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2)
2023(18183)
2022(15457)
2021(14308)
2020(12111)
2019(27611)
2018(27423)
2017(52586)
2016(28427)
2015(31921)
2014(31625)
2013(31054)
2012(28700)
2011(25893)
2010(26002)
2009(24356)
2008(24224)
2007(21684)
2006(18835)
2005(17147)
作者
(81452)
(68220)
(68128)
(64618)
(43301)
(32849)
(31100)
(26609)
(25806)
(24411)
(23159)
(23009)
(21697)
(21392)
(21282)
(21077)
(20667)
(20319)
(19850)
(19541)
(17046)
(16895)
(16621)
(15559)
(15444)
(15354)
(15329)
(15155)
(13796)
(13478)
学科
(117812)
经济(117660)
管理(85861)
(81986)
(68026)
企业(68026)
方法(50455)
数学(44093)
数学方法(43547)
(34465)
(32909)
中国(32592)
业经(27043)
地方(26845)
(26325)
(22530)
(22115)
财务(22046)
财务管理(21990)
农业(21805)
(21522)
贸易(21509)
(20839)
企业财务(20767)
(19997)
银行(19951)
(19407)
金融(19401)
(19053)
环境(18182)
机构
学院(403223)
大学(400191)
(164279)
经济(160762)
管理(153436)
研究(135147)
理学(131204)
理学院(129784)
管理学(127444)
管理学院(126697)
中国(103306)
(84154)
科学(82135)
(80139)
(68557)
(68416)
中心(63050)
财经(62425)
(62097)
研究所(61649)
业大(59294)
(56477)
农业(53575)
北京(52888)
(52035)
师范(51463)
经济学(50056)
(49290)
(48755)
财经大学(46158)
基金
项目(265550)
科学(208623)
研究(193860)
基金(191554)
(166850)
国家(165433)
科学基金(142028)
社会(122786)
社会科(116423)
社会科学(116390)
(105572)
基金项目(100916)
自然(91682)
教育(90120)
自然科(89580)
自然科学(89555)
(88393)
自然科学基金(87953)
编号(79557)
资助(78533)
成果(64713)
重点(60208)
(59994)
(58479)
(55777)
课题(55117)
创新(52198)
科研(51302)
(50764)
国家社会(50490)
期刊
(185824)
经济(185824)
研究(117392)
中国(82071)
(65610)
(63514)
学报(62284)
管理(57835)
科学(56914)
大学(47215)
学学(44626)
教育(43395)
农业(42719)
(40177)
金融(40177)
技术(36153)
业经(32024)
财经(31162)
经济研究(29525)
(26682)
问题(24175)
(22741)
技术经济(19478)
(19463)
(19061)
统计(18743)
理论(18724)
商业(18429)
财会(18219)
科技(18113)
共检索到60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军  赵月皎  刘洋  
股权制衡通过缓解双重代理成本、降低非效率投资,对企业研发起到促进作用,且该效果因制衡股东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以2008—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索股权制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股权制衡缓解了公司第一类代理冲突,提高了董事会和高管决策效率,从而促进了研发投入。其中,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无关联关系时,股权制衡对研发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当制衡股东类型为自然人、境内非国有法人和外资法人时,制衡效果更明显;当制衡股东为国有法人和银行证券基金时,制衡效果不显著。以上结论丰富了股权制衡类型和性质的文献,为公司提高治理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于海林  
利用2005~2008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视角考察了大股东占款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制衡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占款现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大股东占款程度越严重,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股权制衡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具有监督作用,进而促使审计师更倾向于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宗刚  吴凌寒  
公司治理就其实质是指公司是由谁控制,并为谁的利益服务。在Berle和Means1930年的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第一次提到在美国的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所有权分散的股东,由于经理有着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风华  黄俊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箐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婷  魏紫洁  游士兵  
以EVA回报率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考察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EVA回报率呈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2)股权制衡度和EVA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3)所有权性质对EVA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4)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VA回报率,但这一效应仅通过资本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志红  胡培  
制约大股东的“内部人”掠夺行为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经营管理下 ,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是 :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间建立股权委托投票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中小股东在大股东间形成股权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钢  李婉丽  
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视角,对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之影响因素及此类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地区注册的上市公司内部更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公司股东总数越少的公司越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另一方面,多个大股东共存的股权结构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从而有利于保护公司外部中小股东的财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春丽  马路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运用多元回归法检验研发投入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分组回归法分析不同股权性质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绩效的差异,并利用门限模型研究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研发投入转化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公司远期绩效的提升;民营制造业研发投入转化效率明显优于国有企业,外资研发投入未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过高股权集中度会抑制研发投入转化效率;提高股权制衡度能提高研发投入转化效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刚  徐金鑫  
在中国大陆,披露过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通过占用资金、转移资产与利润、对外担保等形式,掠夺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例。为使内部人掠夺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设置几个持股比例相近的大股东,是改善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由此也会带来大股东间的相互冲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本文通过检定公司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以及探索公司股权制衡的影响作用,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利行为的选择与股权制衡之间的关系。站在股权结构外生性的角度,股权制衡能够制约控股股东与其控制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以及侵占型关联交易行为,但无法制约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主要是因为公司中小股东把关联交易而不把派现视为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站在股权结构内生性的角度,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的影响,表现为关联交易使得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增强,但上市公司派现行为降低了这一制衡作用,而且在考虑股权结构内生性的情况下,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自利行为的制约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