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1)
- 2023(9412)
- 2022(8671)
- 2021(8185)
- 2020(6905)
- 2019(16003)
- 2018(16053)
- 2017(30748)
- 2016(16816)
- 2015(18866)
- 2014(18930)
- 2013(18735)
- 2012(17172)
- 2011(15325)
- 2010(15026)
- 2009(13603)
- 2008(13095)
- 2007(11143)
- 2006(9630)
- 2005(8169)
- 学科
- 济(63510)
- 经济(63428)
- 管理(46657)
- 业(43893)
- 企(37026)
- 企业(37026)
- 方法(31676)
- 数学(27368)
- 数学方法(27004)
- 学(16833)
- 农(15938)
- 财(15164)
- 中国(15036)
- 业经(13840)
- 地方(13796)
- 理论(11615)
- 贸(11493)
- 贸易(11489)
- 易(11135)
- 和(11006)
- 农业(10752)
- 技术(10362)
- 环境(10353)
- 务(9933)
- 财务(9873)
- 财务管理(9857)
- 制(9818)
- 企业财务(9318)
- 教育(9187)
- 划(8983)
- 机构
- 大学(239060)
- 学院(235878)
- 管理(95841)
- 济(86853)
- 经济(84814)
- 理学(84113)
- 理学院(83167)
- 管理学(81589)
- 管理学院(81188)
- 研究(78304)
- 中国(54901)
- 科学(52806)
- 京(50795)
- 农(40602)
- 所(40066)
- 业大(39033)
- 财(37740)
- 研究所(37228)
- 中心(34933)
- 江(32923)
- 农业(32374)
- 北京(31783)
- 财经(31322)
- 范(31230)
- 师范(30713)
- 院(28834)
- 经(28504)
- 州(27153)
- 技术(25952)
- 师范大学(25054)
- 基金
- 项目(171909)
- 科学(132887)
- 基金(123014)
- 研究(122351)
- 家(108798)
- 国家(107926)
- 科学基金(91636)
- 社会(73610)
- 社会科(69621)
- 社会科学(69600)
- 省(67701)
- 基金项目(66519)
- 自然(62485)
- 自然科(61016)
- 自然科学(61001)
- 自然科学基金(59871)
- 划(57464)
- 教育(56044)
- 资助(51052)
- 编号(49454)
- 成果(39583)
- 重点(38469)
- 部(37222)
- 发(36175)
- 创(35596)
- 课题(34063)
- 科研(33518)
- 创新(33164)
- 计划(32605)
- 大学(32332)
共检索到32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花传祥 朱清澄 夏辉 张衍栋 石永闯
秋刀鱼是西北太平洋北部温带水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集鱼灯灯光配置是秋刀鱼高效捕捞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模拟灯箱光学特性实验,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秋刀鱼集鱼灯箱照度分布模型,对不同倾角的秋刀鱼集鱼灯箱的照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秋刀鱼集鱼灯倾角为30°、45°及60°时,集鱼灯箱的地面照度大小随地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同倾角时的集鱼灯箱地面照度分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照度分布衰减程度也随灯箱倾角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也存在差异,30°倾角时的集鱼灯灯光照度光场波动变化大于45°和60°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变化,而照度等位线密集度也随着倾角角度的增加而降低;秋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清澄 张衍栋 夏辉 花传祥
通过模拟灯箱光学特性实验,根据集鱼灯灯箱的平面照度分布,利用Matlab 7.0软件建立秋刀鱼集鱼灯照度分布模型,对秋刀鱼集鱼灯灯箱内不同灯位的照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灯位的集鱼灯地面照度随地面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而灯箱内不同灯位的集鱼灯光强值变化规律与地面照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在距离原点1 m时均出现最大值,并且上部灯位光强>中部灯位光强>下部灯位光强;随着集鱼灯从上端向下端移动,光强系数k(L)逐渐减小。研究发现,中部灯位光强变化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灯箱的光强变化情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明云 钱卫国 官文江 卢克祥
