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3)
2023(4726)
2022(3834)
2021(3715)
2020(3291)
2019(7554)
2018(7695)
2017(14589)
2016(8037)
2015(9149)
2014(9051)
2013(8654)
2012(7651)
2011(6962)
2010(7164)
2009(6423)
2008(6208)
2007(5388)
2006(4638)
2005(4080)
作者
(25899)
(21422)
(21404)
(20426)
(13702)
(10516)
(9558)
(8487)
(8109)
(7577)
(7443)
(7440)
(7076)
(7014)
(6827)
(6738)
(6519)
(6416)
(6352)
(6158)
(5567)
(5487)
(5454)
(4970)
(4928)
(4889)
(4771)
(4651)
(4398)
(4323)
学科
(30102)
经济(30080)
管理(18892)
(18105)
方法(17801)
数学(16484)
数学方法(15987)
(15387)
企业(15387)
(9401)
(7087)
中国(6586)
理论(6009)
业经(5661)
(5566)
(4699)
贸易(4695)
(4551)
农业(4461)
(4448)
技术(4353)
(4345)
地方(4230)
教学(4158)
环境(3971)
(3703)
(3659)
银行(3624)
(3604)
(3471)
机构
学院(112268)
大学(111392)
管理(40982)
研究(39983)
(38195)
经济(37230)
理学(35942)
理学院(35529)
管理学(34260)
管理学院(34101)
科学(29818)
中国(29084)
(25503)
(23630)
(22290)
业大(21590)
研究所(21022)
农业(20694)
中心(18013)
(17213)
(16636)
(15044)
技术(15030)
北京(14590)
(14220)
(13968)
(13960)
师范(13885)
财经(13546)
(13458)
基金
项目(82955)
科学(63583)
基金(59221)
(55584)
国家(55231)
研究(52545)
科学基金(45606)
(33658)
自然(33595)
自然科(32898)
自然科学(32887)
自然科学基金(32260)
基金项目(30768)
社会(30675)
(29362)
社会科(29090)
社会科学(29076)
资助(26040)
教育(25105)
编号(20493)
重点(20051)
计划(18939)
科技(17430)
(17405)
(17143)
科研(17064)
(16977)
创新(16138)
成果(15575)
课题(14916)
期刊
(37293)
经济(37293)
研究(26942)
学报(25256)
(21820)
科学(21433)
中国(20966)
大学(17632)
学学(17063)
管理(15163)
农业(15029)
(12147)
教育(11654)
技术(11028)
(9043)
统计(7575)
业大(7206)
(6914)
(6793)
金融(6793)
经济研究(6509)
(6422)
科技(6371)
业经(6358)
决策(6268)
资源(6163)
财经(6123)
林业(5871)
农业大学(5815)
技术经济(5398)
共检索到155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皮坤  张敏  李庚辰  熊鹰  李娟  
2012年4~10月采用自制沉降颗粒收集装置收集主养草鱼和黄颡鱼池塘生态系统中沉降颗粒物,开展了颗粒物质的垂直沉降量以及沉降颗粒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可以显著提高池塘颗粒物质的垂直沉降量,主养草鱼池塘中颗粒物质垂直沉降量显著高于主养黄颡鱼池塘(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忠  王跃斌  陆建学  
2010年6~11月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中观测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及其粒级结构。结果表明: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5.29±0.13)~(48.00±15.03)mg.m-3,最低值出现在养殖初期6月份,最高值出现在夏季8月份。养殖期间,池塘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港湾和近海。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浓度,以"高位池"最高,"底充氧"其次,"增氧机"最低,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养殖初期低,然后迅速上升,至8月份达最高值,再缓慢下降。分析认为,在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浓度主要受环境因子尤其是营养盐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丽君  郭全友  马东林  王海华  杨絮  马本贺  黄海潮  郑尧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和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它们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泥鳅,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in pond-cultivated mode, PPOC)肥满度(1.00±0.01) g/cm~(3)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in pond-cultivated mode, MPOC) (0.50±0.01) g/cm~(3) (P<0.05),泥鳅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台湾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台湾泥鳅(P<0.05),池塘养殖模式下2种泥鳅的致动脉粥样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低于稻田养殖的相同品种(P硬度_((PPAC)),弹性_((MPOC))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形体性状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肥满度与体长体高比呈负相关(–0.996),与质构特征、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池塘模式更适合台湾泥鳅养殖,稻田模式更适合泥鳅养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张汉华  李卓佳  余招龙  
于2010年8-10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鸡打港实验探讨了对虾-罗非鱼网箱混养池塘养殖期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的动态变化及POM含量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量(TPM)为(83.1±34.1)mg/L,变动于35.0~153.8 mg/L之间;颗粒无机物(PIM)含量为(34.3±11.8)mg/L,变化于19.0~54.0 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41.28%;浮游生物干重(PZ)波动在2.43~22.477 mg/L之间,平均值为(9.631±5.911)mg/L,其中浮游植物干重(DWP)为(8.987±5.983)m...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来了严重的内源性污染。为了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以生命周期为基础,通过能量守恒法与养分平衡法确定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而后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传统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成本收益差异。结果显示:多种鱼类共存的混养模式环境成本最低,单养模式较之略高,立体养殖模式下的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前两种养殖模式。两种视角下的成本收益率,混养模式最高,单养模式次之,立体养殖模式最低。因此,推广合理搭配的多种鱼类共生的混养模式;集中处理单养模式下的养殖污染;增加立体养殖模式下污染分解与过滤环节,实现塘内养分与农地共享,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增加收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Currently used seawater pond culture models are evaluated, an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optimizing pond culture model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olyculture has been limited in single pond. Inputted nutrients such as feed and fertili...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红艳  刘天红  孙元芹  于晓清  叶海斌  王颖  
