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4)
- 2023(18514)
- 2022(16004)
- 2021(15097)
- 2020(12613)
- 2019(28800)
- 2018(28653)
- 2017(54852)
- 2016(29876)
- 2015(33569)
- 2014(33363)
- 2013(32318)
- 2012(29423)
- 2011(26420)
- 2010(26438)
- 2009(24443)
- 2008(23378)
- 2007(20516)
- 2006(17971)
- 2005(15271)
- 学科
- 济(113815)
- 经济(113679)
- 业(85113)
- 管理(80154)
- 企(61352)
- 企业(61352)
- 方法(51013)
- 农(50171)
- 数学(44590)
- 数学方法(43950)
- 农业(33323)
- 中国(31338)
- 财(28924)
- 业经(28098)
- 学(25566)
- 地方(24792)
- 制(23589)
- 贸(20287)
- 贸易(20276)
- 易(19696)
- 理论(19441)
- 银(18908)
- 银行(18853)
- 务(18049)
- 财务(17962)
- 财务管理(17918)
- 行(17917)
- 技术(17743)
- 融(17674)
- 金融(17665)
- 机构
- 学院(411211)
- 大学(407322)
- 管理(161120)
- 济(157911)
- 经济(154328)
- 理学(139444)
- 理学院(137936)
- 研究(136414)
- 管理学(135188)
- 管理学院(134470)
- 中国(104327)
- 科学(88152)
- 京(85635)
- 农(85259)
- 财(72062)
- 业大(69270)
- 所(68680)
- 农业(66122)
- 中心(63885)
- 研究所(62964)
- 江(60670)
- 财经(57701)
- 范(54138)
- 师范(53547)
- 北京(53068)
- 经(52696)
- 院(49652)
- 州(48963)
- 经济学(45982)
- 技术(44840)
- 基金
- 项目(289308)
- 科学(225735)
- 研究(209449)
- 基金(207500)
- 家(182529)
- 国家(180995)
- 科学基金(154490)
- 社会(129764)
- 社会科(122441)
- 社会科学(122408)
- 省(114666)
- 基金项目(110385)
- 自然(102102)
- 自然科(99674)
- 自然科学(99644)
- 自然科学基金(97788)
- 划(96378)
- 教育(96069)
- 编号(86989)
- 资助(85132)
- 成果(69083)
- 重点(64998)
- 部(62746)
- 发(61851)
- 创(59770)
- 课题(59580)
- 创新(55809)
- 科研(55724)
- 大学(53340)
- 计划(53170)
- 期刊
- 济(172743)
- 经济(172743)
- 研究(116100)
- 农(82895)
- 中国(79952)
- 学报(70371)
- 科学(62897)
- 农业(56139)
- 管理(54470)
- 财(54046)
- 大学(53167)
- 学学(50576)
- 教育(45526)
- 融(38748)
- 金融(38748)
- 技术(36054)
- 业经(33841)
- 业(27830)
- 财经(26617)
- 经济研究(25852)
- 问题(23234)
- 经(22706)
- 版(21883)
- 科技(20446)
- 图书(19723)
- 业大(19272)
- 资源(18971)
- 技术经济(18794)
- 理论(18584)
- 现代(17817)
共检索到595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星 李玲
[目的]文章界定了农地流转的核心主体为农地流入方、农地流出方及村委会,从农地流转中不同主体的视角出发,对农地流转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方法]对农地流出方和农地流入方的风险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村委会风险采用访谈法。[结果]识别出上海涉农郊区农地流出方主要面临"失地"风险、契约风险、收益分配不合理风险、政策信息传递不充分风险;农地流入方面临政策风险、流转期限风险、自然风险、技术设备风险、市场风险;村委会面临管理风险和履约风险,由此构建不同主体农地流转的风险清单。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涉农区域农地流转风险进行评价。[结论]农地流出方的风险等级较高(69.9),农地流入方的风险等级很高(81.9),村委会的风险一般(52.5)。最后,根据农地流出方、流入方和村委会面临的不同风险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牛星 于莹 王渏
基于对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利用TOPSIS法,从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政策认知度、政策满意度、政策主导度、政策风险度4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的潜在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的总体可持续性评价值为0.503,说明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补贴政策处于基本可持续但偏近弱可持续水平,会给农地转出方、农地转入方、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带来风险。最后,基于各类风险源的分析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星 周惠敏 俞振宁 吴冠岑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三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三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星 李玲
立足农地转入方的角度,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访谈,利用流程图法识别出农地转入方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流转期限风险、政策风险、技术设备风险、自然风险等。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农地转入方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农地转入方风险评价得分为73.756 5,风险等级在一般和较高之间,需引起高度重视。最后,文章构建出包括政府、市场、农户个体的风险规避机制,期望能帮助农地转入方在规模经营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
关键词:
农地转入方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规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星 李玲
立足农地转入方的角度,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访谈,利用流程图法识别出农地转入方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流转期限风险、政策风险、技术设备风险、自然风险等。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农地转入方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农地转入方风险评价得分为73.756 5,风险等级在一般和较高之间,需引起高度重视。最后,文章构建出包括政府、市场、农户个体的风险规避机制,期望能帮助农地转入方在规模经营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
关键词:
农地转入方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规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昉 熊金武 韩玉
本文从大城市郊区的地理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特殊性出发,基于上海郊区2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上海郊区土地流转现状、农户对土地的认知情况及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意愿,从微观层次描述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动机、目的以及所动用的工具和手段,探讨了城市化框架体系下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户意愿及行为决策。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振
