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0)
- 2023(13418)
- 2022(11850)
- 2021(11046)
- 2020(9234)
- 2019(21465)
- 2018(21210)
- 2017(40933)
- 2016(22656)
- 2015(25166)
- 2014(25120)
- 2013(24855)
- 2012(23150)
- 2011(21025)
- 2010(20824)
- 2009(18885)
- 2008(18403)
- 2007(16043)
- 2006(14007)
- 2005(12244)
- 学科
- 济(85841)
- 经济(85733)
- 管理(62062)
- 业(59376)
- 企(49376)
- 企业(49376)
- 方法(41592)
- 数学(35833)
- 数学方法(35364)
- 学(24584)
- 农(22661)
- 财(21908)
- 中国(21330)
- 业经(18805)
- 地方(16488)
- 农业(15379)
- 制(15191)
- 理论(15119)
- 贸(14529)
- 贸易(14524)
- 和(14352)
- 务(14214)
- 财务(14151)
- 财务管理(14126)
- 易(14070)
- 技术(14064)
- 环境(13888)
- 企业财务(13476)
- 银(12752)
- 银行(12671)
- 机构
- 大学(328045)
- 学院(323215)
- 管理(123540)
- 济(120108)
- 经济(117385)
- 研究(116202)
- 理学(107889)
- 理学院(106535)
- 管理学(104306)
- 管理学院(103761)
- 中国(82406)
- 科学(79228)
- 京(71425)
- 农(65112)
- 所(61782)
- 研究所(57401)
- 业大(56684)
- 财(54013)
- 农业(52129)
- 中心(50582)
- 江(46830)
- 北京(44770)
- 财经(44117)
- 范(43667)
- 师范(43071)
- 院(42235)
- 经(40285)
- 州(37886)
- 经济学(35540)
- 技术(35353)
- 基金
- 项目(232203)
- 科学(180108)
- 基金(168176)
- 研究(159646)
- 家(151983)
- 国家(150816)
- 科学基金(126078)
- 社会(97497)
- 社会科(92193)
- 社会科学(92161)
- 省(90746)
- 基金项目(89872)
- 自然(87128)
- 自然科(85099)
- 自然科学(85068)
- 自然科学基金(83532)
- 划(78705)
- 教育(72594)
- 资助(69684)
- 编号(62971)
- 重点(53283)
- 成果(50875)
- 部(50230)
- 发(49144)
- 创(47958)
- 计划(46677)
- 科研(45717)
- 创新(44895)
- 课题(44188)
- 大学(41763)
- 期刊
- 济(126836)
- 经济(126836)
- 研究(90547)
- 学报(65795)
- 中国(59097)
- 农(57899)
- 科学(57321)
- 大学(47078)
- 学学(44610)
- 管理(43709)
- 农业(40404)
- 财(39341)
- 教育(33915)
- 技术(25023)
- 融(23889)
- 金融(23889)
- 业(21339)
- 财经(21061)
- 经济研究(20282)
- 业经(20064)
- 业大(18003)
- 经(17903)
- 图书(17557)
- 版(17418)
- 科技(17369)
- 问题(16504)
- 资源(16137)
- 理论(15131)
- 林业(15127)
- 技术经济(14628)
共检索到459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占斌 山仑
通过对供水和干旱下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夏玉米(ZeamaysL.)生理生态适应研究表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受干旱缺水影响明显,干湿处理间其差别最明显时段为下午(12:00~16:00);缺水时作物Pn在午前段以气孔限制为主,午后段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缺水对WUE日变化影响作用与叶水势,以及大气环境因素,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和叶温关系密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富裕 李蒙春 杨建荣 季新疆 申屠向东 陶会俊
对棉花花铃期前期 (开花以后前 10d)、中期 (开花后 10~ 4 0d)、后期 (开花 4 0d以后 ) 3个时段水分亏缺(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 0~ 6 0cm ,土层 4 0 %~ 5 0 %田间相对持水量 )的群体光合效应研究表明 ,花铃期中期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合影响最大 ,导致群体光合速率 (CAP)最大值 (CO2 ,3.6 g·m-2 ·h-1)比适水 (CO2 ,4 .5 g·m-2 ·h-1)下降 4 2 .2 % ,最大值出现日期提前 7d ;对冠层上部影响最大 ,其次是中部 ,下部最小。其中冠层上部CAP下降2 8%、中部 13.3%、下部 10 % ;并且使棉株果枝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吴海华
通过对新疆农一师九团栽植5年树龄的红枣进行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枣树叶片的Pn、Tr、Gs在日变化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峰值分别为21.2μmol.m-2.s-1、4.33 mmol.m-2.s-1、286.5mol.m-2.s-1,出现的时间为13:00、13:00和11:00。Ci的日变化曲线基本与Pn相反,9:00开始降低,11:00左右达到最低值,而Ls的日变化曲线基本与Pn相同,当Ci升高时Ls降低。WUE最高值为5.37μmolCO2.mmol-1H2O,出现在上午9:00,此后随着蒸腾速率的持续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开始下降。
关键词:
红枣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日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平 齐华 张悦 孙世贤 杨国航
以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单株室外盆栽在开花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光反应中心受到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WUE与Pn、Gs、Tr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步庆 陶洪斌 王璞 Heike KNRZER Wilhelm CLAUPEIN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的研究方法,对在华北地区通过种植模式调整实现农业节水的潜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比较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季和周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量平衡方程,获得如下结论:1)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常规模式(对照)具有显著产量优势,但水分利用率较低,对地下水消耗较大,不利于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与对照相比,春玉米一熟模式可以实现最小灌溉或者零灌溉,充分利用自然降雨的同时,还有助于地下水的恢复,但周年产量降低较多(降低41%),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求,该模式不适宜在当前推广;3)与对照相比,两年三熟模式3年总灌溉量降低48%,产量降低11%,节水效果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该模式进一步完...
