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4)
2023(3455)
2022(3121)
2021(3086)
2020(2637)
2019(6446)
2018(6497)
2017(12251)
2016(6869)
2015(7622)
2014(7318)
2013(7062)
2012(6833)
2011(6106)
2010(5885)
2009(5199)
2008(4934)
2007(4216)
2006(3591)
2005(3164)
作者
(19306)
(16507)
(16084)
(15178)
(10393)
(8140)
(7317)
(6462)
(6423)
(5982)
(5677)
(5449)
(5379)
(5289)
(5083)
(5052)
(5002)
(4869)
(4784)
(4670)
(4114)
(3992)
(3917)
(3875)
(3729)
(3626)
(3561)
(3555)
(3541)
(3386)
学科
(22640)
经济(22607)
管理(15554)
(14675)
(10191)
企业(10191)
地方(9634)
(9576)
方法(8148)
数学(7054)
数学方法(6982)
农业(6706)
(5521)
中国(5217)
业经(5117)
(4737)
(4160)
环境(3867)
地方经济(3834)
理论(3235)
(3230)
土地(3221)
技术(3111)
工作(3047)
(3009)
贸易(3006)
城市(2993)
人事(2903)
人事管理(2903)
(2869)
机构
大学(84850)
学院(84821)
管理(32095)
研究(30514)
(28684)
经济(27888)
理学(27764)
理学院(27337)
管理学(26754)
管理学院(26594)
中国(22662)
(21516)
科学(21346)
(20873)
业大(17062)
农业(16353)
中心(15600)
(15529)
研究所(14331)
(14005)
北京(13791)
(13037)
师范(12890)
(12173)
(11703)
(11371)
(11283)
农业大学(11210)
师范大学(10559)
财经(9695)
基金
项目(63701)
科学(49054)
基金(44793)
研究(44736)
(40216)
国家(39798)
科学基金(33696)
社会(26694)
基金项目(25434)
(25257)
社会科(24944)
社会科学(24936)
自然(23700)
自然科(23127)
自然科学(23120)
自然科学基金(22716)
(22342)
教育(20163)
编号(18891)
资助(17427)
成果(15080)
(14170)
重点(14107)
(13235)
课题(13152)
(13043)
计划(12823)
科研(12347)
创新(12169)
大学(11632)
期刊
(33926)
经济(33926)
研究(23044)
中国(20178)
(18571)
学报(17223)
科学(15019)
大学(12340)
农业(12192)
学学(11426)
教育(10126)
管理(9752)
(9623)
(7071)
金融(7071)
(6876)
技术(6628)
资源(6360)
业经(6185)
图书(5706)
(5285)
(5229)
业大(4900)
问题(4795)
科技(4517)
林业(4175)
财经(4163)
城市(4159)
经济研究(3992)
书馆(3944)
共检索到128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永玲  
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就业人员进行筛选式问卷调查,获取了职居分离及其通勤行为的实证数据,并运用GIS工具对职居空间距离进行测算,分析了不同人群从中心城区向外围迁移的特征;认为北京市老城区就业人员中,有能力主动迁移的人群往往选择在更远的地方居住,而没有能力主动迁移的人群则只能依赖就业地点被动迁移,使城市演化呈现出主动迁移与被动迁移交错的过渡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晓朋  孟斌  张媛媛  
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交通拥堵、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过度通勤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勤行为研究对理解城市结构、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政策性住房、胡同社区、单位社区和商品房四类居住区居民为对象,通过2012年城市居民职住分离抽样调查问卷获取了不同社区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通勤行为及居住满意度等基本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这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试图理解社会极化加剧背景下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差异,丰富城市地理研究内容。结果发现: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类社区中政策性住房居民平均通勤时间最长为50.4 mi...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林  张艳  柴彦威  
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基于2007年对北京市内6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职住距离(job-housing distance)作为职住分离程度的测度指标,描述了北京市职住分离格局,除社会经济属性外,重点比较了不同居住社区类型、住房产权属性、居住搬迁年份的居民的职住分离程度,以期反映影响居民就业可达性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晖  杨军  刘常平  王珂  
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万份调查数据,构建了以通勤时间/距离为基础数据的职住分离度量模型,即基于频数分布法的通勤时间/距离和基于不同时段/区段范围内居民分布结构的"职住分离强度指数"。根据上述判别模型与计算结果,发现:①各样本区居民通勤时间普遍增加,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沿线居民通勤时间多数集中在40分钟以上,自购居民的通勤时间明显高于租住居民。②与非地铁沿线居民相比,轨道沿线居民的职住距离较高,以居住为主的大型外围区居民的通勤距离明显偏大。③郊区居民职住分离强度相对较大,通勤时间及其变化在远郊区、中心城区以及不同的样本区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差异。④基于差异,简要分析了样本特殊性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并简要透析出与房地产价格、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晖  杨军  刘常平  
立足问卷调查获取轨道交通沿线居民职住分布和通勤特征数据,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结构下的通勤组织特征,基于GIS勾勒出轨道交通网络格局下职住分布的形态,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背景下区域性职住不平衡的新格局。主要结论有:①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居住选择的空间,加快了居住人口向郊区迁移,加速了区域性职住不平衡的发展趋势。②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快速客运体系将在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中发挥骨干框架作用,轨道交通沿线的郊区地带呈现出人口敛聚和产业集中的双核空间集聚的发展态势,最终沿轨道交通网络轴线形成放射状的"点轴"格局。③轨道交通对长距离出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城市路网和机动化发展成熟的条件下,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最重要的通勤出行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梓烽  柴彦威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出发时间决策是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已有研究揭示,活动安排的制约性(或弹性)可能影响居民通勤出发时间(特别是"错峰出行")的决策,但多数研究仅考虑工作时间的制约(或弹性),较少从整个通勤链出发分析通勤前后、通勤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以及"错峰出行"决策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现实背景,基于2012年在北京市郊区实施的调查数据,尝试揭示通勤前后、通勤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时空弹性对居民通勤出发时间决策的影响,以证实弹性的活动安排是否有利于居民"错峰"出行。研究结论主要有:(1)居民的通勤出发时刻集中在高峰时段;(2)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永玲  杨阳  
