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8)
2023(15583)
2022(13576)
2021(12714)
2020(10429)
2019(23480)
2018(23546)
2017(44581)
2016(24435)
2015(26902)
2014(26362)
2013(25717)
2012(23391)
2011(21038)
2010(20836)
2009(18834)
2008(17601)
2007(15090)
2006(13009)
2005(10922)
作者
(67367)
(55863)
(55551)
(52614)
(35483)
(27027)
(25152)
(21858)
(21206)
(19728)
(19217)
(18714)
(17587)
(17420)
(17260)
(16886)
(16797)
(16564)
(15952)
(15811)
(13876)
(13508)
(13354)
(12738)
(12562)
(12440)
(12397)
(12223)
(11172)
(11109)
学科
(90526)
经济(90438)
管理(72160)
(65909)
(56013)
企业(56013)
方法(38903)
数学(33110)
数学方法(32677)
(24522)
中国(24052)
地方(22622)
业经(21481)
(21310)
(21247)
技术(20237)
环境(18268)
农业(16728)
理论(16327)
(16007)
(15375)
贸易(15362)
(15299)
(14829)
(14562)
(13482)
财务(13410)
财务管理(13388)
技术管理(13365)
(13192)
机构
学院(325742)
大学(324609)
管理(130142)
(122105)
经济(119284)
理学(113351)
理学院(112048)
管理学(110018)
管理学院(109433)
研究(107255)
中国(78182)
科学(69895)
(68911)
(53956)
(53034)
(52155)
业大(50410)
中心(48913)
研究所(48842)
(47326)
(44884)
师范(44463)
财经(43672)
北京(42946)
农业(40904)
(40048)
(39619)
(38993)
技术(36413)
师范大学(35783)
基金
项目(233355)
科学(183376)
研究(171089)
基金(166996)
(146256)
国家(145027)
科学基金(124665)
社会(106040)
社会科(100301)
社会科学(100276)
(93842)
基金项目(89916)
自然(81938)
自然科(80028)
自然科学(80010)
(78621)
自然科学基金(78545)
教育(78269)
编号(70733)
资助(66599)
成果(56038)
重点(52496)
(52196)
(50943)
(49602)
课题(48690)
创新(48054)
科研(44419)
项目编号(43501)
大学(43001)
期刊
(131877)
经济(131877)
研究(91427)
中国(62238)
学报(52482)
科学(48781)
管理(47507)
(46852)
教育(41231)
(39949)
大学(38987)
学学(36485)
农业(32957)
技术(29115)
(24236)
金融(24236)
业经(23557)
经济研究(20687)
财经(19498)
图书(18832)
科技(18542)
(17815)
(16664)
问题(16639)
资源(15668)
技术经济(15437)
(15107)
理论(15009)
现代(14501)
商业(14286)
共检索到464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原  孙美霞  
[目的/意义] 新兴机会的精准识别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探索前沿性技术与市场并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但是当前缺乏不同创新情境下新兴机会识别研究,且识别过程受主观因素影响,因此提出“空白点识别—新兴机会集甄选—多维评测”三阶段新兴机会识别框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 首先,基于GTM实现技术专利与技术需求地图可视化与空白点的客观释义。其次,依据技术寄生理论与机会互惠思想,明晰桥接的起点与朝向,并以此划分创新情境,利用SimRank算法遴选其对应新兴机会集。最后,设计多维评测指标体系并利用投影寻踪测算维度权重,以有效识别不同创新情境主导维度。[结果/结论] 以碳纤维领域为研究对象,证实了新兴机会识别框架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明确不同创新情境主导维度,科学识别不同创新情境下碳纤维领域的新兴机会及其开发优先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训峰  沈灏  李垣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不同创新组合下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绩效和战略导向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三个创新组合相比,高的管理创新和高的技术创新的组合将很大程度推动了企业竞争优势和战略导向水平的提高,但这种双核心创新组合对企业财务绩效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剑  赵广杰  
从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微细结构和主要性能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木质素基碳纤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木质素基碳纤维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使国内的研究者对当前木质素基碳纤维的研究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科学、高效地利用木质生物质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灏  魏泽龙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不同创新组合下企业竞争优势和组织学习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内部学习水平强度更可能受管理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对内部学习程度的影响较管理创新小;很大程度上,管理创新对内部实践学习的影响更大,注重管理创新的企业的内部实践学习水平要比只关注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实践学习水平高;企业只从事高管理创新或只从事高技术创新,对知识利用程度的提升并不明显。此外,研究结果强调了企业同时从事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有利于提升组织学习水平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单一地关注某种创新不利于组织学习能力提升和长期竞争优势建立。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系统认识组织学习、创新组合、竞争优势建立的过程,对转型经济体制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海蓝  刁英洁  郑榆槿  郭晨晨  刘怀举  谢怀杰  
针对注塑成型的碳纤维强化PEEK(PEEK-CF)齿轮在接触疲劳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失效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开展30% PEEK-CF齿轮几何精度、齿面粗糙度和注塑缺陷的表面完整性测试表征,并进行油润滑下钢-PEEK-CF齿轮副耐久试验,绘制PEEK-CF齿轮接触疲劳S-N曲线。发现PEEK-CF齿轮能更好地适用于中低载荷工况,认为其在输出扭矩为40 N·m、接触应力为323.6 MPa的条件下有无限寿命。通过对失效试件断口SEM图进行失效分析,判断30%PEEK-CF齿轮失效机理主要为基体内碳纤维断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鑫   李倩   衣春波   樊亚鑫  
科技竞争时代,技术机会的识别和挖掘为科技研发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奠定重要基础。本文提出基于链接预测的量化方法,将技术机会识别任务转化为技术元素之间是否能产生共现联系的二分类问题,为技术机会识别提供详细的数据辅助和支撑。获取隐私保护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IPC共现网络并训练图神经网络模型GraphSAGE,得到链接预测分数后分别从强化型、新生型和衰退型链接3个角度识别持续发展的技术机会、突破创新的技术机会以及寻求转型的技术机会,最后基于识别得到的技术机会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陆泉   秦雨萱   陈静  
