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2)
- 2023(7509)
- 2022(6339)
- 2021(5736)
- 2020(4793)
- 2019(10681)
- 2018(10240)
- 2017(19324)
- 2016(10927)
- 2015(11394)
- 2014(11033)
- 2013(10885)
- 2012(10111)
- 2011(9176)
- 2010(9116)
- 2009(8286)
- 2008(8313)
- 2007(7217)
- 2006(6194)
- 2005(5313)
- 学科
- 济(42035)
- 经济(41986)
- 业(28359)
- 管理(27923)
- 企(22356)
- 企业(22356)
- 方法(19855)
- 数学(17637)
- 数学方法(17431)
- 学(13386)
- 农(11574)
- 财(11025)
- 中国(10413)
- 业经(9151)
- 贸(9012)
- 贸易(9010)
- 易(8753)
- 地方(8043)
- 农业(7863)
- 制(7792)
- 产业(7430)
- 务(6918)
- 财务(6915)
- 财务管理(6904)
- 环境(6767)
- 企业财务(6634)
- 技术(6595)
- 融(6315)
- 金融(6313)
- 银(6154)
- 机构
- 大学(162345)
- 学院(160282)
- 济(61909)
- 经济(60873)
- 研究(60345)
- 管理(56699)
- 理学(50935)
- 理学院(50180)
- 管理学(49026)
- 管理学院(48754)
- 科学(44271)
- 农(43607)
- 中国(41336)
- 农业(35406)
- 业大(34449)
- 京(33691)
- 所(33676)
- 研究所(31842)
- 财(25951)
- 中心(25475)
- 农业大学(23713)
- 江(23176)
- 财经(21883)
- 院(21534)
- 室(20341)
- 经(20048)
- 省(20035)
- 北京(20023)
- 范(19941)
- 科学院(19810)
- 基金
- 项目(121166)
- 科学(94047)
- 基金(90004)
- 家(84791)
- 国家(84157)
- 研究(74272)
- 科学基金(69597)
- 自然(49683)
- 自然科(48609)
- 基金项目(48605)
- 自然科学(48581)
- 社会(48458)
- 省(47851)
- 自然科学基金(47761)
- 社会科(46074)
- 社会科学(46061)
- 划(41665)
- 资助(36120)
- 教育(33626)
- 重点(28687)
- 计划(27525)
- 发(25904)
- 部(25833)
- 编号(25626)
- 创(25444)
- 科技(25121)
- 科研(24478)
- 创新(24024)
- 业(23047)
- 国家社会(21171)
共检索到215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仇宗胜 钱仁东 罗巧华 赵建华 徐奇友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低聚糖对生物絮团形成及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以葡萄糖(GLU)为对照,采用低聚木糖(XOS)、低聚果糖(FOS)、甘露寡糖(MOS)、大豆低聚糖(SBOS)、低聚麦芽糖(MTOS)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氯化铵为氮源,C∶N为15。结果显示,SBO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提高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及生物絮团体积,其他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氨氮逐渐下降然后趋于稳定,SBOS组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降低了氨氮水平,其中除FOS组外,其他实验组降低氨氮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亚硝态氮降解作用均没有显著差异。硝态氮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除XOS组外均可降低硝态氮的积累,其中SBOS组与MTOS组显著降低硝态氮的积累。XOS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生物絮团菌群的丰度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门水平上分析,变形菌门在各实验组中均丰度最大,各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对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FOS组显著提高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丰度。从属水平上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蛭弧菌比例,其中FOS组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提高unclassified_f__Rhodobacteraceae丰度,显著降低norank_f__Microscillaceae与norank_f__Enterobacteriaceae丰度。研究表明,低聚糖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可改善水质,优化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本研究为低聚糖作为碳源应用于生物絮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聚糖 生物絮团 碳源 菌群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航先 陶明伟 魏杰 赵建华 徐奇友
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大豆低聚糖(SBOS)替代葡萄糖(GLU)作为生物絮团的碳源,以此筛选出对生物絮团系统水质及菌群结构有积极作用的适宜浓度。对照组碳源为葡萄糖,实验组分别设置2.5%、5.0%、7.5%和10.0% SBOS替代葡萄糖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C/N 为 15,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促进生物絮团系统形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的浓度,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在门水平下,14 d时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28 d时,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相近。属水平下,14 d时,SBOS-2.5组与SBOS-10.0组均显著提高芽孢杆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气单胞菌科的丰度,28 d时,SBOS-2.5组与对照组和SBOS-10.0组相比显著提高黄杆菌属的丰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金黄杆菌属的丰度。