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0)
2023(17951)
2022(15384)
2021(14253)
2020(11944)
2019(27031)
2018(26740)
2017(51269)
2016(28257)
2015(31174)
2014(30545)
2013(29725)
2012(27184)
2011(24466)
2010(24171)
2009(22203)
2008(21787)
2007(19307)
2006(16545)
2005(14365)
作者
(81450)
(68003)
(67941)
(64733)
(43029)
(32977)
(30833)
(26780)
(25650)
(24242)
(23038)
(22706)
(21450)
(21315)
(21238)
(21218)
(21165)
(20205)
(19607)
(19553)
(17237)
(16728)
(16474)
(15621)
(15462)
(15154)
(15025)
(15018)
(13804)
(13654)
学科
(104430)
经济(104320)
管理(81339)
(76822)
(62536)
企业(62536)
方法(49384)
数学(43940)
数学方法(43342)
(33402)
(31244)
中国(26818)
(23964)
业经(22986)
(22211)
(22035)
贸易(22029)
(21469)
税收(20736)
农业(20651)
(20559)
(20344)
财务(20285)
财务管理(20245)
地方(19959)
(19879)
企业财务(19194)
环境(19076)
(16967)
(16449)
机构
学院(390543)
大学(385852)
(154793)
经济(151657)
管理(148588)
研究(129595)
理学(129154)
理学院(127760)
管理学(125286)
管理学院(124609)
中国(96696)
科学(84115)
(79067)
(75416)
(73754)
(66365)
业大(63785)
中心(60763)
研究所(60716)
财经(59372)
农业(58771)
(58435)
(53877)
(48436)
北京(48391)
师范(47761)
(47125)
经济学(47019)
(46099)
财经大学(43923)
基金
项目(270375)
科学(211657)
基金(196363)
研究(189815)
(174790)
国家(173393)
科学基金(147494)
社会(119215)
社会科(113057)
社会科学(113025)
(107332)
基金项目(104002)
自然(99168)
自然科(96911)
自然科学(96882)
自然科学基金(95140)
(91064)
教育(87533)
资助(80062)
编号(76427)
重点(61851)
成果(60655)
(58582)
(58191)
(56707)
科研(53604)
创新(53100)
课题(52583)
计划(52375)
大学(49736)
期刊
(161892)
经济(161892)
研究(107281)
学报(68830)
中国(67141)
(65917)
科学(60295)
(58975)
管理(51451)
大学(50264)
学学(48248)
农业(44447)
教育(35323)
(32515)
金融(32515)
技术(32275)
业经(28281)
财经(27854)
经济研究(27143)
(23814)
(23656)
问题(21462)
(20325)
科技(18504)
(18186)
统计(18118)
(18006)
技术经济(17996)
商业(17591)
业大(17190)
共检索到557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勇  王夏耘  王蔚  
碳税最主要的政策目的在于减少和限制碳排放行为。碳税征收环节有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两种方式。本文以对汽车使用征收碳税为例,采用2004~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及统计年鉴数据与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模型、Kruskal-Wallis检验和Wlicoxon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在消费环节对汽车使用征收碳税比在生产环节征收具有更为显著的政策效果。具体来说,可结合碳排放行为的特点和税务部门当前的征管能力,在征收成本与政策效果之间做出权衡,并逐渐地实现生产环节征收向消费环节征收的转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婧   刘金娜   房学宁   窦睿音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系统间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第三产业占比、控制高耗能行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河北可以同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碳达峰目标实现后,继续坚持扩大碳汇规模,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40%、火力发电占比约53%的条件下,可以同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3)推进能源供给低碳绿色改革是保障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其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火力发电低碳化是政策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婧   刘金娜   房学宁   窦睿音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系统间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第三产业占比、控制高耗能行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河北可以同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碳达峰目标实现后,继续坚持扩大碳汇规模,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40%、火力发电占比约53%的条件下,可以同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3)推进能源供给低碳绿色改革是保障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其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火力发电低碳化是政策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敏  龙勇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本文以此为分析蓝本,以政策工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政策驱动主体为分析维度,构建三维研究分析框架。将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通过政策工具分类、文本内容编码、统计描述、多维度交互分析等方法剖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工具分布和使用情况。从三维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工具的分布不仅在数量上有差异,而且在组合结构上有区别。未来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应强化政策工具的平衡使用,提升各类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不同政策目标细化政策举措,各有侧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充分激发政策驱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形成齐抓共推的生动局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朦朦   张运梅  
梳理和分析我国出台的碳减排相关政策,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两个维度来构建碳减排政策分析框架,全面细致地揭示碳减排政策工具的运行情况,剖析碳减排政策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碳减排政策分为萌芽期(2007—2013年)、初步发展期(2014—2018年)和快速发展期(2019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我国碳减排政策发文以单部门为主,其中生态环境部发挥中坚力量,缺乏部门间的合作;我国碳减排政策类型以通知、办法为主,权威性较强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政策平均效力有待提升;我国碳减排政策的政策工具更倾向于使用命令控制手段,主要聚焦于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目标规划和碳交易平台建设3个方面;我国碳减排政策目标着重于完善碳交易市场、数量控制和促进能源结构变动3个方面。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龚辉文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有其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框架体系。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税收政策,二是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税收政策,三是提高人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税收政策。在此基础上,从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彬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基础,具有较高可行性。目前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为有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任务,力求实现"双核升级",同时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绿色金融等支持性手段为"双核升级"提供多维度保障,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冬平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近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带领课题组进行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通过征收碳税来控制碳排放,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部分国家或地区碳税征收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实施碳税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宇  肖宏伟  吕郢康  
1.依托现有税制体系,在生产环节征收碳税。国际上一般依托已有税制征收碳税,而中国现行消费税对成品油的征收,资源税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征收均在生产环节,所以,将征税环节设在生产环节能够减少税收征管成本且保障碳税的有效征收。在上游生产环节征税实际上就是在化石能源的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口环节征收碳税,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化石能源生产加工精炼企业或批发企业。具体地,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来说,纳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周千惠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明确,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目标、成本和风险方面具有协同性,同时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二者具有协同的必要性。借鉴欧洲部分国家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协同的经验,我国应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碳税功能定位,以渐进式改革为原则、精细设计碳税制度要素,统筹协调现有税种、构建有利于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税收制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永彬  刘晓  王铮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通过引入碳税,分高、中、低3种税率以及生产性碳税、消费性碳税两种碳税形式,共6种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碳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在高税率下较不征收碳税可减排1141-2132万吨,总产出及国内产品供给不降反升,进口增加,复合品需求增加,主要用于满足投资需求;企业的投资及资本需求增加,替代了部分劳动需求,生产压缩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劳动需求下降引起居民收入下降,而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下降;政府收入中碳税和进口关税的增加抵消所得税下降部分略有剩余,政府收入增加。碳税的征收有效地降低了高碳含量的能源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对非能源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玩具体育娱乐用品、针编织及其制品、基础化学原料、皮革羽毛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日化产品、纺织毛织服装等制造业部门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而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建筑业、仓储业、汽车制造以及林业等部门所受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