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0)
2023(9651)
2022(8737)
2021(8349)
2020(7061)
2019(16300)
2018(16265)
2017(31096)
2016(17413)
2015(19642)
2014(19514)
2013(19293)
2012(17564)
2011(15791)
2010(15483)
2009(13899)
2008(13414)
2007(11410)
2006(9730)
2005(8247)
作者
(52806)
(43711)
(43499)
(41158)
(27871)
(21263)
(19681)
(17468)
(16608)
(15565)
(15035)
(14582)
(13879)
(13733)
(13700)
(13443)
(13431)
(13128)
(12464)
(12299)
(11254)
(10667)
(10630)
(9939)
(9849)
(9800)
(9781)
(9561)
(8957)
(8942)
学科
(62731)
经济(62660)
管理(46983)
(44920)
(38236)
企业(38236)
方法(31226)
数学(26897)
数学方法(26572)
(17041)
(16192)
(15102)
中国(14990)
业经(13915)
地方(12743)
理论(11478)
技术(11000)
(10958)
(10829)
贸易(10825)
农业(10797)
(10500)
环境(10172)
(10125)
财务(10062)
财务管理(10047)
(9664)
企业财务(9512)
教育(9075)
(9034)
机构
大学(243287)
学院(241279)
管理(95296)
(86094)
经济(84036)
理学(83873)
理学院(82876)
研究(82417)
管理学(81234)
管理学院(80848)
科学(57307)
中国(56629)
(52074)
(48431)
业大(43744)
(43297)
研究所(40333)
农业(38816)
(37204)
中心(36190)
(33492)
北京(32426)
(31595)
师范(31161)
财经(30816)
(29893)
技术(28243)
(28135)
(27594)
农业大学(25981)
基金
项目(177250)
科学(136434)
基金(126442)
研究(123136)
(113038)
国家(112127)
科学基金(94438)
社会(73322)
(71191)
社会科(69295)
社会科学(69274)
基金项目(68525)
自然(65538)
自然科(63995)
自然科学(63973)
自然科学基金(62804)
(60419)
教育(56434)
资助(52093)
编号(49918)
重点(40009)
成果(39972)
(37606)
(37298)
(37295)
计划(35539)
创新(34782)
科研(34758)
课题(34643)
大学(32344)
期刊
(89405)
经济(89405)
研究(64979)
学报(49101)
(43689)
中国(41862)
科学(41353)
大学(35136)
学学(33416)
管理(33385)
农业(31068)
教育(26977)
(26466)
技术(19973)
(15978)
(15282)
金融(15282)
业经(14771)
业大(14108)
科技(13959)
财经(13846)
经济研究(13646)
图书(13462)
(12710)
理论(12191)
(11603)
林业(11597)
实践(11518)
(11518)
问题(11487)
共检索到332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曾顺德  唐偲雨  高飞虎  张玲  
选用3株常用乳酸菌作为发酵剂,对其发酵性能进行测试,将其接种到萝卜泡菜中,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确定最优接种发酵剂。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均能在8%的食盐浓度中生长,其降亚硝酸盐能力为短乳杆菌>肠膜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在白萝卜泡菜中,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组合优于单菌株及其他混菌组合,两者配比为1∶3时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王衍强  彭帅  崔艺久  王悦  
从水体中分离能够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分离出的wyq-1、wyq-2和wyq-3株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参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5009.33-2008中的格里斯比色法测定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wyq-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wyq-2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wyq-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3株菌在添加血红素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和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熊焰  刘力源  罗睿  朱欢  
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出1株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增殖速度快、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经细菌学常规检测和16S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并命名为SZ-3。对SZ-3菌株降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发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pH7.0,温度33℃,降解所需的最低葡萄糖含量为0.01mg/L,在24h内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69.58%。在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mg/L的100L污染水体养殖实验中,添加1000mL含量为1×108CFU/mL的SZ-3培养菌液离心后的纯菌体,在28℃的水温条件下经96h,SZ-3菌株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91.78%。表明该菌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玉廷  刘文舒  杨天俊  郭小泽  陈彦良  唐艳强  肖海红  黎德兵  李思明  
为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菌,从鄱阳湖水域筛选出1株新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X10。本实验对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化指标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亚硝酸盐浓度、pH值、温度、接种量对其生长及脱氮能力的影响,以及菌株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X10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温度30°C、pH 7.0、接种量3%,经48 h培养后菌株对筛选培养基中亚硝酸盐(浓度300 mg/L)的降解率最高,达99.8%;将该菌液(2×10~8 CFU/mL)按1%的接种量加入人工养殖池塘水中(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0.45 mg/L,pH为6.7),28°C水温下经96 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2.6%;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X10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并且高浓度菌液(5×10~8 CFU/mL)对斑马鱼无致死作用。研究表明X10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敏  宁文  陈红菊  季相山  赵燕  