将菌群组成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部分菌群对氮的硝化与反硝化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2.5%和10.0%的SBOS替代葡萄糖作为生物絮团的碳源均可有效提高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有利于维持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稳定性。综合实验结果与生产应用成本,SBOS替代葡萄糖的推荐比例为2.5%。本研究为SBOS作为碳源应用于生物絮团系统提供基础,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菌群结构 大豆低聚糖 碳源 生物絮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贺希 罗国芝 谭洪新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对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絮团营养以及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水质的影响,在生物絮团反应器中添加4种不同的添加剂量枯草芽孢杆菌。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剂量分别为A组10~(6) CFU/mL、B组10~(5) CFU/mL、C组10~(4) CFU/mL和D组0 CFU/mL。结果表明: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5 min内絮团沉降体积(Floc Volume, FV)影响显著(P<0.05);对絮团氨基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絮团碳氮比影响显著(P<0.05),对絮团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絮团中氨基酸、粗蛋白含量高于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门、属水平菌群差异物种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增加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浓度,絮团中芽孢杆菌浓度也随之升高。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能在生物絮团上得到有效富集,在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提高絮团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为养殖对象提供蛋白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贺希 罗国芝 谭洪新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对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絮团营养以及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水质的影响,在生物絮团反应器中添加4种不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剂量分别为A组10~6 CFU/mL、B组10~5 CFU/mL、C组10~4 CFU/mL和D组0 CFU/mL。结果表明: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5 min内絮团沉降体积(floc volume, FV)影响显著;对絮团氨基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絮团碳氮比影响显著,对絮团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絮团中氨基酸、粗蛋白含量高于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对絮团门、属水平菌群差异物种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增加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浓度,絮团中芽孢杆菌浓度也随之升高。枯草芽孢杆菌能在生物絮团上得到有效富集,在生物絮凝系统构建过程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提高絮团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为养殖对象提供蛋白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炳国 王海英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郁二蒙 龚望宝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15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各组的生物絮团体积指数(FVI)随养殖时间逐步增加,在第14天趋于稳定;随着C/N增高,尽管实验组水体中形成的生物絮团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草鱼 生物絮团 碳氮比(C/N) 水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新葵 雷朝亮
研究了蝇蛆几丁低聚糖对花生白绢病菌菌丝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几丁低聚糖对花生白绢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7.0mg/mL时抑菌效果达到了100%;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蝇蛆几丁低聚糖处理引起菌丝顶端膨大,生长扭曲,菌丝内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部分细胞甚至开始解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蝇蛆几丁低聚糖处理导致菌丝内原生质体液泡化,出现电子致密物质,原生质膜部分收缩,液泡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液泡逐渐融合成大型液泡,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解体等一系列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蝇蛆 几丁低聚糖 花生白绢病 超微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妙兰 罗国芝 谭洪新 孙大川
