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9)
- 2023(2752)
- 2022(2526)
- 2021(2338)
- 2020(2004)
- 2019(4936)
- 2018(4675)
- 2017(8534)
- 2016(4957)
- 2015(5398)
- 2014(5417)
- 2013(5492)
- 2012(5253)
- 2011(4676)
- 2010(4750)
- 2009(4106)
- 2008(4037)
- 2007(3573)
- 2006(3126)
- 2005(2695)
- 学科
- 济(19020)
- 经济(19012)
- 管理(11003)
- 业(10971)
- 出(10478)
- 方法(10437)
- 贸(9801)
- 贸易(9801)
- 易(9708)
- 数学(9618)
- 数学方法(9493)
- 企(8687)
- 企业(8687)
- 口(7652)
- 出口(7649)
- 出口贸易(7649)
- 学(6102)
- 财(5649)
- 农(5271)
- 中国(3933)
- 地方(3649)
- 农业(3458)
- 和(3312)
- 技术(3250)
- 环境(3230)
- 业经(3155)
- 财政(3100)
- 政(2906)
- 生态(2897)
- 制(2621)
- 机构
- 大学(70728)
- 学院(70246)
- 济(27453)
- 研究(27446)
- 经济(26879)
- 管理(24741)
- 理学(21264)
- 理学院(21012)
- 管理学(20555)
- 管理学院(20464)
- 科学(20213)
- 农(19981)
- 中国(19256)
- 农业(16032)
- 京(15741)
- 业大(15697)
- 所(15590)
- 研究所(14557)
- 中心(11947)
- 财(11830)
- 江(10919)
- 省(10592)
- 农业大学(10422)
- 院(10157)
- 北京(9747)
- 财经(9438)
- 科学院(9388)
- 室(8915)
- 业(8700)
- 经(8642)
- 基金
- 项目(52926)
- 科学(39471)
- 基金(36911)
- 家(35184)
- 国家(34951)
- 研究(32914)
- 科学基金(27760)
- 省(21661)
- 社会(19765)
- 自然(19697)
- 基金项目(19392)
- 自然科(19202)
- 自然科学(19188)
- 社会科(18825)
- 社会科学(18816)
- 自然科学基金(18801)
- 划(18604)
- 资助(16054)
- 教育(14659)
- 重点(12655)
- 计划(12470)
- 科技(12331)
- 编号(11806)
- 发(11543)
- 部(11256)
- 科研(10809)
- 创(10479)
- 创新(10024)
- 业(9829)
- 专项(9389)
共检索到10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玉华 张立峰
应用土地当量比、产量当量、产值当量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复种、间作、轮作等不同种植方式的产出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一熟农田相比,复种、间作及轮作农田土地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2%、38%和21%;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单作一熟农田的1.63、1.29 和1.16 倍;复种、间作农田单位面积产值分别为单作一熟农田的1.76 和1.35 倍。通过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评价不同种植方式产出效果的客观方法,为今后农作制度中不同种植方式农田产出效果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种 间作 轮作 种植方式 定量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玉华 张立峰
目的针对目前土地当量比在间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当量比概念的实质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田间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研究土地当量比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一步就应用土地当量比评价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土地当量比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客观指标。结论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68、1.38和1.21,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较单作分别提高68%、38%和2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吉武 蒲金涌 马鹏里
遵循资源产出量最大及资源投入量最小原则,充分考虑作物生产中气候资源的占有量及气候资源产出量,构造了西北旱作区农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模式,并以甘肃天水市为例,根据其农业生产现状,评价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套种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单作及复种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玲 王猛 刘曦 陈阜
利用河北平原区7个地市20年(1994—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SIMETAW模型计算了各地市区域作物灌溉需水量,分析了各地市近20年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5个地市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廊坊下降最为显著;7个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蔬果类种植面积在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市具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所有地市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邯郸下降最为显著,保定的年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洪松 任天举 鲁远源 苟小红 谢廉儒
1988—1991年在生态条件相近的两个点上对14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利用试验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系统资料,对稻田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光能利用、经济效益和养分产投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稻、再生稻的综合效益最好,是重庆地区的两大优势作物,应重点发展;(2)三熟比两熟制更能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增产效果明显,但年际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不如两熟制;(3)为充分利用大春资源优势,发展双季稻不如主攻再生稻单产;(4)调整冬季作物结构,扩大绿肥饲料面积,适当扩大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限制小麦生产规模是扩大复种、提高稻田多熟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5)增施钾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启珍 李志祥 吕志光
孝臣村地处山西汾阳县东南,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几年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普遍采用优种,先后引进和实行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等多种种植方式。我们选择了土质地、生产条件、农户素质基本相近的9户23块125.2亩耕地作为评价样本,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大田种植四种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了准确地衡量不同种植的优劣程度,我们采用了综合评分法。根据农业生作特点确定了投肥、投工、投资、主产品产值、总产值、纯收入、资金盈利率、劳动盈利率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协裕 邢世和 张黎明
空间同位模式的局部挖掘算法存在挖掘结果无统计显著性意义、缺少领域知识介入导致挖掘结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引入领域专家知识选择候选模式,构建候选模式属性的兴趣度函数作为局部空间统计量,对空间候选模式的兴趣度值聚集区域进行挖掘,进而合并聚集区域的邻域确定模式的空间区域.经过分析及验证,利用该方法对长汀县烟草种植适宜性结果数据集进行处理,发现了主要养分高但不适合种植烟草的异常模式及区域.据此,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施用石灰和硼肥等改善烟草种植条件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户主要粮经作物种植意向与产量期望研究山西省农业投资效益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课题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是农户从事农业经营的主体。尽管其比较利益在农户整个经营系列中是最低的,但是作为社会需求最广泛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其生产不论对农户还是对整个社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友刚 张立垭
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对优质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转基因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小。另外,世界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速领先全球,粮食潜在需求将得到持续释放,转基因作物能满足短期粮食需求,但长期来看,世界还是需要更多优质非转基因食品。
关键词:
价格 每亩产值 现实需求 潜在需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驰
本文选取大豆、梗稻、玉米三种农作物,使用1994—2006年间若干代表年份的数据,通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作物种植效率与国际化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三种农作物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实证检验发现,农作物开放程度的提升确实会带来种植效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口优势的玉米,开放程度对种植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孙倩
[目的]从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视角考察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污染和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以及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①作物种植专业化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值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增加1.6%,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01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提高0.009个单位;②作物种植多样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值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有负面效应,作物种植多样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72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降低0.699个单位;③当一般性农业技术水平高的时候,作物种植专业化对农业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低碳型农业技术水平高(大于临界值)的时候,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均有利于农业产值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碳排放的减排。[结论]各区域在积极研发高产激励型农业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低碳型农业技术的提高,并积极促进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适度降低作物种植多样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