全面、系统地识别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构建农地流转风险清单,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对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流转阶段”和“参与主体”两个维度,结合安徽省典型流转区62份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过程,依次识别农地流转不同阶段、不同参与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构建农地流转风险清单。结果显示:(1)农地流转约定阶段,村干部主要面临政绩考核风险,转入户面临规模风险,转出户面临强制流转风险和流转期限风险;(2)农地流转执行阶段,村干部面临管理风险和耕地保护风险,转入户面临技术风险、经营融资风险、土地利用风险和履约风险,转出户面临经济收益风险、失业风险、养老风险和利益表达风险;(3)农地流转完成阶段,村干部面临公信力风险,转入户面临亏损风险,转出户面临失地风险和地力衰退风险。风险识别结果不仅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农地流转风险,也可为后续制订相应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库妮都孜·司地克 李江风
本文以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行业壁垒较高、流转沟通困难以及政策针对性不足三方面研究了城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的问题,并对政府如何引导城郊地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自身发展意愿和城市发展规律参与农地流转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郊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库妮都孜·司地克 李江风
本文以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行业壁垒较高、流转沟通困难以及政策针对性不足三方面研究了城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的问题,并对政府如何引导城郊地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自身发展意愿和城市发展规律参与农地流转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郊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艳芬 董玉祥 刘毅华 王芳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99%的农户签订流转合同。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状况、资源禀赋、区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佳 马莹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统计资料收集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讨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的优化。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主要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为主导发展模式,积极延伸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模式、农业园区经营模式。推行农地规模经营面临包括农地流转、农业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状况、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流通市场建设、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上海郊区情况,农地规模经营的目标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个体规模适合农户,让农户保证一个适当的种植规模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二是整体规模适应市场。在此目标指引下,依托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构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优化模型;规模经营必...
关键词:
模式优化 农地规模经营 上海郊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雄 赵梓羽 张安录
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模型,并选取我国中西部5个样本地区测度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以农民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测算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均值总体上偏低,且在时间序列上配置效率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这也说明当前的征地补偿标准难以保障农民征地前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农民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不仅期望经济上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农民也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强烈愿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薛凯文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闵捷 高魏 李晓云 张安录
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城市流转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本文利用武汉市城郊区被征地农户和村集体的样本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郊区农地城市流转的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微观地块因素中,单个流转地块的面积、农地流转后的用途和流转地块是否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对农地城市流转面积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在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众多村级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村集体年度总收入和村集体获得的征地补偿额,其次是村集体所在区平均最低地价水平;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是村集体供给农地的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开丽 张鹏 张安录
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变化;通过建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分配模型,得出结论:社会福利绝对量的大小和各权利主体所得相对量的大小均与一定阶段内农地城市流转的速度密切相关;政府应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征地价格,才足以弥补农民失地后损失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并通过构建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函数,分析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条件,结果表明:必须按照农业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等于非农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的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方可兼顾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针对土地市场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