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9)
2023(6497)
2022(5270)
2021(4642)
2020(3702)
2019(8149)
2018(7667)
2017(14407)
2016(7917)
2015(8229)
2014(7798)
2013(7684)
2012(7061)
2011(6301)
2010(5941)
2009(5257)
2008(5082)
2007(4198)
2006(3637)
2005(2951)
作者
(26092)
(21934)
(21804)
(20587)
(13817)
(10841)
(9513)
(8772)
(8361)
(7628)
(7607)
(7170)
(7158)
(7080)
(6917)
(6607)
(6601)
(6462)
(6264)
(6140)
(5885)
(5376)
(5107)
(5033)
(4934)
(4928)
(4835)
(4793)
(4618)
(4489)
学科
(29265)
经济(29235)
管理(23586)
(22374)
(16818)
企业(16818)
方法(13321)
数学(12136)
数学方法(12046)
(9987)
环境(8196)
(8156)
(7986)
(7390)
贸易(7390)
(7213)
中国(7208)
农业(7003)
业经(6947)
地方(6102)
技术(5734)
(5630)
(4862)
财务(4860)
财务管理(4855)
(4682)
企业财务(4634)
产业(4417)
(4217)
金融(4217)
机构
学院(112176)
大学(111440)
(44526)
经济(43823)
管理(42049)
研究(40394)
理学(37718)
理学院(37262)
管理学(36491)
管理学院(36333)
(32096)
科学(29493)
中国(27992)
农业(26170)
业大(25876)
(22090)
(22004)
研究所(20874)
中心(17995)
农业大学(17973)
(17767)
(15397)
(15355)
财经(14853)
(14484)
(13816)
(13759)
科学院(13702)
经济学(13681)
(13351)
基金
项目(87973)
科学(68009)
基金(64893)
(61207)
国家(60691)
研究(53942)
科学基金(50617)
(36349)
社会(35999)
自然(35845)
基金项目(35587)
自然科(35049)
自然科学(35032)
自然科学基金(34443)
社会科(34230)
社会科学(34216)
(30076)
资助(24963)
教育(23170)
重点(20471)
计划(20169)
(19294)
(18965)
科技(18749)
编号(18398)
(17906)
科研(17893)
(17874)
创新(17827)
(15992)
期刊
(41831)
经济(41831)
学报(29742)
(27841)
研究(24922)
科学(23344)
大学(21006)
学学(20666)
农业(19078)
中国(18230)
管理(12849)
(12735)
(10610)
业大(9234)
业经(8019)
农业大学(7940)
(7842)
经济研究(7618)
(7492)
金融(7492)
科技(7357)
财经(6911)
林业(6547)
技术(6466)
资源(6287)
问题(5837)
(5803)
商业(5583)
中国农业(5501)
自然(5456)
共检索到147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安冬  武世华  陈玉琼  余志  张德  倪德江  
采用来自湖北宣恩的鄂茶10号嫩芽材料,按照不同的做形方式(烘条、理条、滚条、搓条)和理条叶含水量(含水量40%、37%、33%、30%)加工成干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对茶叶的外形和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做形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条形名优绿茶的最适做形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做形方式影响茶叶形状品质,理条与搓条做形评分都显著高于烘条和滚条做形处理,不同做形方式对干茶和茶汤色泽影响显著。综合各项因素,理条做形外形条索紧结优美,综合品质最好。随着理条叶含水量的降低,茶叶条索变得紧直,香气浓度提高,但干茶和叶底绿色度和润度明显下降,色泽变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分析,理条做形以理条后叶子含水量在33%~37%为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玲  陈惠衡  李适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丁小飞  
比较了冷揉、余热揉、热揉3种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揉处理的茶叶外观品质和茶多酚等4种成分均较其余2种揉捻处理的茶叶为优,这说明热揉是较为理想的揉捻方式。结合试验结果,作者还对余热揉和热揉的含义作了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跃斌  蔡利娅  罗理勇  王伟  邓克尼  
对龙井、乌牛早、迎霜、萍云11号、福鼎大毫、湘妃翠、茗丰、碧香早等8个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以茗丰、萍云11号、迎霜、福鼎大毫名优绿茶品质最好,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茗丰名优绿茶品质较好.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春季以福鼎大毫、萍云11号、迎霜、茗丰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3%,2.84%,2.67%,2.66%;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1.477.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82%,1.81%;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2.199;脂溶性色素测定结果还表明,春茶色泽物质组成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芳亭  陈玉琼  张玉涛  
就做形温度 (分别设置为 5 0 ,70 ,90 ,110℃ )和投叶量 (分别设置为 5 0 ,10 0 ,15 0 ,2 0 0g)对机制条形名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投叶量的增加 ,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则呈下降趋势 ,名茶外形条索的紧结度和弯曲度都增加。低温和高温做形有利于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积累 ,但过高的温度造成色泽变黄和香味的高火味。根据条形茶品质要求 ,并结合制茶工效 ,机制条形名茶做形温度控制在 70~ 90℃、叶量控制在每槽 10 0~ 15 0g为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姜昊  
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捻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揉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例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刘仲华  胡祥文  龚志华  肖文军  
以优质绿茶为原料,进行为期12个月的贮藏试验,研究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优质绿茶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含量、感官品质都有下降或劣变.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茶汤透光率T640值逐渐下降,茶汤红绿色度表征度a,茶汤黄蓝色度表征度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含水量上升,感官品质下降,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贮藏温度越低,优质绿茶的品质成分保留量越多,感官品质保持得越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  封雯  贺勇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和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1  2   封雯3   贺勇4   余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硕其  张亚莲  曾跃辉  傅海平  刘红艳  黄仲先  
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对茶树遮荫处理、改进加工工艺、运用轻修剪调控夏、秋季茶叶产量比例等技术措施提高秋茶产量,实现夏秋茶增值增效.结果表明,遮荫可降低夏秋茶多酚含量,较对照最大降幅为20.56%,增加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大增幅为50.93%,酚氨比值降低;长时间鲜叶摊放可提高夏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增幅可达11.80%;新工艺加工的秋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9.15%、9.89%、8.84%和0.83%,夏秋茶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修剪调控可提高夏秋绿茶中的秋茶比例,使秋茶增加19.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李中林  钟应富  周正科  敬廷桃  
分别采用川茶群体种(小叶种)、福鼎大白(中叶种)、蜀永3号(大叶种)3个品种的夏秋季纯鲜叶原料加工颗粒绿茶以及纯鲜叶原料添加春副茶加工颗粒绿茶,对它们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川茶小叶群体种纯鲜叶原料加工的颗粒绿茶综合品质最好,蜀永3号居中,福鼎大白最差;添加春副茶对夏秋季颗粒绿茶的香气和滋味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滋味的改善效果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尚胜  翁蔚  韩颖生  童启庆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和复火时间(1、2、3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明显大于80℃,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复火1~2h或80℃复火2~3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尚智  闵彩云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文佳  冯林  沈强  潘科  何萍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应富  李中林  袁林颖  周正科  敬廷桃  尹旭敏  邓敏  刘佳红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