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4)
- 2023(11619)
- 2022(9652)
- 2021(8928)
- 2020(7506)
- 2019(16465)
- 2018(16388)
- 2017(31193)
- 2016(16606)
- 2015(18089)
- 2014(17302)
- 2013(16413)
- 2012(14185)
- 2011(12712)
- 2010(12574)
- 2009(11795)
- 2008(10982)
- 2007(9342)
- 2006(7937)
- 2005(6823)
- 学科
- 济(61262)
- 经济(61170)
- 管理(45749)
- 业(43633)
- 企(35095)
- 企业(35095)
- 方法(31961)
- 数学(28835)
- 数学方法(28263)
- 农(17990)
- 中国(16675)
- 财(14440)
- 业经(14255)
- 贸(14109)
- 贸易(14105)
- 易(13738)
- 学(12497)
- 农业(11944)
- 理论(10778)
- 制(10280)
- 技术(9893)
- 地方(9284)
- 环境(9193)
- 务(8789)
- 财务(8750)
- 财务管理(8734)
- 银(8669)
- 银行(8628)
- 和(8512)
- 划(8450)
- 机构
- 学院(227649)
- 大学(225088)
- 管理(89503)
- 济(88465)
- 经济(86733)
- 理学(79217)
- 理学院(78408)
- 管理学(76567)
- 管理学院(76203)
- 研究(71731)
- 中国(52520)
- 科学(47082)
- 京(45381)
- 农(42034)
- 业大(38416)
- 财(37953)
- 所(36151)
- 农业(33614)
- 研究所(33501)
- 中心(33299)
- 财经(31542)
- 江(31445)
- 经(28760)
- 范(28102)
- 师范(27672)
- 北京(27558)
- 经济学(26869)
- 院(25735)
- 州(25439)
- 技术(25334)
- 基金
- 项目(164466)
- 科学(129550)
- 基金(120550)
- 研究(112961)
- 家(107939)
- 国家(107087)
- 科学基金(92190)
- 社会(73263)
- 社会科(69451)
- 社会科学(69433)
- 省(65353)
- 基金项目(63567)
- 自然(62398)
- 自然科(61122)
- 自然科学(61108)
- 自然科学基金(60029)
- 划(55117)
- 教育(52845)
- 资助(49175)
- 编号(45342)
- 重点(36939)
- 创(35129)
- 部(34638)
- 发(34226)
- 成果(33761)
- 创新(32753)
- 科研(32276)
- 计划(31911)
- 国家社会(30686)
- 课题(30261)
共检索到309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馨玮
提高老年人群消费倾向是激活老年消费市场、提升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关键。文章从不同养老模式出发,研究社交网络对老年人口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络规模与密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加老年人口消费倾向,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社交网络和消费倾向有明显差异,居家养老模式与社交网络规模和社交网络密度能够形成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社区养老模式能够与老年人社交网络形成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应该进一步丰富养老模式,完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同时强化对老年人群社交网络的培育,建立全面的社交养老支持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华丽 吴云程
文章将选取联合国生命量表和寇尔德曼生命量表相应的标准死亡模式对基于不同的标准生命表构建的未来人口死亡模式有多大差异、基于不同死亡模式老龄人口预测结果会带来多大差异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死亡模式的设置对老龄人口的预测结果差异是明显的,联合国死亡模式预测结果中人口呈现典型老龄化现象,整体人口呈现缩减趋势。相比而言,寇尔德曼死亡模式预测结果人口年龄分布更为均衡,人口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因此,在具体人口预测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预测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死亡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根据对广州市城乡 2 000位 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本文描述了原来职业不同的老年人在基本生活保障上的差距,介绍他们在再就业、储蓄和股市方面经济活动的差异。同时指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不同原职业的老年人之间也有显著差别,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有所差别。论文指出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明显的以职业为重要标志的社会阶层差别,因此我国的养老模式必须在建立广泛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选择,满足不同阶层需要的养老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杨杨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影响力的评估及意见领袖的识别对于商业营销、舆情控制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网络结构和社交属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和情感倾向的影响力度量算法。首先,根据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话题识别的方法构建主题社区网络结构;其次,将主题社区中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用户的互动性、创造性、发布内容质量等指标计算用户的活跃度并进行排序;再次,基于用户交互信息计算活跃度较高用户的情感极性值;最后,综合用户的活跃度和情感极性值计算用户在主题社区中的影响力。[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分析证明,所提出的影响力度量算法能够准确挖掘出潜在影响力用户及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正面意见领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鑫春
与传统的乡土性社会相比,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城镇化可能会缩小我国家庭社会网络。家庭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家庭分担风险、为家庭提供非正规融资渠道,但同时家庭社会网络也需要礼金等高额成本的维护。文章使用CFPS 3期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社会网络对剔除礼金支出后的家庭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家庭消费倾向起促进作用,家庭社会网络越发达,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分样本来看,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消费倾向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对城市家庭。区分消费品类别来看,家庭社会网络对家庭消费倾向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必需品消费方面,其对文娱类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家庭社会网络 消费倾向 礼金支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耀 李坤
本文基于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与总需求理论,研究了我国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经济的发展在短期内会拉动居民消费倾向,提升居民消费欲望,进而促进商品流通;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其对居民消费倾向的积极促进作用将会降低;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欲望较低、商品流通较为缓慢,我国需通过发展网络经济来刺激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低迷的现状。