[目的 /意义]前沿技术的跨学科应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识别学术文献中潜在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有助于发现驱动目标学科领域发展的创新机会,助力我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方法 /过程]基于组合创新思想与学术论文大数据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识别框架,首先基于主题模型和词向量模型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适配度指标,通过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来评估目标学科领域主题与前沿技术搭配的合理性;其次基于前沿技术与目标学科领域主题的共现分析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新颖性指标,筛去新颖性不足的“技术—主题”组合,即可得到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结果 /结论 ]根据构建的框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图情领域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共识别出14个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图情领域主题”创新组合。结果表明该框架识别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的有效性,可为各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前瞻性指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卓君  陈少雄  周艳华  
本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泰山区、华山区、启林南区、启林北区、燕山区五个社区文化活动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瓶颈,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创新的理念提出了以健全落实配套制度为保障、以优化创新活动内容为核心、以加强完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高校社区品牌文化建设路径,旨在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进步需求、大学生成长成才诉求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格局,以期推动高校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彦廷  白如江  王效岳  
[目的/意义]以两种科技文本数据(科技规划文本和基金项目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主题对比视域下的科学前沿识别方法,以期识别出碳纳米管领域科学前沿。[方法/过程]首先,获取碳纳米管领域科技规划文本和基金项目数据,面向科技规划文本提出了一种以触发词库为基础的规则匹配抽取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面向基金项目数据利用主题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主题识别;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的方法对比研究主题,结合项目数、资助时长、资助强度等指标构建科学前沿识别模型,并对科学前沿的研究价值与意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出科学研究前沿主题,科技规划文本的识别粒度为句子级,相比以词为最小识别单位的识别,结果较为宏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徐晓微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是快速有效的途径。为了探究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六个主范畴: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并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关系、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最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为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决策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向往  胡芃  刘阳  
碳纤维增强板(CFRP)胶接结构是高精度固面反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载荷是反射器在轨飞行的主要载荷,胶接部位的界面热阻对高精度固面反射器在轨运行状态的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根据界面热阻测量原理,设计了一套可测量真空环境中不同温度下CFRP单片结构的热导率和胶接结构的界面热阻的实验装置.并且通过304不锈钢热导率的实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比,验证了实验装置的准确性.通过对环氧树脂胶添加高热导材料,提高了它的热导率.实验中采用了3种添加剂:氮化硅(β-Si3N4)、氧化铝(Al2O3)、石墨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体积分数的增加,热导率也随之增大,进而可以强化胶接部位的传热,减小界面热阻.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胶接件的界面热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枝  赵广杰  
综述生物质纤维基活性碳纤维、黏胶基活性碳纤维、木质素基活性碳纤维、生物质苯酚液化物基活性碳纤维、生物质沥青基活性碳纤维5种生物质活性碳纤维的孔隙调控与结构表征研究进展,归纳其晶体结构、表面形态结构、表面化学结构和吸附性能,并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孙友富  
为了研究碳纤维应用于建筑木构件及其节点加固工程中的长期承载性能,采用持续负载的剪切试验方法对碳纤维木材复合材结合层在高湿(温度60℃,相对湿度90%),低湿(温度24℃,相对湿度45%)环境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Burger模型可较精确地模拟复合材结合层的短期剪切性能(R2≥98%);高湿环境下结合层剪切蠕变量显著大于低湿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都是影响蠕变的重要因素;结合层厚度越大,剪切蠕变变形也越大,应力松弛较大,建议碳纤维与木材复合时施加一定的压力(0.05 MPa以上)以减少结合层厚度;高湿环境下高应力水平的蠕变速率最大,较短时间便出现结合层断裂,在碳纤维设计应用时,应确保...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霞峰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梁洋洋  董明来  
构建新型材料活性碳纤维(active carbon fiber,ACF)填料床反应器,在温度25~27℃,利用人工污水进行挂膜,测定基本水质指标及生物膜氧吸收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研究反应器稳态后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进水NH4+-N负荷以及CODMn/NH4+-N变化对于ACF填料滤器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填料滤器最佳HRT时间为3.1h,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79.41%,此时氨氧化菌OUR平均为1.24mg O2/(g.h)。控制进水NH4+-N负荷分别为0.05、0.09、0.24、0.44g/(...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勤林  郭帅新  龚剑  
城市群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有效识别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并以区域协同创新引导城市职能优化。本文立足既有文献,运用最小需求量法计算出城市基本职能比重,并结合基于纳尔逊法的麦克斯韦尔法对城市职能强度进行识别与分类。根据识别和分类结果,综合考量城市职能优势、规划定位、中心城市职能结构层次等因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探讨城市职能识别方法与优化策略。实证分析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大中心城市职能优势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带动城市群发展;各城市职能相异又具有相似性,部分城市职能状况与其规划定位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