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2)
2023(12709)
2022(10655)
2021(9603)
2020(8253)
2019(17883)
2018(17775)
2017(33273)
2016(18506)
2015(20404)
2014(20333)
2013(19472)
2012(17545)
2011(15648)
2010(15865)
2009(15466)
2008(15595)
2007(14196)
2006(12543)
2005(11697)
作者
(52397)
(43862)
(43567)
(41432)
(27950)
(20898)
(19996)
(16961)
(16517)
(15811)
(14851)
(14730)
(14194)
(14029)
(13955)
(13284)
(13101)
(13096)
(12922)
(12329)
(11030)
(10943)
(10503)
(10081)
(10035)
(9958)
(9680)
(9661)
(8860)
(8737)
学科
(80857)
企业(80857)
(79328)
管理(76875)
(68089)
经济(67946)
(30752)
方法(28151)
业经(24637)
(23226)
财务(23187)
财务管理(23158)
企业财务(22025)
(21558)
数学(19608)
数学方法(19382)
(16663)
(16408)
中国(16405)
技术(16170)
理论(15943)
(14955)
(14465)
(13905)
体制(13456)
(13120)
企业经济(12576)
(12462)
银行(12428)
经营(12134)
机构
学院(261727)
大学(256840)
(102716)
管理(101926)
经济(100444)
理学(86363)
理学院(85548)
管理学(84264)
管理学院(83776)
研究(81928)
中国(65214)
(55435)
(53622)
科学(48250)
财经(42483)
(42173)
(41292)
(40718)
(38256)
中心(38001)
业大(36717)
研究所(36669)
北京(33245)
(32998)
农业(31890)
财经大学(31224)
经济学(30826)
(30094)
(29983)
师范(29571)
基金
项目(167807)
科学(132343)
研究(124190)
基金(121288)
(105441)
国家(104486)
科学基金(90458)
社会(79087)
社会科(74818)
社会科学(74800)
(67290)
基金项目(63285)
自然(58049)
教育(57391)
自然科(56749)
自然科学(56730)
自然科学基金(55765)
(55607)
编号(50766)
资助(49084)
成果(41864)
重点(37716)
(37030)
(36717)
(36677)
课题(35446)
(34807)
创新(34490)
(34054)
(32628)
期刊
(123208)
经济(123208)
研究(75488)
中国(54853)
(50240)
管理(45146)
学报(39949)
(37785)
科学(36391)
大学(30487)
学学(29054)
教育(27814)
(25510)
金融(25510)
农业(24895)
技术(24131)
财经(22299)
业经(21750)
(19160)
经济研究(18781)
财会(15698)
问题(15002)
(14755)
会计(13713)
技术经济(13365)
(12688)
现代(12609)
(12426)
科技(12095)
商业(11852)
共检索到401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功翔  
企业经理人员控制权收益对经理人员行为有重要影响。与资本主义公司制企业经理人员相比较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普遍化 ,主要在于其所获显性货币收益过低和监督不力 ,因此要规范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 ,必须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以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默  
随着中国股市步入"全流通"时代,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越来越多,公司管理层通过损害股东利益的方式抵制潜在收购者收购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讨论公司间交叉持股,考察其对公司创始股东、经理人员和可能取得控制权的潜在接管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均衡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间存在一个旨在保证公司不会出售其他公司股票的制裁机制,那么交叉持股会使得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均得以提升,公司的经理人员也可以着眼于长远利益,不必为规避潜在收购者的威胁而采取损害公司价值的短视行为。研究结论为交叉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默  
随着中国股市步入"全流通"时代,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越来越多,公司管理层通过损害股东利益的方式抵制潜在收购者收购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讨论公司间交叉持股,考察其对公司创始股东、经理人员和可能取得控制权的潜在接管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均衡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间存在一个旨在保证公司不会出售其他公司股票的制裁机制,那么交叉持股会使得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均得以提升,公司的经理人员也可以着眼于长远利益,不必为规避潜在收购者的威胁而采取损害公司价值的短视行为。研究结论为交叉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论证据,即交叉持股有助于经理人员选择增加公司价值的投资项目,从而提升公司绩效和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桂锋  
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事件作为我国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经典案例,对于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剖析该案例中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之间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和行为,从公司治理角度分别探讨了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以及民营上市企业之间存在的治理困境。以期为深化对职业经理人促进公司治理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缪文卿  
国有企业经理掌握着一定的企业控制权,接受着替代性的控制权激励。但这种激励机制存在着理论弊端。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经理能够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产权相称的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配置与控制权私利视角来解读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并讨论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困境:忠实于大股东还是企业。本文指出职业经理人应忠实于全体股东和企业,而不仅是大股东,但也不能为了争夺控制权而不顾大股东的利益诉求,甚至与创始大股东形成对抗。最后,笔者提出避免职业经理人步入两难困境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巍  
文章分析经理人在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中的作用,并结合乡镇企业的特殊性(产权、地域等)分析管理模式变革过程的障碍,进而从控制权角度探讨乡镇企业如何突破现阶段发展缓慢的“瓶颈”,实现“二次创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宏  张娜  
在对控制权私有收益计量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正常和财务困境状态下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表现特征,并通过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来探讨不同财务状态下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财务正常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对公司利益的攫取行为,而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对壳资源价值的利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魏正红  汪辉  李荣林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不同的代理成本造成了两类公司不同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影响了并购效率。国有企业主导的并购,管理费用增加较多,降低了并购效率;而民营企业主导的并购,通常伴随着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也降低了并购效率。为提高我国企业并购的效率,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昌崇  李仲广  郑文全  
本文从跨国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权设计与演变的角度,对中外合资企业产权变动的路径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作者指出,合作初期,跨国公司主要通过技术控制、经理权控制、合资企业数量控制以及销售区域控制等手段,达到对合资企业进行实质性控制的目的;合作后期,则主要通过“阴谋亏损”战略,谋求控股或独资,从而全面接管控制权和收益权。作者认为:除资本产权与管理技能外,技术资源优势也是控制权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可能架空资本产权权利;跨国公司掌管控制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独占收益权。凡此种种决定了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我国引进FDI的主要形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健雯  孙碧波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最优重组契约之间的关系。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企业内生的重组行为不足,但作为外部企业的兼并需求则过度。如果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可以进行交易和货币补偿,则企业的最优重组契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雯雯  王晓梅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合理"及"非合理"部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表明: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而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政府干预强化了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价值的正向激励效应,而低政府干预则强化了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价值的侵害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芳伟  
本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张维迎教授提出的"控制权损失不可补偿性假说",在此基础上指出,由于控制权收益的存在及其诸多特性,国有企业并购面临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巨大阻力。因此,行政力量介入国有企业并购的过程是必需的,但行政力量介入国有企业并购只能以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为最终目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张涛涛  孙悦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经理人对股权激励与控制权私利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以2008~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独立型经理人对股权激励抑制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依附型经理人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环境中,股权激励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发挥的替代效果更佳。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经理人公司治理角色的认识,拓宽了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红波  王国顺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