对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与日本囊对虾相近。两种对虾均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均含有18种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9.29±0.16)%、(29.01±0.1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57、67.90,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且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略高于日本囊对虾;两种对虾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无机元素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李春艳  蔡超  张韦  刘肖莲  白晓慧  冯守明  
研究了养殖泥鳅、翘嘴红鲌和青虾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并用VIKOR算法比较了三种养殖品种的池塘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品种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基本相同,但是三种池塘中,青虾养殖池塘水质最优,泥鳅池塘次之,翘嘴红鲌池塘最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顺仙  王国聘  于建华  陈昕  
针对在市场引导下池塘养殖始终伴随的富营化加剧、溶氧量降低、有害物质超标、鱼病频发等水环境风险,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淡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环境达标要求和管理差异,主张采用WebGIS信息系统与多种技术集成创新的方法,建构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对不同类型池塘养殖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实现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达标监测、动态监控,促进预评预警、决策咨询及规范管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葛家春   马行空   姜晓东   吴旭干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水草种植模式下扣蟹的栖息选择性、生长性能、最终养殖效果和规格分布差异情况。结果显示:(1)黄花水龙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水花生且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水花生中栖息的扣蟹,但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数量明显较低;(2)在整个养殖阶段,黄花水龙组扣蟹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1种植组,水花生组扣蟹生长速度最慢;(3)水花生组扣蟹具有成活率高、一龄性早熟率低以及残蟹率低等特点,但1∶1种植组产量最高;(4)规格分布方面,各组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6.00~8.99 g和9.00~11.99 g这两个规格区间内,黄花水龙组扣蟹在9.00~11.99 g、12.00~14.99 g和≥15 g这三个区间内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组。综上所述,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阶段,池塘种植黄花水龙较水花生能使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产量以及成活率会降低,二者搭配使用可取得更高的产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高宇  张翔  黄晓林  肖国强  蔡景波  
为了揭示台州温岭地区海水池塘不同养殖模式间的物质流动规律,以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2种模式的海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EWE 6.5软件分别构建了14和15个功能组的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第Ⅰ、Ⅱ营养级之间物质传输效率(52.1%)高于贝类单养模式(26.5%),同时其碎屑组的物质流通量占比(20.81%)也高于贝类单养模式(4.64%)。与贝类单养模式相比,综合养殖模式关键种从大型浮游动物转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营养效益分析显示虾功能组主要对浮游生物和碎屑产生影响,导致浮游动物生态营养学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升高,浮游植物EE值降低,而两种模式中贝类功能组混合营养效益未发生明显改变。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模式的Finn's循环指数分别为2.75%和13.21%,系统连接指数分别为0.256和0.250,杂食指数分别为0.049和0.065,这表明由于综合养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食物网,整体结构要优于单养模式,但两种模式整体成熟度和稳定性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可引入新功能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饵料利用率以及养殖效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崇万  朱晓华  徐志华  孟勇  陈校辉  边文冀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以下简称IPRS)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鮰肌肉中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以传统大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以下简称TPS)为对照,利用GC-MS技术对两种模式下的斑点叉尾鮰肌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鉴定,并结合ROAV确定了不同模式下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IPRS及TPS下分别检测出49种及5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烃类、醇类及酯类等4大类组成,IPRS斑点叉尾鮰肌肉醇类、酮类物质均高于TPS,IPRS下1-戊醇、1-戊烯-3-醇、乙酸乙烯酯、2-壬酮、2,3-辛二酮、1,3-戊二烯、十五烷等物质相对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PS,己醛等部分醛类物质在含量较高时易呈现令人不愉快的气味,IPRS下优势显著。IPRS下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1-辛烯-3-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2,6-壬二烯醛、癸醛、2,4-癸二烯醛及(E,E)-2,4-壬二烯醛,其中庚醛、2,6-壬二烯醛为IPRS特有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表明,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较大影响,IPRS下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优于TPS,适合斑点叉尾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