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
2023(919)
2022(833)
2021(792)
2020(711)
2019(1427)
2018(1377)
2017(2075)
2016(1430)
2015(1558)
2014(1477)
2013(1500)
2012(1374)
2011(1299)
2010(1261)
2009(1096)
2008(1107)
2007(1025)
2006(865)
2005(745)
作者
(6594)
(5502)
(5446)
(5129)
(3622)
(2707)
(2495)
(2119)
(2110)
(2037)
(1991)
(1963)
(1947)
(1894)
(1886)
(1788)
(1688)
(1651)
(1633)
(1582)
(1575)
(1519)
(1455)
(1395)
(1263)
(1230)
(1219)
(1211)
(1206)
(1186)
学科
(3555)
管理(2167)
(2038)
经济(2037)
(2008)
(1891)
(1673)
生物(1615)
(1541)
企业(1541)
(1517)
(1441)
植物(1437)
(1358)
虫害(1352)
防治(1301)
(1299)
病虫(1262)
病虫害(1262)
及其(1212)
(1044)
(1023)
微生(1006)
微生物(1006)
生物学(960)
(838)
(790)
森林(790)
微生物学(783)
理学(782)
机构
学院(20614)
大学(20413)
(11370)
科学(10233)
研究(10088)
农业(9182)
业大(7895)
(6760)
中国(6642)
研究所(6470)
(6142)
农业大学(6115)
实验(6033)
实验室(5820)
重点(5436)
(5098)
(4974)
(4817)
中心(4255)
技术(4199)
科学院(3940)
生物(3746)
(3671)
(3654)
管理(3552)
(3496)
经济(3494)
(3490)
工程(3413)
(3227)
基金
项目(17320)
(12364)
国家(12287)
科学(11753)
基金(11656)
科学基金(9268)
自然(8331)
自然科(8130)
自然科学(8116)
自然科学基金(7974)
(7680)
研究(6887)
(6598)
科技(6107)
基金项目(6078)
计划(5762)
资助(5168)
重点(4614)
专项(4534)
(4205)
科研(3936)
(3681)
(3669)
(3384)
创新(3270)
技术(3239)
农业(3209)
教育(3097)
社会(2808)
(2717)
期刊
学报(12122)
(10605)
大学(8422)
学学(8381)
科学(7746)
农业(7183)
业大(4644)
中国(4330)
农业大学(3898)
(3692)
(3421)
经济(3421)
(3017)
林业(2971)
研究(2951)
自然(2907)
自然科(2669)
自然科学(2669)
农林(2214)
(2214)
中国农业(2096)
科技(2088)
科技大(1898)
科技大学(1898)
(1665)
(1530)
西南(1346)
西北(1319)
水产(1283)
管理(1281)
共检索到2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屈欢  刘建利  代秀秀  司海丽  张琇  杨国平  
[目的]从宁夏中卫硒砂瓜种植区多年连作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降解酚酸类物质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全面评估其对11种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能,以期为该菌在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菌株对多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特性。[结果]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K7。该菌株对4-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丁香酸、香草醛、肉桂酸和没食子酸的降解效能较弱,不能降解水杨酸。以咖啡酸为代表,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K7降解效能的影响,发现在中性偏碱(pH7~8)、较高温度(30~40℃)、咖啡酸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时,菌株K7对咖啡酸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结论]不动杆菌K7对多种酚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龙云  于曙光  柯兰兰  潘大仁  
从杂草土壤中分离得到利用甾类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的菌株D61.经16S r DNA多态性分析鉴定菌株D61为肠杆菌科哈夫尼菌属,在20~37℃、p H 2.0~9.0的环境中生长较好,无卡那霉素抗性.降解试验和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61可通过pAA C基因的环氧化作用途径对甾类化合物进行降解转化,其对睾丸酮的降解能力与阳性对照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相似,对雌酮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东  方忠祥  杨海花  张进杰  叶兴乾  吴丹  
【目的】对产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紫山药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为其后续天然产物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紫山药及其加工产品的宣传,为这种特色蔬菜更好地走向市场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技术,对该特种紫山药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酚酸在紫山药中主要以可溶态酚酸形式存在。紫山药中可溶态酚酸类和不可溶态酚酸类均主要为芥子酸和阿魏酸,且芥子酸含量均高于阿魏酸含量。紫山药中可溶态酚酸含量为356.71μg.g-1DW;不溶态酚酸含量为26.92μg.g-1DW。【结论】高压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质谱技术可快速有效分析紫山药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维  田丹丹  杨扬  韦弟  李朝生  覃柳燕  刘挺燕  黄素梅  
[目的]G9R-3是从抗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健康植株根部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较强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开展其脂肽类化合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菌活性机理及防效评价研究,为利用该菌株大田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脂肽类化合物类型,采用Landy培养基发酵并使用大孔树脂抽提法提取菌株脂肽类物质,结合室内平板、台盼蓝染色、盆栽灌根接种进行活性检测与防效评价。[结果]该菌株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种类包括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泛革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s 3个种类。活性检测表明,当粗提物浓度为300μg/mL时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8.91%,孢子萌发抑制率达69.80%。室内盆栽防效评价试验表明,浓度为1 mg·mL~(-1) G9R-3脂肽类粗提物香蕉枯萎病防效可达76.53%。[结论]G9R-3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潜力,其生防基质为破坏Foc4细胞膜并引起菌丝肿大和畸形,并抑制其孢子萌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严善春  
