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1)
- 2023(2251)
- 2022(1963)
- 2021(1824)
- 2020(1649)
- 2019(3578)
- 2018(3488)
- 2017(5962)
- 2016(3741)
- 2015(4002)
- 2014(3841)
- 2013(3698)
- 2012(3610)
- 2011(3184)
- 2010(3007)
- 2009(2823)
- 2008(2702)
- 2007(2474)
- 2006(2107)
- 2005(1792)
- 学科
- 学(7897)
- 济(7696)
- 经济(7687)
- 业(6608)
- 管理(5245)
- 企(4832)
- 企业(4832)
- 壤(3895)
- 土壤(3882)
- 方法(3640)
- 森(3636)
- 森林(3636)
- 林(3622)
- 数学(3233)
- 数学方法(3149)
- 农(3082)
- 生态(2587)
- 农业(2261)
- 中国(2187)
- 财(2060)
- 生态学(1932)
- 生物(1900)
- 环境(1767)
- 水产(1752)
- 业经(1710)
- 及其(1670)
- 动物(1532)
- 理论(1480)
- 和(1450)
- 贸(1431)
- 机构
- 大学(51530)
- 学院(51336)
- 研究(26292)
- 科学(22934)
- 农(21905)
- 中国(17772)
- 农业(17345)
- 所(17159)
- 研究所(16512)
- 业大(16475)
- 济(13649)
- 经济(13299)
- 京(13035)
- 管理(12920)
- 室(12184)
- 实验(11902)
- 省(11505)
- 实验室(11357)
- 农业大学(11153)
- 理学(11123)
- 理学院(10874)
- 重点(10771)
- 中心(10534)
- 管理学(10364)
- 院(10353)
- 管理学院(10286)
- 林业(9900)
- 科学院(9748)
- 业(9511)
- 资源(9316)
共检索到73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通过对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上村2个林场的一代和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放线菌数量、类群以及芽孢杆菌属、固氮菌属、纤维单胞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例均明显比一代杉木林的少;但真菌数量以及土壤杆菌、微球菌属、色杆菌属在细菌中所占比例、青霉菌在真菌中所占比例均明显比一代杉木人工林的高。一代和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数量均比非根际土壤的少,细菌数量却比非根际土壤的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根际土壤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本文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特别是在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无论是在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但在类群组成上,中龄林土壤中,主要类群仅有白色类群、黄色类群和灰褐类群,而幼龄林和成熟林类群较丰富;无论是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从幼龄到中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则呈上升趋势,且在种类分布上,杉木中龄林根际土壤中青霉属所占比例明显高...
关键词:
杉木,发育阶段,根际微生物,土壤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汝 王海宁 姜远茂 魏绍冲 陈倩 葛顺峰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孙启武 张家诚
It was researched that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hanxia Farm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enter, CAF in Fenyi Country, Jiangxi Province. The trend of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朝伟 彭丽鸿 马东旭 王佳琪 江祥庆 江先桂 马祥庆 林开敏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残体碳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贡献的差异,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调控机制,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间伐强度(31%、45%、63%)样地0~10、10~20 cm土层样品,以氨基糖为微生物残体的组分标志物,探讨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1)土壤细菌残体碳(MRCB)、真菌残体碳(MRCF)、微生物总残体碳(MRC)含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显著升高(P中度间伐>弱度间伐,pH、密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4)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超 张勇强 厚凌宇 宋立国 孙启武
【目的】为研究不同密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江西大岗山5种不同密度38年生杉木人工林(密度分别为1 667、 3 333、 5 000、 6 667和10 000株·hm~(-2),造林前3 a抚育,后基本无人工干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碳代谢的关系。【结果】在杉木存活密度为2 600~4 600株·hm~(-2)时,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较高。该密度范围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适合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与积累;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6种碳源的利用量不同,密度在2 600~4 600株·hm~(-2)时,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糖类,其次为羧酸类和氨基酸类,但密度小于或超出这一范围时,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的利用大于对糖类的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α-D-乳糖对土壤微生物的利用贡献最大,是杉木人工林中利用最多的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氮和碱解氮与微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超群 焦如珍 董玉红 厚凌宇 赵京京 赵世荣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 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 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贤冲 项东云 杨中宁 张照远 曹继钊
为了揭示广西主要桉树人工林种植区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借助BIOLOG检测法,比较了广西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排序为梧州样点(WZ)>田林样点(TL)>吴圩样点(WX)>鹿寨样点(LZ)>宁明样点(NM);5个地区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分异,对根际土主成分1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物质;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性之间的差异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周周 卢舒瑜 王娇 郭东矗 庞丹波 周金星 彭霞薇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究不同地质、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两种不同人工林土壤中桉树(阔叶林)与云南松(针叶林)放线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天然次生林微生物数量为18.2×10~5cfu/g。受地质条件、植被恢复模式等影响,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酸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物质的转化受地质条件、林分差异和恢复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
岩溶 土壤酶 根际 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时向东 耿伟 焦枫 石秋环 张雪
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相对裸地栽培在较长生育时期内,除固氮菌外其他微生物数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以烟株生长前期覆盖地膜,后期揭膜覆草这种方式,有利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增殖和稳定。
关键词:
覆盖栽培 烤烟 微生物 根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屠星南 盛炜彤 焦如珍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查菲娜 岳艳军 宋晓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在拔节和抽穗期数量较多,而放线菌、真菌在开花期数量最多。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基本苗150×104株/hm2或225×104株/hm2处理最高;真菌数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明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微生物 土壤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思一 佘济云 杨庆朋 汪思龙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都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等经营措施对其影响如何还不太清楚。以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研为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均显著减小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样地的79.96%、76.69%和70.70%;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