天牛灾害功能低下 )的基础上 ,从控制天牛灾害的角度 ,根据其树种配置结构 ,将各地的防护林网划分为 3类 ,即一代林网、二代林网和加强型二代林网 .指出构建加强型二代林网这种生态调控技术 ,是持续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根本措施 .在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理论 (以生态系统稳定性、风险分散理论和抗性相对论为基础 )指导下 ,提出加强型二代林网配置中的树种类群应包括非寄主树种、抗性树种和诱饵树 3类 ,界定了 3类树种相应的特点和功能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多树种配置原则和技术 ,以及简便有效的诱...
关键词:
防护林 杨树 天牛 灾害 生态调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温远光 何立友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参9
关键词:
窿缘桉 防护林 小气候 北热带 广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系统 持续经营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福绪 韩玉洁
用常规方法测定各模式林带生物量、各树种生长规律、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各林带疏透度 ,从而对江苏省北部沿海 4种防护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增长量以杨树林最大 ,水杉林、柳杉林次之 ,刺槐林最低 ;4种模式造林树种的生长快慢顺序是杨树 >水杉 >柳杉 >刺槐 ;由于树种不同、造林时间不等 ,4种模式沿海防护林对各林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也不同 ,表现出林龄大的较林龄小的强 ,刺槐为豆科乔木树种 ,对土壤性状的改良效应明显较水杉和杨树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冰
概述了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在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功能 综合效益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