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3)
2023(17657)
2022(15435)
2021(14320)
2020(12119)
2019(28000)
2018(27655)
2017(53645)
2016(29024)
2015(32846)
2014(32593)
2013(31909)
2012(28973)
2011(25938)
2010(26116)
2009(23965)
2008(23343)
2007(20397)
2006(17845)
2005(15417)
作者
(82829)
(69051)
(68700)
(65293)
(44012)
(33273)
(31075)
(27112)
(26162)
(24581)
(23562)
(23243)
(21959)
(21774)
(21400)
(21320)
(20521)
(20504)
(19748)
(19746)
(17059)
(17025)
(16826)
(15791)
(15476)
(15307)
(15268)
(15236)
(13944)
(13539)
学科
(114481)
经济(114263)
管理(87078)
(82219)
(69515)
企业(69515)
方法(57212)
数学(50439)
数学方法(49659)
(32088)
(30200)
中国(29271)
业经(25366)
(23968)
(23732)
地方(20656)
(20282)
财务(20178)
财务管理(20125)
(19750)
贸易(19740)
农业(19735)
理论(19704)
(19172)
企业财务(19092)
技术(18243)
(17598)
环境(17388)
(17355)
银行(17304)
机构
大学(410947)
学院(409179)
管理(162868)
(161736)
经济(158288)
理学(142037)
理学院(140506)
管理学(137634)
管理学院(136896)
研究(132426)
中国(97472)
(86257)
科学(82148)
(76967)
(65459)
(65289)
业大(62071)
财经(61834)
中心(60475)
研究所(59736)
(59059)
(56327)
北京(54006)
(52482)
师范(51922)
农业(51200)
经济学(49602)
(48301)
(47297)
财经大学(46343)
基金
项目(285398)
科学(224811)
基金(208147)
研究(206454)
(182269)
国家(180593)
科学基金(155643)
社会(130185)
社会科(123390)
社会科学(123357)
(111250)
基金项目(109566)
自然(102473)
自然科(100127)
自然科学(100101)
自然科学基金(98301)
教育(96369)
(93743)
资助(87020)
编号(83561)
成果(67414)
重点(63801)
(63080)
(59434)
(59382)
课题(57641)
创新(55488)
科研(54909)
教育部(54466)
国家社会(53789)
期刊
(170002)
经济(170002)
研究(116931)
中国(76267)
学报(66288)
管理(59796)
科学(59773)
(59721)
(58827)
大学(50892)
学学(48086)
教育(45627)
农业(40342)
技术(37128)
(33640)
金融(33640)
财经(30245)
业经(27652)
经济研究(27496)
(25733)
问题(21969)
(21161)
统计(19858)
科技(19653)
(19589)
图书(19426)
技术经济(19415)
理论(18875)
(18228)
现代(17378)
共检索到58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凯  段誉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机制采用以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多渠道养老保险机制,家庭成员赡养、个人金融投资和养老保险就成为了三种主要方式。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然而我国不同养老渠道之间的比例和关系尚缺乏实证研究。家庭自主的金融资产投资、家庭成员之间的赡养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检验。文章基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次运用2005年政策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养老金财富、个人金融投资以及家庭成员赡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根据传统的世代交叠模型,针对现有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万光彩  肖正根  
基于新经济人模型有关效用源泉的扩充,将儒家文化特征整合进偏好函数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扩展戴蒙德世代交替模型。扩展后的模型及相应的实证证据表明,儒家文化因素导致了国别层面的储蓄率差异,而社保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推高了我国的储蓄率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飞  
"少子化"并没有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从而释放家庭消费,本文通过引入效用利他因子构建的扩展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理论解析,并运用2013、2015、2017年CHFS的家户面板跟踪数据对这种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有"挤入效应"。(2)"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的"挤入效应"存在城乡、性别、年龄差异,在农村"少子化"的储蓄"挤入"弹性要高于城镇,家庭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的增加会加剧这种差距;"少子化"使得性别为男性的户主和处于工作年龄段的户主更倾向于储蓄,女性户主和退休后的户主则表现得不明显。(3)"少子化"对低收入家庭的储蓄率的"挤入效应"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4)通过动态数值模拟发现,面对少儿抚养比的正向冲击,低少儿抚养比的家庭边际储蓄递减能力高于高少儿抚养比家庭。本文认为"少子化"提高了教育、医疗支出的储蓄替代效应,高储蓄率的发生不能忽视"少子化"的贡献,应继续优化、调整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静  
本文在对世代交叠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家庭教育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养老保险促进了家庭教育支出;(2)与其他家庭相比,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家庭和子女接受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家庭,其教育支出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3)户主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及西部地区家庭,其教育支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强;(4)减弱养老金与后代收入的联系,会弱化养老保险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波  吴柏钧  
