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8)
- 2023(18398)
- 2022(15990)
- 2021(14505)
- 2020(12251)
- 2019(27886)
- 2018(27307)
- 2017(52216)
- 2016(28465)
- 2015(31633)
- 2014(31359)
- 2013(30919)
- 2012(28463)
- 2011(25649)
- 2010(25345)
- 2009(23202)
- 2008(22362)
- 2007(19448)
- 2006(17083)
- 2005(13944)
- 学科
- 济(115454)
- 经济(115329)
- 业(77172)
- 管理(76927)
- 企(60063)
- 企业(60063)
- 方法(55624)
- 数学(48947)
- 数学方法(48362)
- 农(39753)
- 中国(28306)
- 财(28174)
- 地方(26853)
- 业经(26719)
- 农业(26646)
- 学(26090)
- 贸(20329)
- 贸易(20322)
- 易(19665)
- 制(18899)
- 环境(18132)
- 务(17369)
- 技术(17315)
- 财务(17300)
- 理论(17272)
- 财务管理(17263)
- 企业财务(16372)
- 和(16053)
- 融(15189)
- 金融(15186)
- 机构
- 学院(404590)
- 大学(402850)
- 管理(159056)
- 济(155614)
- 经济(152287)
- 理学(139649)
- 理学院(138006)
- 管理学(135348)
- 管理学院(134620)
- 研究(134370)
- 中国(96634)
- 科学(89140)
- 京(84049)
- 农(79992)
- 业大(69238)
- 财(68077)
- 所(67811)
- 研究所(62867)
- 农业(62333)
- 中心(62019)
- 江(60998)
- 财经(56142)
- 范(53767)
- 师范(53070)
- 北京(51319)
- 经(51297)
- 院(48836)
- 州(47435)
- 经济学(46769)
- 省(43856)
- 基金
- 项目(293309)
- 科学(229365)
- 基金(212945)
- 研究(205131)
- 家(189289)
- 国家(187752)
- 科学基金(160274)
- 社会(129827)
- 社会科(122901)
- 社会科学(122867)
- 省(116856)
- 基金项目(113987)
- 自然(107732)
- 自然科(105211)
- 自然科学(105180)
- 自然科学基金(103266)
- 划(97758)
- 教育(93853)
- 资助(87390)
- 编号(81891)
- 重点(66159)
- 成果(63727)
- 部(63241)
- 发(62750)
- 创(60403)
- 科研(57002)
- 创新(56440)
- 课题(56257)
- 计划(55745)
- 国家社会(53537)
- 期刊
- 济(163271)
- 经济(163271)
- 研究(106634)
- 农(75421)
- 学报(75059)
- 中国(71016)
- 科学(66135)
- 大学(55954)
- 学学(53520)
- 管理(53101)
- 农业(50937)
- 财(49511)
- 教育(38128)
- 技术(32553)
- 融(30925)
- 金融(30925)
- 业经(30755)
- 财经(26209)
- 经济研究(24986)
- 业(24155)
- 经(22335)
- 问题(21959)
- 版(21935)
- 业大(21014)
- 科技(20915)
- 资源(19936)
- 图书(18450)
- 技术经济(18073)
- 统计(18010)
- 商业(17867)
共检索到563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尹燕 周应恒
本研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距离、整体环境、住宿选择、受访者年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和重游次数对乡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之间,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立伟 吴育俊 袁新颖
本文以二元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从旅游行为特征、旅游景区评价、人口统计学特征这3个维度探究了南昌市安义古村群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旅游行为特征维度上,有本景区旅游次数、是否自驾2个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在旅游景区评价维度上,有景区乡土氛围、景区开展的旅游活动、景区配套设施设备3个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重游意愿。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对策,以希改善安义古村群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状况。同时,也为南昌周边地区同类乡村旅游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的改善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德荣 杨锦秀 刘艺梅
本文以对重庆市具有重游经历的510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聚类分析表明,乡村重游者大体可以划分为乡村偏好型、乡村冷淡型和乡村无所谓型三大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乡村旅游者重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分别为之前旅游经历、旅游偏好和旅游预期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德荣 杨锦秀 刘艺梅
本文从体验消费视角,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对其到乡村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除了游客生活形态特征外,还受到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及物有所值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跃伟 佟庆 陈航 吴昕阳 曹宁
随着游客对乡村旅游地供给需求的多元化,乡村旅游地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创造品牌价值进而提高游客的重游意愿成为乡村旅游地的必然战略选择。为探究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品牌价值与重游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识别出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与品牌价值的主要维度,并构建了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其次对辽宁省3个乡村旅游地的508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研;最后根据调研数据,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于乡村旅游地供给的感知是品牌价值形成的驱动力,其可分为旅游产品感知和促销感知两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感知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但对情感价值的正向作用不显著;促销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均有正向作用;旅游产品感知与促销感知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情感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乡村旅游地品牌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都能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游客的重游意愿可用于乡村旅游地品牌价值传递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
供给感知 品牌价值 重游意愿 乡村旅游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
关键词:
重游 Logit模型 宜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德平
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苏省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江苏省依托当地的古村落、古文化及自然资源,发展起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乡村旅游项目。1995~2010年,江苏省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乡村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江苏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部分地区的收入已经超越传统旅游行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江苏省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仍然存在因项目老旧、环境代价巨大等问题而出现旅游地生命周期缩短情况。如何能够延长江苏省旅游地生命周期,提升乡村旅游适应性,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游客与项目适应性较低、项目与环境适应性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的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安萌
