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6)
2023(10168)
2022(9040)
2021(8572)
2020(7216)
2019(16671)
2018(16722)
2017(32134)
2016(17814)
2015(19910)
2014(19812)
2013(19647)
2012(17891)
2011(15981)
2010(15724)
2009(13973)
2008(13487)
2007(11434)
2006(9760)
2005(8229)
作者
(52981)
(43867)
(43788)
(41535)
(27934)
(21327)
(19711)
(17523)
(16674)
(15494)
(15292)
(14774)
(13952)
(13829)
(13505)
(13492)
(13489)
(13126)
(12494)
(12488)
(11230)
(10695)
(10685)
(9918)
(9894)
(9820)
(9733)
(9563)
(8851)
(8830)
学科
(65136)
经济(65065)
管理(47453)
(45100)
(37865)
企业(37865)
方法(32742)
数学(28448)
数学方法(28117)
(18077)
(16893)
中国(15849)
(15747)
业经(14196)
地方(13536)
农业(11390)
(11286)
理论(11281)
(11181)
贸易(11176)
(10822)
环境(10702)
技术(10500)
(10368)
财务(10310)
财务管理(10294)
(10128)
企业财务(9783)
(9192)
教育(9172)
机构
大学(247504)
学院(245523)
管理(98147)
(88890)
经济(86790)
理学(86211)
理学院(85209)
研究(83683)
管理学(83572)
管理学院(83160)
中国(58803)
科学(57735)
(52924)
(45647)
(43278)
业大(42485)
研究所(40407)
(39028)
中心(37376)
农业(36310)
(34280)
北京(33124)
(32957)
师范(32556)
财经(32359)
(30870)
(29521)
(28181)
技术(27206)
师范大学(26624)
基金
项目(181055)
科学(140365)
基金(130404)
研究(126436)
(116506)
国家(115603)
科学基金(97630)
社会(76461)
社会科(72286)
社会科学(72266)
(71434)
基金项目(70825)
自然(67284)
自然科(65690)
自然科学(65674)
自然科学基金(64474)
(61096)
教育(57334)
资助(53601)
编号(51090)
重点(41109)
成果(40527)
(38784)
(38193)
(37429)
科研(35846)
计划(35562)
课题(35172)
创新(34924)
大学(32908)
期刊
(91178)
经济(91178)
研究(67271)
学报(47246)
科学(41749)
中国(41136)
(40366)
大学(33898)
管理(33657)
学学(32176)
农业(28560)
(27294)
教育(25816)
技术(19587)
(15523)
金融(15523)
业经(15146)
(14926)
财经(14370)
经济研究(14107)
科技(13804)
图书(13566)
业大(12668)
林业(12459)
(12301)
理论(12285)
资源(12055)
(12037)
问题(11866)
实践(11582)
共检索到337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李芳东  杜兰英  谢碧霞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含胶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变化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杜仲果实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果实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值越高,越不利于果实内杜仲胶的形成,果实含胶率越低;年均降雨量越大,则果实含胶率越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岩  孙向阳  杜兰英  孙志强  
为了弄清杜仲叶片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以便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片含胶率的变异特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杜仲叶片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的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越高,杜仲叶片含胶率越低;而年降雨量越大、海拔高度越高、无霜期越长,杜仲叶片含胶率越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福海  谢碧霞  
为了弄清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 ,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 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 ;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 ;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 10a生杜仲胸径、树皮厚度和树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北方产区杜仲胸径和树皮厚度普遍高于南方产区 ;在纬度相似的地区 ,东部产区高于西部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趋势 ,南方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海拔越高、年降雨量越大、年均气温越高、无霜期越长 ,越有利于杜仲皮内杜仲胶的形成和积累 ,树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碧霞  杜红岩  杜兰英  傅建敏  
为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利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结果表明:4个变异类型的果实形态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变异类型在果实形态大小上的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艳秀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康健  董娟娥  马柏林  高锦明  韩学文  
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杜仲不同部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 ,各次生代谢物个体间差异显著 ,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也显著。就某一种次生代谢物而言 ,各部位含量高低的顺序为 :绿原酸 :叶 >雄花 >皮 >果 ;桃叶珊瑚甙 :果 >叶 >皮 >雄花 ;总黄酮 :雄花 >叶 >皮 >果 ;杜仲胶 :果 >皮 >叶 >雄花。就某一部位而言 ,各种次生代谢物含量的高低顺序为 :叶 :绿原酸 >总黄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皮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总黄酮 ;雄花 :总黄酮 >桃叶珊瑚甙 >绿原酸 ;果 :杜仲胶 >桃叶珊瑚甙 >总黄酮 >绿原酸。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定的绿原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明鉴  岳娅东  高顺凯  甘敏  董益阳  张继川  
