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0)
2023(13127)
2022(11596)
2021(10930)
2020(9091)
2019(20974)
2018(21178)
2017(40177)
2016(22411)
2015(25265)
2014(25431)
2013(25405)
2012(23086)
2011(20910)
2010(20913)
2009(19118)
2008(18541)
2007(16647)
2006(14960)
2005(13006)
作者
(66668)
(55934)
(55050)
(52304)
(34976)
(26808)
(24817)
(22163)
(21047)
(19754)
(18978)
(18737)
(17555)
(17471)
(17141)
(16986)
(16933)
(16405)
(15989)
(15655)
(14251)
(13633)
(13507)
(12736)
(12718)
(12612)
(12409)
(12315)
(11383)
(11152)
学科
(85786)
经济(85700)
管理(69880)
(69809)
(49372)
企业(49372)
(47768)
方法(37514)
数学(31893)
农业(31724)
数学方法(31530)
业经(23163)
(22128)
(21886)
中国(20780)
环境(20007)
地方(17975)
(17416)
(15519)
(15139)
(14067)
理论(14057)
财务(13988)
财务管理(13954)
(13913)
(13503)
(13401)
贸易(13393)
(13365)
技术(13314)
机构
学院(313908)
大学(311694)
管理(128741)
(118366)
经济(115478)
理学(110314)
理学院(109131)
管理学(107239)
管理学院(106677)
研究(104515)
中国(80736)
(74411)
科学(69669)
(67450)
业大(58219)
农业(57421)
(53815)
(52359)
中心(49958)
研究所(49440)
(47551)
北京(42089)
财经(41174)
(40318)
师范(39896)
(38488)
(37514)
(37087)
农业大学(36254)
(36193)
基金
项目(219067)
科学(169876)
研究(157634)
基金(156743)
(138403)
国家(137223)
科学基金(116410)
社会(96030)
社会科(90490)
社会科学(90461)
(87793)
基金项目(84818)
自然(78035)
自然科(76021)
自然科学(76004)
自然科学基金(74592)
(73269)
教育(69946)
编号(65754)
资助(63576)
成果(51785)
重点(48952)
(47373)
(46940)
(44927)
课题(44026)
科研(42170)
创新(41912)
计划(41390)
大学(39590)
期刊
(136811)
经济(136811)
研究(84661)
(74509)
中国(62655)
学报(56884)
农业(50639)
科学(50615)
管理(45172)
大学(42451)
学学(40247)
(39261)
教育(30754)
(28114)
金融(28114)
业经(27730)
技术(27327)
(26324)
财经(18506)
问题(18375)
(17971)
图书(17816)
经济研究(17292)
资源(17087)
科技(16975)
业大(16437)
理论(15919)
(15634)
技术经济(15452)
实践(14927)
共检索到46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宏  曹志洪  王志明  
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讨论了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活性碳含量为049~499mg/g、CPMI为516~165。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CPMI的影响为绿肥(GM)>厩肥(FYM)>FYM+NPK>参考(REF)>NPK>对照(CK);对水稻土为:稻草(RSC)>FYM>FYM+NPK>REF>NPK>CK。黄棕壤GM、FYM和FYM+NPK处理的CPMI分别比REF提高了50%、459%和219%,NPK和CK下降了6%和381%。潮土施肥10年的CPMI与施肥5年相比,FYM和FYM+NPK提高了284%和197%,而NPK和CK下降87%和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采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条件(CK,NP,秸秆+NP)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农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上旬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PNP>CK。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凡乔  吴文良  
本研究以吨粮县山东桓台为试验基地,分析高产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氮肥水平对土壤有机碳输出——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关程度较大,且与日平均气温和地温有较好的指数关系。高产(吨粮)条件下土壤呼吸的强度在(CO_2)3142~5057g·m~(-2)·a~(-1)之间。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大于其他处理,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秸秆焚烧处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谷家川  查良松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灌溉、农地翻耕、农机运用、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7个主要碳源,测算皖江城市带1991~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年的273万t增加到2010年的535万t,年均增长率为10.35%,同时2010年其排放量约占安徽省碳总排放量的4.43%。1991~2010年研究区人均农业碳排放年均增幅2.6%,农业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5.84%,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376.9t/亿元。研究区农业碳排放以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为主(占总排放量的59.87%),且化肥碳排放比重年均增长最快达16.18%。各市农业碳排放量六安最大,安庆较大,铜陵最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刚  谢永宏  黄继山  任勃  罗文泊  侯志勇  
对洞庭湖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与自然生态系统(芦苇,苔草)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集中在表层0-30cm,并与30-60cm,60-100cm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全钾在三个剖面层次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从生态系统类型比较来看,各系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有机质含量水田系统明显高于其它系统外,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田和旱田,其全N、全P、全K的含量在四种生态系统中均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上,说明人为活动减小了系统间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仝淑萍  关法春  曹舰艇  张宇阳  边步云  程犇  
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通过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杂草群落平均密度为171.33株/m2,是对照密度(11.11株/m2)的15.42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美文  黄璜  王勇  李波  