为研究两种保存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对生物絮团形成过程及絮团组分的影响,分别利用直接4℃保存(新鲜组)和冷冻干燥后保存(冻干组)两种方法处理鳗鲡残饵粪便培养生物絮团。结果表明,在絮团培养过程中,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相同,冻干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6±0.22)mg/L,新鲜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3±0.42)mg/L,在第6天后,两组亚硝态氮浓度均在0.03 mg/L以下,在第17天,两组硝态氮浓度降为0.04 mg/L以下。营养组分中,两组絮团的粗灰分含量在培养后期均有所降低,含量分别为冻干组6.80%±0.00%,新鲜组5.97%±0.01%,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为冻干组33.44%±7.80%,新鲜组33.65%±3.17%,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种类为冻干组16种,新鲜组23种,且新鲜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冻干组(其中8种差异显著,2种差异不显著);冻干组和新鲜组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0.15±0.10)mg/g和(0.07±0.13)mg/g,差异显著。综上,两种方法处理粪便均能较好地培养絮体,冻干处理原料对絮体脂肪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直接4℃处理原料则对必需氨基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宏潮 王虹 胡道芬 余露
应用酶解法从小麦细胞壁中提取出低聚糖。经过活性鉴定,具有诱导大豆和小麦抗毒素产生,特别是从小麦代谢、细胞、植株等水平上改善该作物体内防御功能等生物作用。水解酶的种类、纯度、酶活值与所降解低聚糖的活性程度密切相关;高纯度、高酶活单位的水解酶提取的低聚糖,具有较强的生物功能。对来源不同的低聚糖进行了活性差异的比较,同时还讨论了其它因素——诸如小麦细胞的生理状态,低聚糖保存条件等对低聚糖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酶解法 植物低聚糖 小麦细胞壁 生物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金祥 李佳洋 俞奇力 谭洪新 罗国芝
碳氮比(C/N)调控是生物絮团养殖的核心技术特征,相关研究和实践中C/N中的碳和氮有不同的表征形式,本研究用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表征碳,分别用总氮(total nitrogen, TN)、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表征氮,比较了相同C/N、不同氮素形式条件下生物絮团的氨氮去除能力、基本营养组分、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及总异养菌数量。实验设置A组DOC/TN为20, B组DOC/DIN为20, C组DOC/TAN为20。各实验组8 h内可将10 mg/L氨氮降低到1 mg/L以下, TAN去除速率分别为(2.11±0.05)mgTAN/gTSS·h、(2.00±0.02)mgTAN/gTSS·h和(2.09±0.02)mgTAN/gTSS·h,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A、B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絮团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C组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本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氮素形式添加碳源对生物絮团的氨氮处理效率、功能和营养组分总体上影响在生产可接受范围之内,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议可根据水体中总氨氮浓度估算需要的碳源添加量。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碳氮比 氨氮转化速率 功能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哲 杨章武 葛辉 陈辉辉 卓吓晃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阶段生物絮团形成所需要的适合碳源,设计3种不同碳源添加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期20 d,以分析不同碳源添加后对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碳源添加量均为投喂量的80%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有效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3个碳源添加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淀粉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最终对虾存活率统计结果显示,葡萄糖组、淀粉组、蔗糖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54.2%、69.8%和44.3%;淀粉组的生物絮团沉降体积(BFV)显著低于葡萄糖组,蔗糖组BFV最高,在13~15 d后3组均趋于稳定;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和蔗糖组则差异不显著;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生物絮团中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分别为0.93、0.89和0.92。3种类型生物絮团在门级水平的细菌群落共有18余种,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各组占有比例均最高,淀粉组拟杆菌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蔗糖组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淀粉组。研究表明,添加不同碳源可影响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不同程度地改善水质。以必须氨基酸指数及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则葡萄糖和蔗糖都是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水体中适宜的碳源选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 石瑛 白雪芳 杜昱光
不同浓度(2、3、4、6mol/L)HCl对壳聚糖、低聚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单糖的降解实验表明,在100℃并有氩气保护的条件下,HCl在水解氨基葡萄糖聚糖的同时对所生成单糖的分子结构有较强的破坏作用,2、3、4、6mol/L的HCl所破坏的氨基葡萄糖分子数N与HCl浓度CHCl 和水解时间t之间的关系遵循方程:N=0 0854CHCl t。氨基葡萄糖的回收率y'对HCl浓度及分解时间的方程为:y'=-0 0854CHCl t+100。HCl降解聚氨基葡萄糖的动力学反应受HCl浓度和底物聚合度的影响,生成单糖的产率随水解时间延长、HCl浓度增大而增加,但在相同HCl浓度和水解时间条件下,聚合度...