关键词:
作物 种植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王保平 傅大立
对桐麦间作系统内外的对比研究表明,系统内外小麦叶面蒸腾速率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所增加;开花期系统内外小麦叶面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84,5.72mmol·m-2·s-1,差别不显著;从灌浆期到成熟期,系统外对照点小麦叶面蒸腾速率比系统内高,系统内外小麦叶面平均蒸腾速率比为0.81;11时之前,系统内泡桐东冠下点小麦叶面蒸腾速率比西冠下点高,11时之后则反之.从开花期至成熟期,系统内外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从上午到下午是递减的,且开花期高于灌浆期,灌浆期高于成熟期.开花期内系统内外各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别不明显.从灌浆期至成熟期,系统内泡桐冠下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冠外点.从开花期至成熟期,系统内外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超煜 白岗栓 于健 宋日权
为鉴别保水剂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产值的影响,以便于保水剂的应用与推广,在干旱半干旱区选择了西瓜、马铃薯和玉米3种作物,在干旱区选择了春小麦、向日葵、玉米和番茄4种作物,以不同作物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区西瓜的增产值最大,但马铃薯的增值率最高且节水效果最好。干旱区向日葵的增产值最大,但玉米的增值率略高于向日葵且有很好的节水效果。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值情况,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晶会 贺康宁 王百田 郭红 张卫强 尹婧
利用Li 6 2 0 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 ,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自然条件下 ,侧柏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凹型 ,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 .根据Farquhar和Sharkey提出关于区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的两个标准 ,分析表明侧柏在上午 (1 0 :0 0— 1 2 :0 0 )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的气孔导度决定的 ,而午间 (1 2 :0 0— 1 4 :0 0 )的光合午休和午后 (1 6 :0 0— 1 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洁 陶福禄
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分别介绍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以及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研究仍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因子协同效应;②不同品种的响应差异;③不同尺度水平的响应过程;④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关键词: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CO2浓度 温度 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建灿 张玉洁
本文对喜树光合速率 (Pn)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 ,喜树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具有典型的“午休”特征。阴天时则为单峰型。影响喜树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通量密度和相对湿度。造成光合作用“午休”的内在原因不是气孔导度下降 ,减少了CO2 的供应量 ,而是非气孔因素
关键词:
喜树 光合速率 日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解婷婷 苏培玺
【目的】了解旱区甜高粱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应机制。【方法】在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区,选择壤土地、盐碱地和沙荒地3种不同土地类型,于拔节期对甜高粱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土地类型下甜高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午休"现象。与壤土地相比,盐碱地和沙荒地甜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3种土地类型甜高粱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75±4.31)、(25.31±4.43)和(23.71±3.86)μmolCO2.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42±0.98)、(4.34±0.55)和(3.08±0.31)μmolCO2.m...
关键词:
土地类型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永国 张双宝 徐淑贞 郭贤 王淑芬
对滴灌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温室桃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滴灌温室桃树各物候期阶段耗水量呈增加趋势;在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的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需水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在各灌水处理中,T4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41 521.5 kg/hm2和54.46 kg/(mm.hm2);日光温室桃树耗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 9,0.915 3,达0.01极显著相关水平。
关键词:
温室桃树 滴灌 耗水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尚 王宇楠
在温室条件下,以吊蔓栽培的小西瓜桔宝为材料,在其果实生长盛期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自然光和50%自然光),并对其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n),空气温度和叶温、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测定。结果表明:50%自然光下,西瓜叶片会出现略微的"午睡"现象,自然光处理植株不会出"午睡"现象;9:00-10:00这个时间段,50%自然光下西瓜的Pn远小于自然光处理;其余时间,50%自然光植株的Pn并没有比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低许多,甚至在15:00时出现的光合速率的第2个峰值时已经达到自然光的水平。
关键词:
桔宝小西瓜 遮光 光合速率 日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农业用水占华北水资源的70%以上,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对华北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节水农业研究中,利用农艺节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减少农田无效棵间蒸发耗水和优化供水制度是主要的农艺节水措施。夏玉米是华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主要作物之一,一般在冬小麦收获前的5~7天套种在其中,以延长夏玉米的生育期。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冬小麦收获后的秸秆直接覆盖夏玉米,对夏玉米的农田蒸散特别是苗期的蒸散产生影响;夏玉米生长在6~9月的雨季,一般年份降水能够满足夏玉米的需水要求,但夏季降水的分布变异较大,再加上近6年来的夏季干旱,使灌水对夏玉米的高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夏玉米的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优化供水制度和研究秸秆覆盖对减少棵间无效耗水的影响及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作物系数的变化,为制定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优化供水制度提供依据。2年的实验结果显示,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产量在8000kg/ha,总蒸散量在390mm,水分利用效率在2.2kg/m3。干旱年份,夏玉米在灌四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再增加灌水量,产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所递减。用微型蒸发器测得的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的棵间蒸发量显示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夏玉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郑惠玲 何方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