为得到稳定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益生菌,通过菌株富集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发酵培养基优化等实验对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对菌株降亚硝酸盐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克隆了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结果显示,从养殖池塘、污水处理厂等5处混合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JY-1。菌株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 JY-1是大山芽孢杆菌(Bacillus gaemokensis);发酵培养基优化显示, JY-1的最适氮源和碳源分别是蛋白胨和葡萄糖。JY-1降亚硝酸盐效果分析显示, 3 h JY-1可将水体中0.6 mg/L的亚硝酸盐降到0.0 mg/L。安全性评价检测显示,菌株JY-1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出现,且高浓度JY-1 (10~9 CFU/mL)灌服尼罗罗非鱼对其无明显影响。克隆获得了JY-1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结合JY-1对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总氮等的影响实验,初步推测JY-1是通过酶降解途径把亚硝酸氮还原后将其移出水体的。本研究为制备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提供了重要原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蓉  许春苹  梁运祥  
为了解乳酸菌去除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了一株干酪乳杆菌L821a(Lactobacillus casei)对淡水鱼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去除状况,通过对菌体、酶及代谢产物的实验,证明其去除亚硝酸盐的机理包括胞内酶作用、代谢产物乳酸的直接化学反应2H++3NO2-=NO3-+2NO↑+H2O作用和间接促进微生物反硝化作用3种作用机理。在养殖水体中主要以间接作用方式发挥作用。分析认为乳酸促进反硝化作用的原因在于为反硝化微生物提供了易于利用的有机碳源(能量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燮京  李华明  
用硝酸根电极法间接测定亚硝酸盐氮并与硝酸盐测定的经典方法——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比较, 结果表明: ①该方法对亚硝酸盐氮标准系列样品测定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8以上; ②该法对稀释的NO3- - N标液中加入NO2- - N标准系列的回收率为98.0% ~103.2% , 平均为101.0% , 优于二磺酸酚法; ③该法对野外地下水样加NO2- - N标准系列的回收率为94.0% ~110.0% , 总体平均回收率为102.6% 。硝酸根电极法是野外测定地下水亚硝酸盐氮的较好方法。对该方法中尚存在的读数稳定性、氧化剂的选择、亚铁离子干扰的排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家杏  田静  许留兴  唐国建  王晓亚  张建国  
为减少叶菜类饲料亚硝酸盐危害,探讨了不同处理及贮藏时间对叶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和包菜(B.oleracea)为试验材料,经炒、煮前处理后套保鲜袋或不套保鲜袋4℃保存以及青贮,青贮贮藏6、12、24、48h和40d后取样测定,其余处理在6、12、24和48h后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前处理对白菜和包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P0.05),煮制与炒制后的叶菜于4℃下贮藏48h,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青贮初期亚硝酸盐有所减少,在24h(白菜)或12h(包菜)后显著增加,但后期(白菜40d、包菜48h后)又减少,特别是包菜青贮40d,其亚硝酸盐含量比青贮前还低(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华琼  苏智先  严贤春  胡进耀  
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室温(15-20℃)和低温((4±1)℃))以及3种洗涤方式(自来水、盐水和洗洁精溶液)下叶菜类、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0-3 d贮藏时间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管是在室温还是低温条件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和洗涤方式下,低温条件下贮藏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室温条件下;(3)与自来水相比,盐水和洗洁精溶液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均有去除作用,但盐水的去除能力低于洗洁精溶液;(4)叶菜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海斌  徐海风  
通过对腌制大头菜用不同盐分、温度、糖分、酸度、Vc等处理,探讨其发酵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降低亚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食盐浓度,提高温度,增加酸度,添加糖分及Vc,能够有效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有容  杨凤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婷婷  黄永东  黄永川  洪云菊  夏清华  
检测分析了重庆市售的5类21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及Vc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1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合格率为95.24%,且亚硝酸盐含量多在1 mg/kg以下。不同类别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茄果类>根菜类>花菜类>瓜菜类。重庆市售蔬菜中花菜类、茄果类和叶菜类Vc含量普遍较高,根菜类Vc含量相对较低。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蔬菜中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而营养物质Vc却逐渐减少。因此,为确保安全消费,建议消费者尽量减少新鲜蔬菜的存放时间,科学合理地搭配蔬菜种类,以减少亚硝酸盐和增加Vc的摄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增华  王秋燕  
用常规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盐度和pH下进行了亚硝酸盐氮对壳高为0.5cm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其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在盐度28时均显著高于盐度18和23时,(P<0.05),盐度越高亚硝酸盐氮毒性越弱。其半致死浓度在pH8.5时显著高于pH6.5和7.5时,(P0.05),低的pH对亚硝酸盐氮毒性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  张汆  周光宏  徐幸莲  
在模拟胃酸体系中研究了茶多酚(TP)和葡萄籽提取物(GP)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生成的影响,并对两种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NDEA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多酚浓度增加和反应时间延长,TP和GP对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增强,其中TP的作用效果强于GP。随TP和GP添加量的增加,体系中NDEA相对生成量逐渐增加,当添加0.5 mg.mL-1TP和1.0 mg.mL-1GP时,NDEA相对生成量达到最大,此后NDEA的相对生成量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抑制了NDEA的形成。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随多酚含量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其中TP的抗氧化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应碧  昌晓宇  刘志文  周通  陈瑶  钟平安  徐波  
【目的】研究亚硝酸盐胁迫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WU14亚硝酸盐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 S)的作用机制,为发酵食品中应用乳酸菌纯种培养技术降解亚硝酸盐奠定基础。【方法】在37℃培养条件下,测定含0.02%—0.16%Na NO2的MRS培养液中L.plantarum WU14 24 h的生长密度、p H及Na NO2降解量。通过PCR扩增和TA克隆得到Nir S,并克隆到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高效诱导表达载体p RNA48中,获得重组菌L.lactis NZ9000/p RNA48-Nir S。重组菌经30 ng·m L-1 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