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8.179.16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0)
2023(9384)
2022(7678)
2021(7071)
2020(6047)
2019(13764)
2018(13621)
2017(25657)
2016(14304)
2015(16021)
2014(15591)
2013(14941)
2012(13430)
2011(12127)
2010(12226)
2009(10911)
2008(10594)
2007(9249)
2006(7960)
2005(6985)
作者
(44829)
(36950)
(36888)
(34837)
(23485)
(17963)
(16465)
(14633)
(14179)
(13078)
(12626)
(12441)
(12091)
(11778)
(11685)
(11472)
(11460)
(11215)
(10720)
(10578)
(9719)
(9230)
(8971)
(8561)
(8437)
(8264)
(8219)
(8114)
(7659)
(7564)
学科
(54115)
经济(54053)
管理(37596)
(36627)
(29572)
企业(29572)
方法(29031)
数学(26497)
数学方法(25929)
(15105)
中国(13543)
(13331)
(12294)
业经(11545)
(11168)
贸易(11164)
(10892)
理论(10591)
农业(10090)
技术(9094)
(8726)
地方(8313)
环境(7715)
(7507)
财务(7474)
财务管理(7456)
教学(7436)
(7303)
(7257)
银行(7199)
机构
学院(199608)
大学(199339)
(75314)
管理(74191)
经济(73779)
研究(69646)
理学(65433)
理学院(64705)
管理学(62952)
管理学院(62668)
中国(49646)
科学(48476)
(46258)
(42205)
业大(38919)
(37388)
农业(37271)
研究所(34868)
(31286)
中心(30945)
(29249)
北京(26167)
(25715)
财经(25661)
农业大学(24900)
技术(24867)
(24705)
师范(24193)
(23539)
(22928)
基金
项目(145090)
科学(112070)
基金(104363)
(96273)
国家(95528)
研究(95165)
科学基金(79861)
(58896)
社会(58486)
自然(56772)
自然科(55545)
自然科学(55527)
社会科(55400)
社会科学(55380)
基金项目(54946)
自然科学基金(54536)
(50591)
教育(45984)
资助(44065)
编号(36744)
重点(33733)
计划(31060)
(30864)
(30721)
(30249)
科研(29056)
创新(28823)
科技(27685)
成果(27401)
课题(26830)
期刊
(74375)
经济(74375)
研究(51279)
学报(43766)
(40800)
中国(39936)
科学(36532)
大学(31637)
学学(30342)
农业(28135)
管理(26897)
教育(24231)
(23136)
技术(18321)
(15755)
(13793)
金融(13793)
经济研究(13560)
业经(13481)
业大(13123)
财经(12310)
(11391)
统计(10970)
科技(10958)
农业大学(10946)
(10537)
(10251)
技术经济(9626)
林业(9545)
问题(9535)
共检索到28013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英  赵伟  杨旭  秦佳梅  张连学  
为了加强辽藁本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探讨辽藁本最佳栽培模式,在异地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仿生栽培模式下,辽藁本株高、叶面积指数、分枝数和花序数等生育性状的变化规律相似,其中以模式1发育较迅速,其他模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发育迟缓,发育量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生栽培模式中光照强度有利于辽藁本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以及挥发油的积累。综合分析认为,仿生栽培辽藁本方法可行,不仅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开发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叶川  郑伟  徐维明  姚忠清  任涛  
【目的】在油菜种植主产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开展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施用田间试验,比较氮肥表施(表面撒施)、翻施(撒施后旋耕)和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和直播油菜条施覆土)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两种栽培模式(移栽和直播)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移栽油菜产量水平显著高于直播油菜,两者的产量差达到299.1—544.2 kg·hm~(-2),从干物质动态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生育期移栽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直播油菜,此外,移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英  刘敏莉  宫国辉  赵树春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斌  李宝海  舒其伟  相栋  朱荣杰  王世彬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昊  程乙  刘鹏  董树亭  赵杰  张吉旺  赵斌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根系性能、籽粒产量形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氮素吸收能力的关系,为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性能、优化施肥量,促进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地力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超高产玉米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HH)、农民习惯栽培管理(FP)3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根系特性对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陈灵  李瑞莲  刘爱玉  刘皓然  何荞玲  
