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1)
2023(9474)
2022(7930)
2021(7205)
2020(6058)
2019(13494)
2018(12853)
2017(23999)
2016(13400)
2015(14183)
2014(13760)
2013(13545)
2012(12707)
2011(11370)
2010(11098)
2009(9994)
2008(10032)
2007(8947)
2006(7613)
2005(6709)
作者
(44089)
(36777)
(36462)
(34381)
(23277)
(17986)
(16262)
(14392)
(14029)
(12927)
(12745)
(12223)
(12101)
(11868)
(11576)
(11559)
(11315)
(10930)
(10642)
(10608)
(9758)
(9153)
(8868)
(8496)
(8345)
(8336)
(8095)
(8017)
(7557)
(7551)
学科
(47013)
经济(46946)
管理(36234)
(36206)
(28138)
企业(28138)
方法(22583)
数学(20061)
数学方法(19838)
(14752)
(14395)
(14061)
中国(12510)
(10444)
贸易(10443)
业经(10412)
(10204)
农业(9964)
(9802)
(9253)
财务(9240)
财务管理(9218)
企业财务(8873)
技术(8547)
(8311)
银行(8253)
(7934)
金融(7933)
(7805)
环境(7697)
机构
大学(190786)
学院(188215)
研究(72599)
(72355)
经济(70885)
管理(66317)
理学(58238)
理学院(57438)
管理学(56145)
管理学院(55852)
中国(52008)
科学(51233)
(50522)
农业(40843)
(40639)
(40177)
业大(39482)
研究所(37408)
(33048)
中心(31761)
(27942)
农业大学(26814)
财经(26653)
(26451)
(25103)
北京(25086)
(24547)
(23384)
科学院(23363)
(22569)
基金
项目(139244)
科学(107264)
基金(102648)
(97177)
国家(96434)
研究(86870)
科学基金(79019)
自然(56683)
自然科(55418)
自然科学(55387)
社会(55175)
自然科学基金(54457)
基金项目(54401)
(53826)
社会科(52339)
社会科学(52320)
(47713)
资助(41843)
教育(39220)
重点(32893)
计划(31368)
编号(30413)
(29906)
(29204)
(29113)
科研(28442)
科技(28319)
创新(27461)
(26508)
大学(24111)
期刊
(72109)
经济(72109)
学报(49152)
研究(49073)
(44540)
科学(39053)
中国(36988)
大学(34643)
学学(33611)
农业(30088)
(25820)
管理(23345)
(16659)
(15685)
金融(15685)
教育(14892)
业大(14873)
财经(13226)
经济研究(13005)
(12833)
农业大学(12641)
技术(12359)
(11326)
业经(11255)
科技(11005)
林业(10061)
问题(9732)
中国农业(8721)
自然(8617)
资源(8459)
共检索到269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鹏  柯梅  康帅  侯钰荣  李超  兰吉勇  徐俊  张荟荟  
【目的】砂铁矿区的核心问题是土壤环境的恶化,故修复砂铁矿时,要兼顾恢复植被、土壤及土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方法】为明晰砂铁矿区最适宜的植被修复措施,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准噶尔荒漠东北部青河县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养分差异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最适宜砂铁矿区修复措施。【结果】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D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B> E> C> A;在土壤细菌门水平,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其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均超过75%,但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E> C> A> B;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钾主要影响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氮主要影响B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磷主要影响E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论】综合得出半灌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混播(D)以及围栏封育(E)是最有效的砂铁矿区生态修复措施。为加快修复进程可以为D处理添加有机质和钾肥,E处理添加磷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刘书畅  杨建辉  
为了研究不同农地整治措施对土壤细菌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农地整治措施下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细菌多样性来看,实施农地整治的样点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提高;(2)从细菌种群结构来看,实施田块归并、平整土地、筑造沟渠以及土壤培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脱硫线菌属(Desulfonema)等有益菌属的丰度;(3)通过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酸碱度、铜和铅含量是影响农地整治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结构的重要因素。该研究证实了农地整治对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和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作用,也为农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那尔格孜·阿力甫   宋泊沂   庄伟伟  
豆科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素供给来源,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比准噶尔无叶豆与草本植物共存群落(LH)和仅草本植物群落(NH)的6种多样性指数,进一步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在NH群落中,共有植物8科11属11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在LH群落中,共有植物4科6属6种,其中藜科植物种类最多。2)NH群落多样性指数H、D、R显著高于LH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P<0.05),说明NH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但物种分布优势性较差,LH群落中物种优势度较为突出。3)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群落土壤有机碳(SOC)、有机质(SOM)、全氮(TN)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在相同土层中,LH群落显著高于NH群落(P<0.05)。4)冗余分析显示,对NH群落和LH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土壤硝态氮(NO_(3)~(-)-N)和全磷(TP)。综上所述,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准噶尔无叶豆的群落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但群落土壤结构较好,肥力更佳,具有群落优势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亚东  王志敏  曾昭海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季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下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农田地力和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取长期施肥和灌溉定位试验的6个处理冬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化肥+不灌溉(CI0)、化肥+拔节期灌溉(CI1)、化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CI2)、有机肥+不灌溉(MI0)、有机肥+拔节期灌溉(MI1)和有机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辉  李燕歌  周春然  宁留芳  杨洪强  
【目的】根区土壤微生物是影响根系环境的重要因素,炭化苹果枝是废弃果树枝条低氧高温热解产物,研究施用炭化苹果枝对苹果根区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炭化苹果枝的合理应用以及改善果园土壤生物学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季,将长势一致的2年生‘富士’苹果幼树(砧木为平邑甜茶)移栽到含有不同质量比(0—4%)炭化苹果枝的盆栽土壤中,于移栽120 d后采集土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建立文库,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结果】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和  何方  杨稚娟  薛毅芳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 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 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杰  张洁  喻珊  林洪鑫  李开绵  陈松笔  欧文军  
