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10)
2023(3301)
2022(2815)
2021(2686)
2020(2379)
2019(5387)
2018(5329)
2017(9804)
2016(5981)
2015(6345)
2014(6433)
2013(6357)
2012(6089)
2011(5373)
2010(5440)
2009(4863)
2008(4734)
2007(4324)
2006(3731)
2005(3262)
作者
(19989)
(16795)
(16450)
(15701)
(10439)
(8337)
(7529)
(6690)
(6303)
(5995)
(5845)
(5729)
(5536)
(5529)
(5493)
(5147)
(5089)
(5020)
(4914)
(4744)
(4513)
(4334)
(4244)
(3825)
(3801)
(3754)
(3681)
(3586)
(3568)
(3544)
学科
(20272)
经济(20256)
管理(13231)
(12419)
(10214)
企业(10214)
方法(9284)
数学(8282)
数学方法(8198)
(7400)
中国(6423)
(6201)
(5122)
结构(5072)
(5036)
地方(4581)
产业(4187)
(3935)
财务(3920)
财务管理(3913)
(3835)
(3824)
业经(3788)
银行(3780)
企业财务(3769)
(3630)
金融(3630)
(3619)
体制(3265)
农业(3201)
机构
大学(80379)
学院(80349)
研究(33686)
(28442)
经济(27761)
管理(25153)
科学(25040)
中国(23919)
(22359)
理学(21404)
理学院(21106)
管理学(20491)
管理学院(20371)
(19464)
(18668)
业大(18449)
研究所(18289)
农业(17851)
中心(14077)
(13451)
(13387)
(12931)
(12893)
北京(11882)
(11648)
农业大学(11574)
技术(11120)
研究院(11052)
实验(10778)
财经(10552)
基金
项目(59300)
科学(43828)
基金(40859)
(39940)
国家(39675)
研究(36567)
科学基金(30927)
(24675)
自然(22267)
自然科(21710)
自然科学(21698)
基金项目(21610)
自然科学基金(21314)
(21132)
社会(21122)
社会科(19996)
社会科学(19993)
资助(17614)
教育(17095)
重点(14722)
科技(14218)
计划(14167)
编号(13129)
(12941)
科研(12287)
(12222)
(11812)
创新(11255)
专项(11210)
课题(11189)
期刊
(29470)
经济(29470)
学报(23473)
研究(21900)
(19297)
科学(18655)
中国(16631)
大学(16356)
学学(15876)
农业(12817)
(10849)
管理(9017)
林业(8986)
教育(8016)
(7632)
业大(7097)
技术(6487)
(6229)
金融(6229)
科技(5310)
(5299)
财经(5280)
经济研究(5189)
农业大学(5063)
业经(4685)
(4625)
统计(4170)
问题(4068)
自然(3768)
(3649)
共检索到119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永成  刘青华  周志春  丰忠平  
【目的】研究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嫩枝、未创伤与创伤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的差异,为高产脂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和比较其嫩茎、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和创伤后树脂道结构的差异性,并分析嫩茎、创伤与未创伤树脂道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在当年生嫩茎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显著,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63 433μm~2·mm~(-2)和4832μm~2,为低产脂量的2.69和3.03倍,同时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径向树脂道总面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宁  丁贵杰  贾宏炎  谌红辉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9种径级与产脂量以及6种径级与松脂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产脂量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产脂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初步认定马尾松产脂林采割起始径级不小于18 cm;不同径级的松脂主要成分一致,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含油量有随着径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α-蒎烯含量高是马尾松松节油的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林  杨文云  高成杰  李昆  熊晖  杨发成  
为确定高产脂云南松的早期选择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海拔、不同产脂量云南松的针叶、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组成性树脂道特征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高产脂与低产脂云南松的针叶树脂道个数、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及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不同海拔之间无显著差异;高、低海拔高产脂云南松针叶树脂道数量分别比低产脂的高38.89%、30.34%,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分别高58.06%、48.48%,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分别高32.20%、29.73%,韧皮部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分别高21.95%、38.51%。说明针叶树脂道数量、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及韧皮部树脂道大小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爱民  王玉荣  吴鸿  
利用半薄切片、超薄切片方法研究马尾松主要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树脂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树脂道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绕着伸长的胞间道而构成的,上皮细胞外又有1~2层鞘细胞。树脂道几乎分布于所有器官中,仅子叶中未观察到树脂道。树脂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中含较多的质体,质体中缺乏完整的膜结构,在质体外膜及内质网上可见到少量嗜锇滴。在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质体数量增多,质体外常见到内质网鞘包裹,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增加。在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质体仍很多,嗜锇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章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用材及采脂树种,在我国林浆纸(板)一体化和松脂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六五"至"十五"期间以生长和材性为选择指标进行了地理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和改良,其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马尾松产脂类型研究"曾经在南方六省(粤、桂、闽、赣、皖和浙)开展了产脂性状的改良,进行了高产脂优树选择、基因库营建、第一代种子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东山  杨章旗  黄永利  
【目的】研究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产脂力和松脂主要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相关性,为优质、高产脂马尾松良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林科所20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气质色谱仪对48个马尾松家系松脂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松脂萜类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树脂酸中左旋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去氢枞酸、新枞酸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 654、0. 625、0. 697、0. 532、0. 408、0. 344、0. 575、0. 295、0. 477、0. 6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 504、0. 559、0. 624、0. 418、0. 322、0. 269、0. 511、0. 225、0. 378、0. 589,受到不同强度的遗传控制;产脂力与松脂萜类及树脂酸主要成分的相关关系不一致,其中产脂力与α-蒎烯、长叶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蒎烯、石竹烯则为极显著负相关;萜类组分之间,α-蒎烯与β-蒎烯、石竹烯呈显著负相关;产脂力与海松酸型树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遗传相关性不显著;萜类与树脂酸主要组分呈显著正相关;树脂酸组分之间,海松酸型与枞酸型树脂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进行家系产脂力及目标松脂组分选择时,发现家系产脂力的排名与α-蒎烯、枞酸、去氢枞酸的排名顺序较为接近,而β-蒎烯、左旋海松酸排名顺序比较接近。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展开优良家系的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广财  佘济云  陆禹  李月  
