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
- 2023(1323)
- 2022(1079)
- 2021(999)
- 2020(862)
- 2019(1966)
- 2018(1917)
- 2017(3728)
- 2016(2102)
- 2015(2415)
- 2014(2445)
- 2013(2663)
- 2012(2424)
- 2011(2150)
- 2010(2069)
- 2009(1809)
- 2008(1685)
- 2007(1540)
- 2006(1296)
- 2005(1173)
- 学科
- 济(10179)
- 经济(10164)
- 收入(7885)
- 财(6317)
- 方法(6108)
- 数学(5896)
- 数学方法(5837)
- 业(5415)
- 国民(4442)
- 国民收入(4254)
- 农(4234)
- 管理(4143)
- 富(4116)
- 财富(4116)
- 农业(3619)
- 人民(3347)
- 分配(2885)
- 中国(2700)
- 企(2076)
- 企业(2076)
- 结构(2058)
- 消费(1862)
- 水平(1788)
- 消费水平(1787)
- 税(1695)
- 税收(1647)
- 学(1605)
- 制(1541)
- 收(1525)
- 财政(1468)
- 机构
- 大学(31393)
- 学院(30780)
- 济(15565)
- 经济(15317)
- 管理(11435)
- 研究(11045)
- 理学(10171)
- 理学院(10071)
- 管理学(9732)
- 管理学院(9685)
- 中国(7979)
- 财(7623)
- 京(6541)
- 科学(6425)
- 财经(6062)
- 经济学(5780)
- 所(5626)
- 经(5573)
- 经济学院(5374)
- 农(5291)
- 研究所(5098)
- 中心(4880)
- 财经大学(4559)
- 业大(4337)
- 北京(4277)
- 江(4037)
- 农业(4031)
- 院(4026)
- 范(4007)
- 师范(3979)
共检索到43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个指标更加贴近百姓生活,首次将其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要求;体现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翻番目标的提出过程,阐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双翻番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难度,探讨了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相关对策。指出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根本环节是,把生产搞上去;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举措是,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集中反映在: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遍偏低,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形成,高收入阶层拥有过多财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不仅有历史的、自然的因素,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也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还应创新工资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力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
关键词:
翻番目标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霞 陈均明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文章创新性地将直觉模糊数方法运用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研究:比较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现状及排名情况,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提高人均收入的研究现状;探索多属性直觉模糊数集的理论用于人均收入翻番可能度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人均收入翻番的多属性直觉模糊数模型;运用近10年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总收入数据,综合多种经济发展指标确定2002年至2011年的直觉模糊数,估计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直觉模糊数可能度,证实2011年比2002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
关键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收入翻番 直觉模糊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宝海,王翠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级政府确定贫困线的依据,也是评价是否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多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经济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二者有哪些不一样? 1 从指标的计算来看,一个按纯收入计算;一个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得出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届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2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内容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每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家庭成员劳动报酬,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收入;(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等;(4)转移性收入,包括农村相互赠送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家庭中就业人员从单位得到的含工资、奖金、第一职业以外获得的其他劳动收入在内的工薪收入;(2)家庭成员从事个体和私营经营获取的经营净收入;(3)居民通过出租房屋、炒股等方式获得的财产性收入;(4)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养老金、离退体金、失业保险、赡养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为了从统计实证上厘清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度的作用机制,本文使用权威的幸福度调研数据与基于购买力评价的人均GDP数据,梳理了全球居民幸福度与人均收入在区域截面之间以及不同时间序列趋势之上的典型化事实。结果表明:持续的经济增长尽管是提高居民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必然会使得后者长期持续攀升。
关键词:
居民幸福度 人均收入 幸福悖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长一倍的奋斗目标。居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稳增长才能保居民收入增长。妥善处理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必须选择有效的宏观政策思路。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镇居民年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90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田耒 韩立岩
除了税收手段直接调整人均收入差距之外,政府可利用投资配置来影响生产过程,进而调整人均收入差距。在总量封闭经济的框架下,本文以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引入多地区多产业Cobb-Douglas生产函数、劳动一资本比率、资本时变率,改造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实验表明,通过权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重要程度,调整投资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比率,政府可缩小人均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公共投资 最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穆久顺 周慧秋 王积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效晨 刘渝琳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FDI的环境效应进行了整体分析,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FDI、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进行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环境产生了负的规模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正的技术效应,但FDI对区域间的环境污染程度则有不同表现——东部地区污染程度加重,中部和西部则相反。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整体上环境污染程度趋于好转。对此本文提出了要提高引资质量和引资标准,调整FDI投向,加强环境管制,转变政府引资思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人均收入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震宇 白重恩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铁民 周脉玉 邵春峰
本文初步分析了在2000~2005年,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价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结论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的参考。
关键词:
居民生活 居民人均收入 电价 需求侧电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利平 王斌会
文章采用我国近10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季度数据进行乘法季节ARIMA建模,发现ARIMA(0,1,0)×(2,1,0)4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并用该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4年前两季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率非常小,说明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同时预测结果也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周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