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5)
2023(7574)
2022(6364)
2021(6111)
2020(4955)
2019(11716)
2018(11017)
2017(20752)
2016(10917)
2015(12363)
2014(11637)
2013(11945)
2012(11260)
2011(10482)
2010(10383)
2009(9819)
2008(9769)
2007(8483)
2006(7635)
2005(7295)
作者
(30645)
(25765)
(25465)
(24490)
(16592)
(12317)
(11568)
(10050)
(10020)
(9056)
(9049)
(8546)
(8458)
(8432)
(8399)
(8060)
(7739)
(7472)
(7438)
(6814)
(6582)
(6353)
(6121)
(5994)
(5759)
(5748)
(5698)
(5348)
(5315)
(5185)
学科
(50284)
经济(50225)
管理(29509)
(26623)
方法(22402)
(21929)
企业(21929)
数学(19636)
数学方法(19477)
中国(16801)
(15999)
贸易(15987)
(15792)
(12684)
(12523)
(12182)
(10714)
(10318)
业经(9449)
(8765)
出口(8760)
出口贸易(8759)
(8408)
关系(8207)
(7925)
银行(7905)
(7729)
农业(7563)
(7491)
金融(7490)
机构
大学(163214)
学院(156345)
(76673)
经济(75626)
研究(62971)
管理(58032)
中国(49960)
理学(49843)
理学院(49286)
管理学(48622)
管理学院(48314)
(35735)
(35051)
科学(34159)
(31251)
研究所(28384)
财经(27990)
中心(27142)
经济学(26259)
(25974)
(24877)
经济学院(23663)
北京(23361)
(23066)
(22114)
财经大学(21302)
业大(20340)
(20097)
师范(19924)
农业(19281)
基金
项目(104389)
科学(83590)
基金(80725)
研究(75996)
(71889)
国家(71427)
科学基金(59955)
社会(52624)
社会科(50005)
社会科学(49987)
基金项目(40724)
自然(36575)
自然科(35811)
自然科学(35799)
自然科学基金(35233)
(34514)
教育(34411)
资助(33887)
(31290)
编号(26946)
(25859)
国家社会(24293)
重点(24084)
中国(24016)
成果(23581)
教育部(22634)
(21769)
(21104)
人文(20638)
大学(20336)
期刊
(80961)
经济(80961)
研究(53116)
中国(34388)
学报(26490)
(26405)
科学(25281)
管理(23573)
(22988)
大学(21095)
学学(19586)
(15779)
金融(15779)
教育(15703)
农业(15645)
财经(15166)
经济研究(15140)
(14555)
(13284)
国际(12768)
世界(11657)
问题(11526)
技术(11314)
业经(9783)
(9535)
技术经济(7744)
(7592)
统计(7561)
(6512)
(6487)
共检索到248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艳玲  汪广龙  
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带来了各种再分配难题和市场负外部效应使"稳定"成为重要的政治要求,并进一步转换成科层组织的组织任务。这一任务的特殊性使得科层组织陷入不可退出的谈判情境中,科层组织策略选择的动因不仅是政绩竞争,而是更加具有防御性的"风险规避"。科层组织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行为机制,体现为上下级间的权力重组,同级部门间的责任分担,科层组织和管理对象间的利益交换。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的实质是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多轮谈判过程。作为"制度"的一部分,中国科层组织虽然有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趋向,但其有效治理结构仍然充满着非正式、松散和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剑锋  
企业集群与生物种群现象之间有其类似性。集群中的企业之间、集群与环境之间表现为竞争与共生关系。在这种促进与制约关系的基础上,集群通过改变环境、共同行动、繁衍生息等行为表现出生存优势并按特有规律发展演化。本文重点探讨了集群优势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及集群规模的确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元  王树春  李海伟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转租过程低地租现象存在的原因,促进农地租赁市场良性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出租人对承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导致了农地转租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亲戚社会"内部成员的隐性承诺,这种带有专有性特征的隐性承诺赋予农地承租人较强的缔约谈判力。为了避免农业专用投资受到出租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承租人势必将谈判地位优势转化为对租赁剩余收益的控制,并最终形成了低地租现状。研究结论:取消户籍制度、健全农地市场的交易服务中介可以消除农地转租的外部约束条件,培育农户的市场意识,增强农地供给方的转租意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光明  
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晶  支俊立  
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和银行信贷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变量。对我国2001~2012年2月的实际利率、储蓄存款增速和各项贷款增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作用显著,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鉴于此,我国应尽快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提高实际利率,加快银行业经营转型,培育非银行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深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彼德·纽曼  梁钧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綦建红  刘慧  
