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9)
2023(2443)
2022(2083)
2021(1971)
2020(1451)
2019(3587)
2018(3291)
2017(6013)
2016(3179)
2015(3153)
2014(3072)
2013(3143)
2012(2929)
2011(2709)
2010(2609)
2009(2478)
2008(2333)
2007(2097)
2006(1906)
2005(1687)
作者
(9251)
(8190)
(8064)
(7575)
(5116)
(4024)
(3554)
(3122)
(3057)
(2840)
(2814)
(2692)
(2554)
(2538)
(2489)
(2428)
(2419)
(2318)
(2306)
(2208)
(1991)
(1990)
(1945)
(1920)
(1804)
(1769)
(1742)
(1708)
(1662)
(1654)
学科
(13481)
经济(13454)
(11312)
(11243)
农业(9501)
管理(5938)
收入(5854)
地方(5744)
分配(4948)
方法(4160)
数学(3910)
数学方法(3854)
(3677)
企业(3677)
中国(3607)
业经(3426)
地方经济(2988)
(2849)
(2710)
(2266)
农业经济(2112)
(2055)
(1942)
金融(1941)
(1937)
银行(1930)
土地(1888)
(1883)
环境(1833)
人口(1769)
机构
学院(45145)
大学(44597)
(18832)
经济(18542)
研究(17957)
管理(17459)
理学(15347)
理学院(15158)
管理学(14903)
管理学院(14829)
(13447)
中国(13196)
科学(11501)
农业(10299)
(9348)
(9302)
业大(9047)
研究所(8682)
中心(8674)
(7383)
(6971)
师范(6905)
农业大学(6825)
(6824)
(6245)
科学院(6037)
经济管理(5988)
财经(5978)
(5758)
(5642)
基金
项目(34473)
科学(27085)
基金(25497)
研究(25214)
(23489)
国家(23252)
科学基金(19113)
社会(16885)
社会科(15822)
社会科学(15821)
基金项目(13697)
(12804)
自然(11734)
自然科(11423)
自然科学(11418)
自然科学基金(11210)
(11063)
编号(10938)
教育(10489)
资助(9373)
成果(8908)
(8459)
(8211)
国家社会(7696)
重点(7675)
(7539)
(6832)
(6588)
(6516)
课题(6472)
期刊
(20769)
经济(20769)
(13489)
研究(11772)
学报(9431)
中国(9225)
科学(8786)
农业(8751)
大学(6857)
学学(6600)
(4708)
(4557)
金融(4557)
(4269)
管理(4082)
业经(3837)
教育(3833)
(3502)
资源(3155)
技术(3012)
农村(3009)
(3009)
问题(2991)
业大(2970)
社会(2754)
财经(2741)
图书(2655)
农业大学(2640)
经济研究(2580)
社会科(2515)
共检索到65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成春到  
近几年来,许多农村迅速走上了富裕道路。但就是在这些富起来的地方,也仍然有少数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户。据1992年底对一个富裕村的调查,这个村213户、836人,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8元,而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困户,还有11户、58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2%和6.9%。 为什么在富裕地区还有贫困户呢?经对这个村贫困户的排队分析,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天灾人祸。二是致富无门。三是经营失利。四是不务正业。 多年来,人们对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十分重视,但富裕地区的贫困户,却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今后要引起重视,积极做好这些贫困户的转化工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宏  
经济市场化带来了效率和繁荣,国民经济正以超常的速度向前发展,连一些“老外”亦发出了中国究竟是“第三世界”还是“世界第三”之喟叹。 不过,效率优先也带来了贫富悬殊问题,尤其是在城市,贫困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增升,渐渐形成一个城市贫困阶层。 城市贫困人口,指生活得不到保证、面临“温饱”威胁的市民。目前,全国城镇生活困难的居民究竟有多少? 据吉林、河南、山东、江西、广西、山西和海南等省区总工会的保守估计,目前尚处于生活困难状态的职工至少在700万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我国1994年人均生活费低于150元以下的城市居民有近2000万人,生计维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凤昆,孔凡信  
一部分人为何没富起来──对响水县农村贫困户和富裕户的调查与思考赵凤昆,孔凡信党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江苏省响水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民告别贫困,解决温饱,部分农民率先致富奔了小康,达到富裕。但仍有一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贫困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基于对国内外相对贫困研究文献和国外相对贫困治理实践的梳理,以及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读,本文论述了中国中长期进程中解决相对贫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框架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为了充分满足贫困和社会进步监测以及减贫政策需要,中国现阶段可以制定多元的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中国解决相对贫困应坚持国际上普遍采纳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三支柱”战略,但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必要的调适,尤其是应继续坚持发展支持战略与政策导向;相对贫困治理需转向常规化,对大扶贫格局进行优化,实行制度化、法制化的贫困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晨漠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是位颇受民众欢迎的美国权威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专著往往能行销几百万本,甚至连家庭主妇也乐意解囊购买,这在西方国家是罕见的。政府要负责调整社会经济的先天性不均衡加尔布雷思曾在《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等著作中,将“富裕中的贫困”(即私人领域的丰裕与公共领域的贫困并存)称之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通病。例如,个人家庭里装璜得富贵豪华,但公共街道则十分脏乱,宾馆酒楼四处林立,而学校医院则不知被挤到哪里,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指数急剧增长,可是用于公共服务的开支比重则相对下降,等等。近年来加尔布雷思又发现,这一现象在新兴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瑞   刘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是迈向共同富裕征程的新的贫困形态。本文以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内在能力-外部赋权”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评价体系,并采用AF法对新疆地区农户进行了多维相对贫困指数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持续改善,从事多元经营和非农就业,拥有非农业户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娟   成姝荣   修文彦   吴海珍   东军  
[目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口基数大,农牧区广阔,贫困问题复杂而特殊,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或者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返贫风险较高。基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为例,对其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精准找出不同区域的致贫原因、返贫风险,为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获取一手数据,结合A-F双界限法对各区域进行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与测算。[结果]内蒙古地区基本不存在收入维度的贫困,生活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也较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主要是环境维度被剥夺,教育维度次之,第三是健康维度;东部区域主要是教育维度被剥夺,其次是健康维度,第三是环境维度。[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整体农牧户家庭基本满足其生活需求,但收入维度的可持续增长仍值得重视,且东中西部区域农牧户相对贫困区域性差异明显,东部区域对内蒙古牧区相对贫困状况影响较大。东部区域可着重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中部区域扩大疾病报销范围,西部区域适当取消部分医疗保险限制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和社会保障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建设生态农牧业是促进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增增  邹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廖文梅  邱海兰  秦克清  彭泰中  
本文通过识别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5种中间传导变量,构建了"健康水平——中间传导机制——贫困退出"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西省789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水平影响农村贫困户退出贫困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贫困户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对贫困退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会阻碍贫困退出;村庄为贫困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健康水平对贫困退出的阻碍作用更为显著;健康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贫困户退出贫困。可见,扶贫政策若仅关注收入增长,忽视贫困户收入增长可持续机制,容易造成脱贫假象,政府扶贫政策应长期化和精准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西奎  
有些公司忘记了他们应该记住的知识,并为找回失去的知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些公司记住了不该记住的知识,以至于陷入过去的陷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军社  许斌彬  
没有被遗忘的土地白军社许斌彬山里人依依不舍地走了,城里人却满怀深情地来到这里,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晋东南农村发生了1997年4月的一天,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划破了山野的寂静,茂密的松林中,一只只山喜鹊、布谷鸟飞来飞去,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在海拔13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