农田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形成是土地农业利用和开发的"副产品",农业生产格局、作物布局和各种农业措施等都会对鼠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不科学的灭鼠不仅不能控制害鼠,而且还会刺激鼠类数量的增长。制定农田鼠类管理措施,除了需要掌握鼠类本身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外,应关注农业生产格局对鼠类群落产生的重大影响,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对鼠类群落种群发生发展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对鼠类群落的影响,必须认识到鼠害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世清  李东方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覆膜15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和施氮(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kg2个水平;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225kg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土壤中CO2和N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年的春小麦试验中,覆膜对2m深土层的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毛学森  田魁祥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水泥板硬覆盖对棉田和玉米田土壤蒸发、作物蒸腾、土壤温度变化、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覆盖能减少农田土壤无效蒸发,调节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促进春播作物苗全苗壮,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张春霞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N,2002年输入的NH+4-N占降水输入总N量的68.5%±11.3%,2003年占63.6%±9.4%。通过降水输入的K在2002和2003年分别为0.959和2.686kg/hm2。NH+4-N,NO-3-N,K和无机N总量与降雨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养分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明  吴文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宪洲  刘允芬  钟华平  欧阳华  
通过对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2 排放状况的观测 ,讨论了高原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土壤CO2 排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CO2 排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发生于当地时间的 1 3 :0 0~ 1 4:0 0和凌晨 5 :0 0~ 6:0 0左右 ,但在越冬期土壤CO2 排放已很微弱 ,日变化不明显。冬小麦和青稞地的土壤CO2 排放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初期 ,可达到 40g·m- 2 ·d- 1 左右 ;收割后 ,气温和土壤温度也逐渐降低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麦根系的呼吸减弱 ,土壤CO2 排放一般为 2 0g·m- 2 ·d- 1 以下 ;至越冬期 ,土壤CO2 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自宏  陈凯  徐玲  柳青  张云娇  石龙敏  彭兴艳  陈家富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每月在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田、玉米田、烟田、茶园)中采集土壤样品,用黄粉虫诱导法分离虫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鉴定物种,分析不同类型农田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共获得3340株虫生真菌,分属于3科6属20种。4种类型农田中全年均有虫生真菌的分布,夏季(6—8月)菌株检出率较高;虫生真菌的发生主要受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影响,多年生作物(茶和咖啡)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高于1年生作物(玉米和烤烟)农田。绿僵菌属、白僵菌属和虫草属在4种农田中都为优势属(共17种、菌株数占比84.10%),其中绿僵菌属为第一优势属(8种,菌株数占比64.76%)。优势物种有4种(棕色绿僵菌、保山绿僵菌、淡紫紫孢菌、球孢白僵菌),其中棕色绿僵菌为第一优势物种(菌株数占比34.25%)。【结论】保山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蕴藏着较丰富的虫生真菌资源,人为扰动较少的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物种和数量相对较多,优势属种在4种类型农田中均处优势地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罗明灿   陈建成  
以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主要农田投入、产出及耕地面积等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其时序和空间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农作物碳吸收能力最强的是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10%,化肥在主要碳排放途径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6.2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由2001年的16.37×10~6 hm~2下降到2020年的13.41×106 hm~2,整体呈现出碳生态盈余。(2)从空间上看,中国31个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总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东部和北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且海南和西藏等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天津和上海等呈下降趋势;受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单位面积碳足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碳足迹最大的北京和最小的广西之间相差0.35 hm~2/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静  冯永忠  杨改河  陈兵  
【目的】分析山西省农业碳循环过程,为该省的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山西省11个地区2000-2006年作物产量、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山西省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以来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的2 010万t增加到2003年的2 330万t,上升近11%,但从20世纪初期以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 330万t下降到2006年的2 230万t;2006年运城和临汾主要以小麦碳吸收为主,其余各市都以玉米碳吸收为主,其中玉米的碳吸收量和单位面积碳吸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