关键词:
网络经济 居民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小平 张忆雄 马佳 蔡吉梅 宋曦玲 冉文亮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 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自行设计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量表测定其信息查询行为能力,以了解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现状,理清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立黎 杨璐 胡波 王飞
使用2021年中老年人网络社交工具使用状况专项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社群参与广度、关系类型和活跃度对中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社群参与类型越广,中老年人与家人朋友联系越频繁、关系越亲近;强关系和次强关系群分别对中老年人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有促进作用,次弱关系和弱关系群对两种网络均有促进作用;中老年人在网络社群中的活跃度越高对其朋友网络的促进作用越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传统社会网络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变迁,网络社群中的社会关系突破了“差序格局”中的物理距离,在横向上强化家庭网络,加强和拓展朋友关系;在纵向上有助于恢复中断的朋友关系,使得中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广度、深度都得到拓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杨凡
使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重性别视角——老年人性别和子女性别,分析老年人的不同子女性别结构以及居住模式对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所获得的朋友网络支持的影响。结果显示,没有儿子对老年男性的朋友网络支持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老年女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仅与配偶同住,若能同时与儿子居住对老年男性获得朋友网络支持有正面影响。此外,居住模式的影响存在城乡、区域的异质性。对老年人所获得朋友网络支持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前社会传统文化下老年人家庭状况对其可能获得的家庭之外的社会网络支持的影响,识别更可能面临社会隔离风险、需要更多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对与养老保障相关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国斌 于翠婷 鲁万波
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库,重点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二者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地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护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其附加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整体健康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的性别差异、影响因素以及对养老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老年人口主要的三种家庭类型依次是夫妇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和单人户,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居住意愿、现住房归属情况都是与家庭结构相关的影响因素。城市的、无配偶的、健康状况好的、自己/配偶有生活来源的、独立居住意愿强的、居住属于自己/配偶的住房的老年女性更倾向于独立生活,对她们来说最大的养老需求是社会养老服务。
关键词:
性别 老年人 家庭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勇辉 潘爱民
后小康是指生活水平实现小康之后到富裕前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的居住、工作、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更加注意住宅环境和住宅功能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大都市住宅消费倾向的研究,探讨了后小康时期的大都市人居模式的变革,并针对这种人居模式提出了适应性建议。
关键词:
后小康 大都市 住宅消费倾向 人居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服务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剖析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医疗控费政策的精细化,并有助于推动医疗保障与长期护理保障的制度协同。因此,笔者基于CLHLS三期追踪数据,利用多水平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年度医疗总消费、门诊消费、门诊自付、住院消费及住院自付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效应分别为0.285 2、0.307 9、0.178 8、0.110 1和0.150 3;相较于基础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更显著且效应更高,其效应分别是0.309 3、0.372 1、0.168 8、0.131 1和0.137 0。以上结果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数及性别上表现出群体异质性。此外,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其显著降低了失能风险所造成的老年人医疗总消费增加,中介效应占比(RIT)达到了22.60%,而其对门诊消费的RIT达到了最高的40.70%。整体而言,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对门诊消费行为的综合中介效应更高,其累计中介效应也高于住院消费。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等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永梅 张冬霞 曹杨
站在“生产-消费”复合属性视角下对中国老年人口的特征进行“盘点”,采用潜类别模型和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对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消费”视角下中国老年人口分为健康撤离型、需求突出型、生产贡献型和贡-需交换型,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区域差异。2018年,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口在为家庭或社会贡献生产性价值,约有1/5的老年人口需要家庭或社会服务,中国正处于老年人口红利窗口期;66岁是老年人口生产贡献性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9岁之后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开始普遍;老年人口“生产-消费”行为与地理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退休年龄改革和构建“养为并重”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张小燕 赵英丽
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消费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但目前中国仍然缺乏对医疗保险影响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准确估计。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医疗保险会显著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其中,老年人获得医疗保险会平均增加医疗消费约900元/年,城市老年人获得医疗保险后医疗消费约增加1 200元/年,男性老年人获得医疗保险后增加医疗支出约1 000元/年。在估计结果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医疗保险需要与获得的非匹配性等问题,并提出强化基本医保制度底层福利设计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