[目的]进一步认识杜仲成熟含胶细胞形态特征,并为解释杜仲含胶细胞起源、发育和成熟过程提供细胞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整体观察法和组织切片法对杜仲茎、种子萌芽期子叶和幼苗期子叶进行研究,分析和比对杜仲含胶细胞形态。[结果]取得杜仲茎皮层中14个成熟的含胶细胞形态图像、46个含胶细胞膨大端图像和2个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取得杜仲种子萌芽期子叶中原始细胞形态和成熟中含胶细胞图像、杜仲幼苗期子叶中成熟含胶细胞图像以及杜仲含胶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杜仲茎中含胶细胞轴长度范围为981~3 167μm,体积范围为1×10~(-4)~3×10~(-4) mm~3;膨大端椭球体短轴长度范围为8.6~22.4μm,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范围为1.08~1.77。[结论](1)杜仲茎皮层中的成熟含胶细胞是一种由细长的圆柱状胞体和近似为椭球体的2个膨大端构成的无分支-非铰接乳管细胞。(2)透明后的含胶细胞大部分无内部结构,小部分存在低折光率的内部结构。(3)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起源于一连串哑铃状的原始细胞,杜仲子叶中含胶细胞生成过程存在一系列细胞形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谢碧霞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果长、果宽、果厚、果形指数、果实千粒质量、果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单果含胶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供试的35个无性系中,果皮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个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5个无性系;无性系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与果实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单果含胶量则与果长、果宽、果厚、果实千粒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果皮含胶率和果实含胶率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益德  吕庚鑫  刘攀峰  赵培  杜红岩  杜兰英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杜仲雄花的代谢组学差异,为杜仲雄花高效利用以及规模化精准评价杜仲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测定河北安国、四川广元、河南新乡、河南洛阳和贵州遵义等5个代表性产地杜仲雄花的非靶向代谢组,利用XCMS、metaX等软件以及利用KEGG、PLANTCYC、HMDB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物的定量与注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不同雄花代谢组数据的比较,并筛选差异代谢成分。【结果】在ESI+和ESI-模式下,利用一级质谱信息分别注释到1 368个代谢物和899个代谢物,利用二级质谱信息在ESI+和ESI-模式下注释到212个代谢物和37个代谢物。不同产地杜仲雄花存在明显代谢物差异,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共筛选出45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以及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途径。河北安国、四川广元、河南新乡、河南洛阳、贵州遵义杜仲相较于其他产地种质分别筛选到22、18、12、5、13个差异代谢物。【结论】利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可在整体水平上揭示出不同产地杜仲雄花的代谢组学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杜仲雄花品质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琦梅  梁宗锁  杨东风  聂小妮  刘婷  
【目的】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指标及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黄芪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测定来源于甘肃渭源、吉林舒兰、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山西浑源、陕西旬邑和陕西杨凌7个产区黄芪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黄芪甲苷的含量;建立黄芪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指标和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存在一定差异性;黄芪甲苷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样品HPLC指纹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图谱间相似性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存在差异,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够更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芹  王冬梅  马希汉  张康健  
为了解决硝酸铝比色法在测定杜仲总黄酮时含量偏高的问题 ,用外标法和纸层析法对干扰测定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原酸是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杜仲黄酮的主要干扰因素 ,干扰程度大于5 0 % ;将纸色谱与硝酸铝比色法结合进行测定 ,可消除干扰 ,准确度提高 ,标准差为 10 .6 mg/ g,测定回收率为99.75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萍  谢宇峰  袁婷  贡献  秦利军  
【目的】解析杜仲胶颗粒形态、膜脂肪酸组成及杜仲胶分子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胶颗粒形态差异和脂肪酸组成与杜仲胶分子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杜仲胶颗粒生物学功能、揭示杜仲胶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0年树龄杜仲成株新枝上6—11月叶片胶颗粒为材料,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生育期叶片杜仲胶颗粒形态差异,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分子排阻色谱(SEC)测定杜仲胶特征参数,探讨杜仲胶颗粒形态与胶颗粒脂肪酸组成以及杜仲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间的相互联系。【结果】1)叶片胶颗粒粒径总体表现为随月份推移而逐渐增大。6月份平均直径为3.99μm,到11月份时增加到6.7μm。小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65.91%降至11月份的19.09%,而大胶颗粒(d≥5μm)数量占比从6月份的34.09%增至11月份的80.91%;2)脂肪酸测定表明,8、10、11月份叶片杜仲胶颗粒中分别检测到26、30和26种脂肪酸,且有15种饱和脂肪酸相同,以棕榈酸(C16:0)含量最高,二十四碳酸(C24:0)次之。同时,发现有7种不饱和脂肪酸为10月份特有,而3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油酸(C14:1)、反式亚油酸(C18:2n6t)和α-亚麻酸(C18:3n3))为8和10月份特有;3)杜仲胶特征参数测定表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的分布峰在6、7、8、9、10、11月份分别有3、6、6、3、5、3个。另外,6—11月份的杜仲胶分子量分布值变化在2.18~6.00,说明叶片中杜仲胶分子量在6月份差异小、分布集中,而在11月份差异大、分布零散。【结论】杜仲胶颗粒的粒径随月份推移逐渐增大,且大粒径占比逐渐升高。不同月份杜仲胶颗粒中除含有少数对生育期有依赖的特有脂肪酸。杜仲胶分子量随月份推移而增加并趋于稳定,且早期(6—8月)以分子量差异不大的胶分子居多,而后期(9—11月)以分子量差异较大的胶分子居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