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关键是促进外围次中心地区产城融合。借用共生原理,基于街道乡镇空间单元,分析北京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区、外围各中心与本地居住与就业共生模式。结果表明,通过产业转移比迁移人口更有利于产城融合多中心的形成。昌平和大兴是非首都核心功能主要疏解地;顺义通过产业园区扩充带动居住;怀柔城区通过增强居住密度带动产业;密云和房山通过人口聚集带动产业;门头沟、平谷和延庆还不具备产城融合条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许菲菲  
城市通勤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因此是提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继而整体功能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交通拥堵、通勤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设置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揭示北京市通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功能更新、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居民职住均衡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斌  湛东升  郝丽荣  
基于2010年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问卷调查数据,以通勤时间作为职住分离的主要衡量指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居民的居住行为进行了深层挖掘,并重点关注居住地区、居住条件、住房产权性质、迁居行为四方面居住行为对职住分离程度的影响,以期反映北京城市居民不同居住行为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程度的差异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居住空间位置是造成居民通勤时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职住分离具有加剧效应;第二,住房成本和通勤成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表现为住房面积较大的群体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程度略大;第三,从住房产权性质来看,单位房和租借房群体所能承受的职住分离显著较小;第四,居民迁居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本峰  李一男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这一现象崛起的老年人市场,已经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了解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与投资偏好,尤其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金融需求及其商业机会,以求满足多元化的老年人金融市场需求,促使老龄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金融与保险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袁明  陈同斌  郑国砥  陈煌  罗金发  吴泓涛  周建利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609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铜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果园土壤的平均铜浓度最高,达到29.1mg/kg,显著高于菜地、麦地和自然土壤。不同果园土壤样品之间的差别较大,铜浓度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与北京市土壤铜的背景值相比,除自然土壤外其它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铜浓度均显著高于背景值。以基线值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铜浓度的总体超标率为5.6%;其中,土壤铜浓度超标的果园、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样品数分别占其调查样品数的29.2%、4.7%、4.2%、8.3%、4.6%。超标样点主要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美风  汪德根  杨仪璇  
新时代背景下,外来人口聚居区是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是开展外来人口聚居区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集成人口统计数据和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基于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区,对社区尺度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识别,并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宁  
本文论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吸引了海内外的优秀人才,人口增长比较迅猛。同时出差、旅游人数也是不断增长,给北京的公交运营带来严峻挑战。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大环境下,公交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经济、便捷、舒适的服务是城市公交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倩娜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状况,就北京市9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经费投入等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培训存的问题,如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效果较差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出若干参考和建议,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制度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仪凤  吴梦然  潘建伟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特殊群体,占我国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从事城市基础建设、制造行业以及部分服务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以消费这一普遍经济活动为切入点,对北京市农民工展开实地问卷调查,从影响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个体、经济、社会、心理四方面因素出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农民工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态度、消费意愿的具体因素,为保障农民工消费、引导农民工合理消费提供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