本文首次将贸易中介纳入出口企业,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从汇率水平变动的视角比较贸易中介与直接出口企业的差异性反应。结果发现:贸易中介基于较低的出口分销成本,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为剧烈,更易做出二元边际的调整。汇率水平每变动1%,贸易中介在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调整幅度分别比直接出口企业高出0.90%和0.47%,在面对汇率水平变动时具有更高的价格传递性;2004年以后随着"出口脱媒"现象的出现,贸易中介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出口脱媒"现象是间接出口企业基于出口稳定而做出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綦建红  刘慧  
本文首次将贸易中介纳入出口企业,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从汇率水平变动的视角比较贸易中介与直接出口企业的差异性反应。结果发现:贸易中介基于较低的出口分销成本,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为剧烈,更易做出二元边际的调整。汇率水平每变动1%,贸易中介在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调整幅度分别比直接出口企业高出0.90%和0.47%,在面对汇率水平变动时具有更高的价格传递性;2004年以后随着"出口脱媒"现象的出现,贸易中介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出口脱媒"现象是间接出口企业基于出口稳定而做出的"自选择"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碧波  郭金兴  
本文着重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均衡的角度,分析了长期经济增长中,功能性收入分配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其对有效需求结构的影响,从而试图构建一种解释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调与有效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新框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毅  
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结构变迁的动态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事物变化中的"新奇创生过程"。在开放性的产业发展链条上,技术的、组织的因素都是影响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关联性因素。但伴随产业成长连续过程的技术创新,是通过对创新的有效组织加以实现的。从这一意义上讲,组织创新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所不能忽视的。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认识组织及其组织结构变迁在产业调整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考察和解释历史上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结构的不稳定和多变条件下的结构调整和演化路径,从理论上探讨以结构演进为中心的组织创新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组织结构演进的经济史知识和解决结构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嗣明  
创新商品的“开盘价”是一个高价 ,由于价格的极大约束 ,因而市场———开盘就未能自动出清。继后 ,厂商一面把价格降至仍有高额利润的较高价 ,一面扩大供给量 ,需求量虽会增加但一时还赶不上供给量 ,市场也是需求不足。随后 ,模仿者大量跟进 ,供给量瞬间急剧增加 ,市场更为过剩。此后 ,供给者一面把价格降至只有平均利润的成本价 ,一面继续增加供给 ,此时需求量虽会增加 ,但仍赶不上供给量。而后 ,价格不再下降 ,供给量虽不再增加 ,但因大多数消费者已有此商品 ,因而过剩仍不能消除。最后 ,即使厂商将价格进一步下降到成本价以下 ,这样厂商已无法再生产下去 ,而需求者也因喜新厌旧不再需求该商品。可见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辉基  杨振之  
自体验概念引入,现象学方法在旅游分析中日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早期的尝试,研究引入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对一般体验的生成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意向行为-意向内容-意向对象"结构的引导下,研究解析了3个与体验相关的命题:1)体验领域的一个本质特性是意识的意向性;2)就意向性这个词来说,体验应被视为是特定意识对意向对象的一种经验;3)这种经验的层次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体验现象与体验质量的层次性。借助于对颜色观念的阐释及雾霾环境对游客体验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提出并阐释了基于意向性理论的意识谱系的枝向量结构概念。且指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骏宇  
本文分析了经典博弈论与进化博弈论的主要区别,引述了分析多群体非对称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并以此为工具求得了在世贸组织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分配的进化博弈解:谈判结局出现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分配状况要远远多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最终发达国家能得到谈判议题可能产生的贸易利益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