以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树体因子、林学因子、气象因子、人工干扰等影响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马尾松高产脂林的定向培育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有径级、树皮厚度、林分密度、海拔、气温以及松树增脂剂,次要影响因子有施肥、割面负荷率和割脂刀类型,造林坡位和降雨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不明显。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子和人工干扰的影响相对次之,马尾松产脂的经营管理首先应从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方面考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淑宜  
马尾松含脂及改性研究主要是改变松材的脂含量及其性质,克服松材易变形、开裂、溢脂的缺陷,达到作为工业用材标准的目的。它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品的物化抽提法或优良溶剂萃取法实现,从中探索简单易行的工业生产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海昕  李姗  张硕新  熊晓艳  蔡靖  
以杨属84K、I-101及其杂交子代02-8-21、02-9-22为研究对象,采用Cochardcavitron离心机法测定木质部栓塞脆弱性(P50),利用染色法、硅胶注射法等测定每个无性系木质部导管的直径、长度、导管壁上纹孔膜面积,探究木质部导管结构与栓塞脆弱性的关系,以期建立杨树无性系的木质部结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4个无性系枝条的栓塞脆弱性为02-8-21>I-101>02-9-22>84K,子代02-9-22比02-8-21抗栓塞。4个无性系的导管直径为02-8-21>02-9-22>84K>I-101,导管长度为02-9-22>02-8-21>I-101>84K,纹孔膜面积为02-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青华  魏永成  范辉华  沈丹玉  陈文荣  周志春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松脂组分间的相关性,为以松脂品质为目标的马尾松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11年生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每株样木树干胸径部位木质部内松脂化学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这些组分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利用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松脂化学组分对所有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从马尾松松脂中共检出20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为松脂中含量较高的组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宁  丁贵杰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年龄、不同径级及16种施肥组合的马尾松松脂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各处理之间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径级及16种施肥组合的马尾松松脂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略有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含油量有随着年龄以及径级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号、3号、4号、14号和16号施肥组合的含油量高于空白对照。各处理马尾松松节油的α-蒎烯含量均很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岳水林  荣文琛  
马尾松种源松脂组分的地理变异岳水林,荣文琛关键词马尾松,种源,松脂组分,地理变异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是我国最主要的采脂树种,其松脂产量占我国总产脂量的95%以上。测定马尾松全分布区内种源的松脂化学组分,可为高经济价值组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  
通过对凭祥市马尾松林分连续4年产脂量的调查,研究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其影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在年变化中最高值出现在气温高、降雨量强度中等的月份,或该月份的前后,但短期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突出。相对于年变化,年间变化对产脂量的影响较突出。产脂量与年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年降雨量通过与年温度的显著负相关来改变温度条件,从而间接影响产脂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卫佩行  周定国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板进行氢氧化钠碱液脱脂处理,借助电子自旋振动波谱仪、扫描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分析脱脂处理对马尾松单板表面特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的自由基峰强度降低,但是马尾松单板脱脂前后自由基浓度分别为17.649 4和17.672 8,几乎没有变化;脱脂前后马尾松单板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稀碱脱脂处理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脂含量,但是会增大木材表面粗糙度;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自由能增加了8.63%。图5表2参1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付军   姚瑞玲   翟章贵   郑生联  
【目的】研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变化规律和松脂主要组分及含量特征,为马尾松早期利用和高产优质脂用原料林培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开展采脂试验,测定胸径和树高,计算单株材积和产脂量,进行不同径级(树高级)间的产脂量比较分析,并拟合产脂量与径级和树高方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松脂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和含量。【结果】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平均产脂量为15.9 g·d~(-1)·株~(-1)。不同径级产脂量间差异显著(P <0.05),随林木径级增大产脂量随之增加,呈一元线性关系(R~2=0.99);不同树高级产脂量随树高增大而增加,呈幂函数关系(R~2=0.98)。胸径、树高和材积与产脂量间相关性极显著(P <0.01),可以实现同步改良。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单位面积可采脂林木数量和产脂量分别是同等条件下实生苗林分的1.9倍和1.8倍。在40%的强度下,采脂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尚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兼顾产脂量和生长性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起始采脂径级以18 cm径级为宜。从组培苗林分松脂样品中共检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等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学物质22种,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与常规经营中龄以上马尾松林分松脂基本一致。【结论】该立地条件下营造的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松脂品质已基本满足行业需求,在规范采脂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生产性采脂利用。采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在提早采脂和增加单位面积松脂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为实现马尾松的早期化利用和松脂原料林的高质量培育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