集鱼灯照度分布计算和模拟是研究灯光渔船集鱼灯合理布置的重要途径。利用海表面风速、相对湿度数据、集鱼灯参数、渔船参数,在分析光子传输特性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灯光渔船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米氏散射计算相对湿度与海表面风速对光子的吸收和散射,并考虑光子进入水面时海表风速对菲涅尔反射的影响。研究模型与叠加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斜率系数更接近1。计算不同风速及相对湿度的海面照度,结果表明:照度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一定,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加,先是风速越大照度越大,随后风速越大照度越小;风速一定,相对湿度对海面照度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为今后灯光配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集鱼灯 蒙特卡洛 照度分布 米氏理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祥洪 陈新军 王伟杰 杜凯 卢克祥 钱卫国 杨渭
为了解决平板式LED集鱼灯安装不合理的现状,使得LED集鱼灯光能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诱、集鱼效果,实验分析了海面的菲涅耳现象,利用光学的临界条件原理推导出了菲涅尔公式,并利用透射率和折射率的定义式,得到光通过两个不同介质分界面时透射率和折射率的各分量与入射角的关系式,进而利用MATLAB仿真了光在通过海面时透射率和反射率随入射角改变而变化的函数图像。结果显示,透射光强最大时的入射角为53.6°,可以此入射角指导LED集鱼灯在渔船上的安装。对于平板式LED集鱼灯,安装角度可取36.4°;对于三列式LED集鱼灯,安装角度可取23.6°,相邻两列LED集鱼灯的夹角为16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黄硕琳 冯慧丽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如:海表面温度、海表温梯度、海表面高度等,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对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进行CPUE 标准化。结果表明:根据BIC准则在GLM模型结果中,年、月、经度、纬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海温梯度以及年与月对CPUE具有显著影响并组成了GLM模型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52.47%;在GAM模型结果中,除上述8个影响变量外,交互项月与经度和月与纬度也对CPUE影响较大,GAM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61.9%。通过5-fold交叉验证分析发现,GAM模型标准化结果较优于GLM模型,更适合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CPUE标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浩 刘阳 田永军 刘世刚 闫鲁鑫 陈冠宇 李建超 李渊 林龙山
研究和开发利用大洋性生物资源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发的大洋性渔业资源之一,因此利用卫星来监测渔船时空分布动态成为了解秋刀鱼渔业资源变动的重要数据源。本研究采用峰值检测和阈值分割等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夜间灯光数据进行识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渔船位置信息和数量进行提取分析。通过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的渔捞日志和经过筛选的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渔船列表数据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用的夜间灯光渔船识别方法可以精确识别西北太平洋密集作业及外围分散作业的秋刀鱼渔船。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分析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变动。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数据绘制等温线,进一步分析作业渔场的时空变化,发现夜间灯光渔船作业的温度范围随着秋刀鱼洄游而变化。2016年7—9月渔场的SST波动较大是因为这一时期秋刀鱼在黑潮—亲潮广泛的交汇区域洄游,分布更为广泛,9月之后作业渔场SST变动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将来会对远洋渔场环境实时变化、鱼群分布预测、渔船动态及法律支撑等提供有效信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殷远 朱清澄 宋利明 花传祥 吕凯凯 晏磊 张阳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分鱼系统主要包括鱼水分离器和鱼体选别机。对该分鱼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分级效果和生产效率。针对原分鱼系统,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鱼水分离器的主体、箱体及渗水板结构和鱼体选别机的分级、支脚结构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具体为:(1)在鱼水分离器的主体下方设计一个排水通道,并且与水平面呈15~20°倾角;(2)鱼水分离器箱体上部设计一个挡板盖,并在鱼水分离器的箱体内层及挡板盖内层处粘附一层防水且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TPE);(3)渗水板设计成可拆卸的双层结构;(4)鱼体选别机的选别钢管个数增加到15根,长度增加到250 cm,分级仓增加到5个;(5)将鱼体...