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常伴随发生,危害红松球果。为探讨利用红松诱导防御抵抗梢斑螟危害的可行性,以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茉莉酮喷雾处理红松,采集健康、虫害及喷雾处理红松的球果和主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酚酸含量的时序变化。在健康红松球果中检测到香豆酸、苯乙酸、阿魏酸、水杨酸和肉桂酸等5种酚酸,在主梢中检测到香豆酸、苯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肉桂酸等5种酚酸,两部位酚酸数量相同但组分存在差异。梢斑螟幼虫取食危害后,球果内出现原儿茶酸和苯酚,主梢内出现苯酚和阿魏酸,且除球果内香豆酸含量下降外,球果和主梢内其余几种酚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相对茉莉酸甲酯,喷施茉莉酮诱导的酚酸种类更多,除原儿茶酸、绿原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军良  逯保德  徐鸿林  朱祯  赵美华  梁爱华  
以大白菜纯合系河头早B为试验材料,用携带质粒pBinΩSCK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BA4404转化其无菌苗子叶,比较了8种酚类化合物对大白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和邻苯二酚对外植体的转化频率影响最大;阿魏酸和ρ-羟基苯甲酸的作用次之;芥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香草醛和丁香酸没有明显的作用。复合酚类化合物的促进作用优于单一酚类化合物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天行  郭佳  王伟  辛志宏  
采用碱降解法使珍珠小米中的结合酚释放出来,并优化碱降解条件,利用酚类化合物追踪法,对降解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碱降解时间为4 h,NaOH浓度为5 mol·L-1,最佳的结合酚提取溶剂为甲醇。应用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取得到结合酚粗提物,通过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hedex LH-20柱层析从碱降解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反式阿魏酸和反式阿魏酸甲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陈道文  章维华  蒋木庚  
通过用具有杀菌活性的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与具有除草活性的2-甲基-α-萘氧基(或β-萘氧基)-乙酸反应,合成获得N-酰基丙氨酸类新化合物。经除草和杀菌生物试验表明,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高峰  陈洁  华寅  彭自然  王静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珊  仲伶俐  周虹  李曦  雷欣宇  黄世群  郑幸果  冯俊彦  雷绍荣  郭灵安  
【目的】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饮食中酚酸类营养成分的重要来源。建立稻米中酚酸类化合物鉴定与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深入了解和挖掘稻米的功能性营养。【方法】采用UPLC-MS/MS法对四川收集的白米、红米、紫米和黑米等14份材料中的19种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优化碱水解、酸水解和净化萃取方法等前处理条件,同时优化色谱柱、流动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并采用电喷雾电离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最后利用优化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糙米样品中的游离型、可溶性酯型、可溶性糖苷型、不溶性结合型和不溶性糖苷型酚酸的含量。【结果】通过对前处理条件的比对优化,获得的最优条件为:在含1%抗坏血酸和10 mmol·L~(-1) EDTA的2 mol·L~(-1) NaOH浓度下碱水解4 h,在1 mol·L~(-1) HCl溶液下酸水解1 h;所有净化萃取都使用含0.2%BHA的乙酸乙酯;采用HSS T3色谱柱,乙腈-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除反式肉桂酸采用正离子模式,其余均为负离子模式,各化合物峰形好、分离度和灵敏度高。19种酚酸的线性范围良好(R2≥0.9997),检出限在0.023—4.728μg·L~(-1),定量限在0.076—15.759μg·L~(-1)。19种酚酸游离型酚酸提取回收率为55.3%—98.0%,18种酚酸(绿原酸除外)的碱水解和酸水解回收率分别为90.8%—103.1%、51.7%—100.3%。该方法测定的14份稻米中共鉴定出14种酚酸,定量的有12种,酚酸总含量范围为356.3—1 234.5mg·kg~(-1),含量较高的有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4-香豆酸、芥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其中原儿茶酸和香草酸主要存在于紫米和黑米中,主要为不溶性结合型、可溶性酯型和可溶性糖苷型酚酸。【结论】该方法准确且灵敏度高。在提取和测定过程中保护剂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酚酸的降解,增加游离型和糖苷型酚酸的鉴定与定量分析,能更精确、全面地呈现出稻米中酚酸的分布情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泽南  张庆路  李凯凯  陈浩  
为研究不同种植地域对“华墨香5号”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武汉、西安、陵水、宁波等14个地区种植了该黑米品种,通过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不同种植地域来源的“华墨香5号”样品中靶向代谢物,以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种植的“华墨香5号”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来自西安地区样品检出量最高,含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2.855 mg/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0.491 mg/g、原儿茶酸0.088 mg/g;黄石地区样品检出量最低,分别为0.865、0.162、0.048 mg/g。表明黑米中花青苷和酚酸类化合物积累显著受到种植环境影响,为生产高营养价值黑米,需针对特定品种筛选合适的种植地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琦  常萍  周围  程国军  
以苯酚作为碳源从化工厂污水样品中富集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降解菌CP5,该菌能利用多种芳香烃化合物生长。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CP5可以在48h内将5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从该菌株中扩增获得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P.putida NCIB9816-4以及P.fluorescens PC20的双加氧酶具有最高同源度,均为99%。CP5菌株对芳香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应江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明  王昌钊  李长杰  赵勇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