关键词:
水解 盐酸 壳聚糖 低聚糖 氨基葡萄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仕柳 戴求仲 蒋桂韬 李湘 朱吉
在不用药物、不接种疫苗的条件下,于饮水中添加0(CK),0.5%,1.0%和1.5%的以壳聚糖为培养底物研制的壳聚糖饲用微生物制剂饲喂湘黄鸡,探讨其对湘黄鸡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脏指数有上升趋势(P<0.25),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液中IgG含量呈上升趋势(P<0.25),T3,T4和IgA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或P<0.01);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显著减少,而乳酸杆菌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日增重和育成率上,试验组提高率达9.31%(P<0.01)和7.01%(P<0.05),表明该制剂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T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葵 曾虹燕 孟娟 廖晓珊 郭强
测定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以壳聚糖为主剂,双乙酸钠为助剂制成复合保鲜剂,以不同浓度的复合保鲜剂水溶液涂膜处理蕨菜表面,室温存放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这2类微生物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抑菌活性高于双乙酸钠和苯甲酸钠;其中,壳聚糖—硫脲—Ag+的抑菌作用最强,在0.0025%的浓度下就可抑制细菌.此外,保鲜过的蕨菜基本上保持了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仍为绿色,无霉变.
关键词:
壳聚糖 抗菌性 蕨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方正 孙大川 郭衍硕 姚妙兰 刘文畅 谭洪新
为了解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对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养殖效果,设置清水组(CW组)、硝化组(BFT组)和光合自养组(ABFT组)生物絮团养殖泥鳅45 d,比较泥鳅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两类絮团的营养组成情况,以及养殖水体和泥鳅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BFT组和ABFT组的饲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末均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两实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BFT组的终末密度与CW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BFT组和ABFT组生物絮团可以提供(36.69±1.17)%和(40.20±1.05)%的粗蛋白;与BFT组相比,ABFT组的生物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促进脂肪酸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ABFT的泥鳅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添加藻类对成熟生物絮团Alpha多样性指数、群落门水平和属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泥鳅摄食生物絮团会导致肠道菌群sobs指数显著降低。BFT组肠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BFT组为变形菌门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属水平上,ABFT组检测到高水平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本研究表明,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养殖均适合作为泥鳅绿色健康养殖的新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逸尊 罗国芝 谭洪新
为探究不同浓度硫酸新霉素对于生物絮团处理氨氮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本实验对生物絮团水质及絮团指标、水体中抗生素含量和生物絮团中6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氨氮转化的速率上,初次加药连续监测显示未添加组(A组)、0.5 mg/L硫酸新霉素组(B组)、1 mg/L硫酸新霉素组(C组)和3 mg/L硫酸新霉素组(D组)的氨氮去除速率分别为(3.88±0.02) mg TAN/(g TSS·h)、(2.22±0.03) mg TAN/(g TSS·h)、(2.17±0.04) mg TAN/(g TSS·h)和(1.72±0.02) mg TAN/(g TSS·h),氨氮去除速率A组>B组>C组>D组。而间隔一个休药期(500℃·d)的第二次加药连续监测显示4个组的氨氮去除速率分别为(2.99±0.08) mg TAN/(g TSS·h)、(2.98±0.03) mg TAN/(g TSS·h)、(2.97±0.08) mg TAN/(g TSS·h)和(5.10±0.03) mg TAN/(g TSS·h),氨氮去除速率D组>A组>B组>C组。对水体抗生素检测发现,两次检测都未能测出水体中硫酸新霉素的存在。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发现硫酸新霉素对于aph(3′)-Ia、aph(3′)-Ⅱa、aac(6′)-Ⅰb、aac(3)-Ⅱ这四种基因具有较大的选择和富集的能力。但B组的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均为最低。实验结束后对4个实验组的异养菌菌落数量进行检测,发现了B组的菌群群落数量相较其他3组有明显提升。比较结果表明硫酸新霉素在第一次加药时随着浓度提高,对氨氮转化速率的影响越大。但在第二次加药时,添加的硫酸新霉素浓度对氨氮转化速率无负面影响,而高浓度的硫酸新霉素可以促进生物絮团氨氮的转化,但会显著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