本文基于多变量排序选择模型,通过对青岛市267位潜在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有效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平均每年旅行次数、期望旅行时间和期望餐饮水平这五个因素与潜在消费者的乡村旅游消费期望正相关,而年龄与消费期望负相关。另外,女性潜在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的消费期望更为理性,期望水平要低于男性潜在消费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永波 李同升
基于对西安市民的问卷调查,本文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角度入手,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地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出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选方案。样本抽样采用随机抽样中不放回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消费前问卷(pre-test)与消费后问卷(post-test)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了田野调查(fieldinvestigation)方法和景观评价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发现:(1)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喜好评价有明显的"回归自然"情结;(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硬件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较低。最后,总结得出如下优化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武灵 汪克夷 李珊珊
游客的重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的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的理论模型,并以大连、青岛等北方滨海城市的游客为样本进行实证。最终验证了游客满意、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景区形象以及过去行为是影响游客重游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过去行为、服务品质通过游客满意和态度,景区形象、滨海生态旅游认知通过态度间接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并针对分析结果对滨海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最后讨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滨海生态旅游 重游意愿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汪忠列 李潇 陈东军 杨旸 焦珊珊 付诗悦 杨平 杨轻轻
文章以婺源县33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以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绘制游客情感地图,分析乡村旅游地游客情感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测定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空间特征上,游客高情感值主要分布在婺源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情感热度自东部、北部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呈现出“二核三次多从”的分布格局,核心—边缘特征明显。(2)在时间特征上,游客情感值在不同月份有一定的波动性;情感高值常常伴随着季节性景观的展现和相应的季节性活动的开展而出现,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游客情感均值月度波动程度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对成熟度。(3)乡村旅游地游客情感受到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与住宿、旅游政策与服务和游客个性化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高级别旅游景区的数量、旅游交通的距离、旅游信息平台的数量是控制性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阳
[目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探讨"互联网+"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丰富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互联网+"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DEMATEL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江苏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原因因素包括4G网络覆盖率,乡村旅游官网,乡村旅游信息网和乡村旅游营销平台;结果因素包括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乡村旅游网络销售收入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同时中心度大于3的影响因素有乡村旅游信息网和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大于2的影响因素有4G网络覆盖率和乡村旅游官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较大作用。[结论]政府的政策和资助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加强旅游企业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首文 魏东平
为有计划性、引导性的倡导使用者付费的理念,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全国12个省12个旅游景区的中国游客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分析游客对教育服务项目的支付意愿。基于2 800份有效问卷数据,获得了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分布形态和规律,构建了游客支付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49.40%的游客愿意支付教育服务费用,平均支付额度为28.6元;游客的年龄、婚姻状态、学历、职业、收入与其教育服务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旅游地游客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游客的支付意愿,而性别与其支付意愿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游客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对支付方式的影响较大,64.1%的游客想通过门票支付,27.5%的游客想通过小费支付。
关键词:
游客教育 支付意愿 条件价值评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钢华 黄远水
本文以厦门这一典型的城市旅游地为例,在文献回顾、网络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基于纵向比较的视角,通过实地的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城市旅游地游客的重游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将厦门城市旅游地游客的重游动机归纳为7项动机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基于动机的差异将重游游客划分为怀旧型、外界驱动型、猎奇补缺型和分享型4个类型。文章最后针对厦门城市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重游动机 城市旅游地 纵向比较 厦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郭生伟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