以湘杂棉8号和JX0010为材料,研究当前长江流域育苗栽培(GIMWF,种植密度为2×104株/hm~2)和短季直播栽培(SGDDS,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2种栽培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冠层透光率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以育苗栽培模式下湘杂棉8号的最高,群体干物质积累以短季直播模式下JX0010的最高;各阶段相对生长率(RGR)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均以JX0010短季直播栽培的叶面积指数(LAI)最大,冠层透光率低,截获的光能较多;短季直播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单株果枝数、成铃数及果节数较育苗栽培均显著降低,单铃质量、衣指、子指、衣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短季直播的籽棉、皮棉产量略高于育苗栽培,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哲明  罗宇  刘明月  曹樑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水稻-马铃薯轮作氮零栽培模式(RP–N0)、水稻-马铃薯轮作传统栽培模式(RP–T)、水稻-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RP–H)、水稻–马铃薯轮作超高产栽培模式(RP–SH)、玉米–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MP–H)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植株镉积累和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不同时期马铃薯植株叶片的镉含量4.23~5.52 Mg/kg,茎的镉含量4.85~5.02 Mg/kg,显著高于块茎的镉含量(0.34~0.39 Mg/kg);马铃薯茎叶的镉生物富集系数为10.15~13.25,显著高于块茎生物富集系数的(0.82~0.92);不同栽培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主要探讨了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杨树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3×3)m×20m,(3×3)m×30m,(3×3)m×40m]小麦产量低于对照农田10%~15%、;林内小麦种子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农田,分别增加了12%和22.1%,蛋白质提高幅度大于淀粉提高幅度。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为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质量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丹   宋卫堂   杨冬艳  
探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宜机化种植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在大棚内采用不同垄距(190 cm (A1)和210 cm(A2))与不同密度(1 800株/667m~2(B1)、2 200株/667 m~2(B2)、2 500株/667 m~2(B3)),单(H1)、双(H2)行种植与不同密度组合的栽培方式分别进行2个茬口(2019年夏秋茬、2020年早春茬)的番茄种植,研究2种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垄距为190 cm时,番茄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优于垄距210 cm;A1B1组合番茄产量、平均单果质量最高,分别为8 841 kg/667 m~2、171.8 g,比A2B1处理分别高35.3%和9.4%;当垄距相同时,低种植密度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在垄距为190 cm条件下,进行单、双行栽培模式试验发现,在下午时段(15:00—17:00)单行西侧的番茄植株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单行东侧和双行的东、西两侧;第1、2、3垄的单行东侧番茄透光率分别高于各垄双行东侧35.6%、20.3%、18.2%。单、双行种植模式番茄的产量呈现密度增加产量降低的趋势;当密度分别为B1、B2、B3时,单行产量比双行产量分别高12.8%、19.4%、10.2%;并且单行模式下番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双行。综上,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内夏秋茬和早春茬番茄宜采用垄距为190 cm,密度为1 800株/667 m~2的单行种植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汪炳根  何日明  
对实验中心范围内红椎林分的生长调查表明:红椎的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种植,其生长明显优于土层浅薄、贫瘠的土壤;在坡积土上的生长显著优于原积土。在同一个坡面上,7 年生红椎林,下坡蓄积达107.80 m 3·hm - 2,而上坡仅为16.63 m 3·hm - 2。红椎的生长也受海拔的影响,在母岩、土壤、地位指数相同的条件下,红椎在低海拔的生长优于高海拔。栽培模式对红椎的生长也有影响,营造混交林能促进红椎的生长,且以异龄混交为优;混交比例不同生长亦有异,6年生红椎与马尾松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显示,红椎与马尾松按1∶6 混交,红椎生长最好,其胸径生长量与红椎纯林比达到显著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华  王玉杰  冯伟  王晨阳  胡卫丽  轩红梅  郭天财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效栽培(T4)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总干重(TDRW)、总根长(TRL)以及不同土层中根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小麦根系生长受栽培模式调控效应较大,在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冬小麦生育中后期不同栽培模式根系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即1 m土层的TDRW、TRL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T1的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亚光  王康君  颜晓元  尹斌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结果】增产增效栽培、再高产栽培、再高效栽培和保产增效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5、11.5、10.7和9.0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5%、38.6%、28.9%和8.4%。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93.9%、86.1%和31.0%(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5%、84.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妍婷  雷宝坤  陈安强  刘自成  王应学  杨华  任齐燕  范仕荣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冲  王茂文  丁海荣  朱小梅  邢锦城  赵宝泉  董静  洪立洲  
为了探讨苏北沿海滩涂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寻求马齿苋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苏马齿苋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播种量、播种密度及氮肥底追比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0.5~1.0 g/kg(A1)土壤盐分,1.5~3.5 g/kg(A2)的土壤盐分对马齿苋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鲜菜产量增加14.4%,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4.5~7.0 g/kg时,鲜菜产量显著下降。经过对土壤盐分、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氮肥底追比的交互作用分析,试验处理A2B1C2D2、A2B2C2D2下的马齿苋鲜菜产量最高,即土壤盐分为1.5~3.5 g/kg,播种密度为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