本文以每个家庭有三代人为例,即少年(受教育期)、中年(工作期)和老年(退休期),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利用1998—2011年数据探讨中年期在有限收入约束下权衡进行前向型代际品子女教育和后向型代际品养老保险的投资,在利己动机和利他性动机同时作用的前提下,分析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代际品投资的影响,进一步讨论政府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对不同收入家庭的代际投资决策产生的效果。实证发现,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对低收人家庭子女教育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但同时公共教育支出增加会促进家庭加大代际养老保险的投资。理论和实证结果引导政府在公共教育支出方面应该加强对低收人家庭的补贴,这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的资金问题,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蕾  吴斌珍  
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与户主年龄呈现U型关系,这与生命周期理论预测的倒U型不符,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年龄—储蓄率之谜"。本文为其提供了一个解释:在生活成本高昂、养老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低储蓄率的年轻人(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与他们的中年父母(子女)居住在一起,这不仅拉低了中年户主家庭的储蓄率,还提高了其余独立居住的青年户主家庭和老年户主家庭的平均储蓄率,进而使得家庭储蓄率与户主年龄呈现出U型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以家庭为研究对象时户主年龄—家庭储蓄率呈现稳健的U型关系;以个人为研究对象时个人年龄—个人储蓄率则呈现倒U型,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符;居住成本越高,青年户主家庭的储蓄率越高;养老体系越不完善,老年户主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翠  许召元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1988、1995、2002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和虚拟面板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储蓄率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城镇家庭储蓄率却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而上升。根据理论模型,本文发现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释上述结论。考虑到中国也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楠  洪兴建  
本文运用世代交叠模型,通过讨论我国经济的动态无效率问题,为政府采取宏观政策调控消费寻找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政府调控消费的职能仍需要加强。同时,在该模型框架下,本文测定我国居民消费比率与利率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讨论中国居民相对风险规避系数θ值对上述相关关系的影响,解释政府1998~2002年间降低利率刺激消费政策失效的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盛威  杨碧云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盛威  杨碧云  
利用2009年与2002年中国六个省份与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总体家庭储蓄率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家庭储蓄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与扩展分析。研究表明:(1)2009年和2002年的家庭储蓄率都呈现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2)两年的回归均显示,除可支配收入以外,其他户主特征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等变量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家庭的储蓄率的影响均存在差异;(3)不管家庭处于哪个生命周期阶段,收入阶层越高的家庭,储蓄率也会显著越高;(4)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都对各个不同生命周期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正向影响;(5)城市人口规模和中年家庭的储蓄率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但和总体家庭以及其他分类家庭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晨玮  李韬  
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了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并比较了这种影响在农户间、农业生产类型间、区域间的组群差异。本文还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剖析了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融资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群差异分析发现,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户主年龄在40岁及以下、未受过教育、没有非农技能和位于非贫困县的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农地产权抵押约束显著降低了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但未对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华山  吕文慧  张运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中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首先,家庭未婚成员人数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家庭储蓄率。其次,分性别研究表明,尽管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都有正向影响,但未婚男性的影响程度比未婚女性更大。进一步分年龄段的研究表明,家庭为未婚成员所作的储蓄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16-30岁、31-40岁未婚男性和16-30岁未婚女性人数都对家庭储蓄率有正向影响,其余年龄段的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无显著影响。最后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未婚家庭成员人数对低储蓄率家庭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立新  封进  佐藤宏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赵佳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