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 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  任灵玲  安婷婷  刘灵芝  
为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机制,以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AOB丰度和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pH降低;随采样时期变化(4月、7月和11月),土壤AOB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在4月最高;各施肥处理下,增施无机氮肥可降低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AOB的种群多样性,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维持总细菌和AOB丰度的稳定;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铵态氮显著影响土壤AOB种群结构组成,季节是导致AOB种群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总之,季节变化与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异,导致土壤AOB丰度和种群多样性发生改变。与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有助于稳定土壤AOB的丰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涤洛  涂修亮  潘国雄  熊伟  汪红武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方法】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对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苎麻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230 664个OTUs,257 100条读数,平均读长420 bp。Venn图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共有的细菌OTU数目为459个,深根型苎麻与中根型苎麻共有的细菌类群最多。深根型苎麻Chao指数显著高于浅根型苎麻13.86%,与中根型苎麻差异不显著。深根型苎麻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中根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万宇宸   李树凤   索全义   温增欣   李梦琪  
土霉素作为养殖业中常用的一种促生长抗生素,极易在畜禽粪便中残留,直接还田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繁殖和作物生长带来潜在威胁。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高浓度梯度下,未能完全适用于实际生产情况,有必要研究土霉素在实际残留量下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有机肥的安全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土霉素添加量0.2 mg/kg,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变化和显著富集物种类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土霉素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增加幅度为1.1%~5.0%;同时,使变形菌门、绿湾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降低幅度在2.0%以下。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土霉素处理(OCK)中高温放线菌科细菌显著富集。本研究证明了0.2 mg/kg土霉素能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相对丰度,导致群落结构差异,并且显著富集了高温放线菌。这为探寻对抗生素污染具有指示作用的微生物提供新思路,并为有机肥的安全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壹鸣  张昂  王志勇  秦晓威  廖丽  吉训志  鱼欢  
【目的】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间作模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优化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及热带农田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建立包括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种植模式的试验样地,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细菌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逐渐趋于酸性且盐离子浓度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pH、电导率、全磷、容重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在3种种植模式下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作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出现降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则提高。其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电导率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不影响细菌OTU总数,但通过降低pH及提高电导率而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间作模式通过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而降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却提高了绿弯菌门的丰度。可见,尽管槟榔间作香露兜体系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但能改善槟榔林原位土壤细菌区系的丰度及多样性,对维持槟榔林土壤健康及促进槟榔与香露兜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旭升  李正  郑学忠  
研究目的: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油气项目土地复垦为例,辨识影响土地复垦绩效因素,构建油气项目土地复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油气项目土地复垦绩效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和三角模糊数。研究结果:提出了可以对土地复垦项目绩效进行多准则实时评价的三角模糊层次法模型,并引入三角模糊数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以获得指标权重,从而能够处理评价时的模糊性问题。研究结论: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作为评价油气项目土地复垦绩效的有效工具,提高土地复垦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存鹏  郭宝生  刘素恩  王兆晓  耿昭  王凯辉  耿军义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中的总DNA,借助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等的影响,分析养分变化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全氮残留含量比连作棉田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则差异不明显。轮作模式和连作模式土壤中的分类单元(Ope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翟文  王保莉  曲东  李杨  
【目的】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淹水培养后的模拟铬污染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直接提取土壤中总细菌DNA,利用细菌专一引物克隆细菌16S rDNA片段,分别建立克隆文库。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比较了土壤淹水10 d(对照,S1)、添加Cr(Ⅵ)淹水10 d(S2)、添加Cr(Ⅵ)和Fe(OH)3淹水10 d(S3)及20 d(S4)4个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用专一引物克隆细菌16S rDNA片段,分别建立了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RsaⅠ进行细菌16S rDNA PCR-RFLP分析,分别得到123,120,97和69个酶切类型,库容值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