关键词:
秋刀鱼 鱼水分离器 鱼体选别机 改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清澄 高玉珍 花传祥 杨明树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小型鱼(Kn l≤240 mm)和71%中型鱼(240 mm314 mm)耳石类型Ⅱ、类型Ⅲ占优。肉体长在280 mm以下的类型Ⅰ耳石比例较大,耳石没有形成透明带,随着Kn l的增加,类型Ⅱ和类型Ⅲ在肉体长组的比例增加。耳石透明带最早在202...
关键词:
秋刀鱼 耳石类型 透明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张衍栋 花传祥 周文博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梁佳伟 花传祥 陈新军 杨娜 赵振方 胡贯宇 李金桧
为了解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栖息地分布特征,根据2018年7—11月秋刀鱼渔船“鲁蓬远渔027”在西北太平洋公海(40°28′N~48°56′N、150°08′E~164°20′E)采集的127尾秋刀鱼样本,测定了其肌肉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分析了肌肉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探讨了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别讨论了δ~(13)C、δ~(15)N与纬度、体长、离岸距离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t检验结果表明,秋刀鱼雌雄个体间的δ~(13)C、δ~(15)N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间的δ~(13)C和δ~(15)N的分布较为相似,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析认为,1龄的秋刀鱼栖息在亲潮海域,随后向南洄游到黑潮-亲潮混合水域。GAM模型结果显示,δ~(13)C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δ~(13)C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叶绿素a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δ~(15)N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δ~(15)N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继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进一步验证了1龄的秋刀鱼经历了南下洄游移动,其栖息地随之发生了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民 朱清澄 花传祥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琳 赵玲 刘淇 齐祥明 曹荣 牟伟丽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秋刀鱼(Cololabis saira)风味的影响,本研究将腌制后的秋刀鱼分别进行自然干燥、冷风干燥和紫外+冷风干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子舌测定鲜鱼、腌制鱼、自然干制鱼、冷风干制鱼、紫外+冷风干制鱼的风味变化。结果显示,GC-MS共检测到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含氮化合物等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鲜秋刀鱼为参照,醇类、醛类、酮类物质的增加均不同程度丰富了3种干制秋刀鱼的油脂香气;其中,紫外+冷风干制鱼中顺-2-庚烯醛、辛醛、2-乙基呋喃等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多,分别增加至64.96、569.48和189.27 μg/kg,使秋刀鱼具有丰富的油脂香味。咸味、鲜味和鲜味回味是干制秋刀鱼重要的滋味指标,电子舌实验结果表明,干制后秋刀鱼的咸味和鲜味回味大幅增加而鲜味略有降低。3种干制方式均不同程度增加了秋刀鱼的油脂香味同时丰富了鲜味回味;其中紫外+冷风干燥最大程度地丰富了秋刀鱼的风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石永闯 花传祥 朱清澄 王晓栋 孟令文
根据2016年7—10月和2017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中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以及不同水层水流速度等信息,结合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ing regressiontree, BRT)权重分析结果,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讨各因素对舷提网网具作业性能的影响,分析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最大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因素中,权重在前4位的为30 m水层流速(20.15%)、60 m水层流速(18.92%)、下纲松放长度(16.85%)和10 m水层流速(15.52%);影响提升速度的前4位影响因子为绞网速度(23.17%)、30 m水层流速(20.05%)、10 m水层流速(18.27%)以及60 m水层流速(16.26%)。(2)30 m水层流速、60 m水层流速以及下纲松放长度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的影响显著,网衣最大沉降深度与各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与下纲松放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绞网速度和水层流速(10 m、30 m和60 m)均显著影响提升速度,提升速度与绞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绞网速度是影响网具提升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30 m水层流速、10 m水层流速和60 m水层流速。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清澄 马伟刚 刘昊 夏辉 刘瑜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848 mg/m3,均值为865.6 mg/m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