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8)
2023(13320)
2022(11316)
2021(10610)
2020(8752)
2019(19684)
2018(19407)
2017(37895)
2016(19813)
2015(21635)
2014(20874)
2013(19788)
2012(17599)
2011(15604)
2010(15330)
2009(14008)
2008(13179)
2007(11049)
2006(9351)
2005(7887)
作者
(49762)
(41572)
(41502)
(39365)
(26411)
(19799)
(18702)
(16128)
(15757)
(14662)
(13854)
(13844)
(12947)
(12800)
(12607)
(12558)
(12368)
(12261)
(11912)
(11788)
(9916)
(9840)
(9836)
(9585)
(9497)
(9226)
(8908)
(8761)
(8133)
(8086)
学科
(75766)
经济(75682)
管理(60541)
(55120)
(46228)
企业(46228)
方法(36697)
数学(32079)
数学方法(31565)
(21859)
(21516)
中国(19501)
业经(17434)
(15389)
贸易(15384)
(14980)
农业(14120)
理论(13638)
(13547)
(13378)
财务(13327)
财务管理(13302)
地方(13195)
(13121)
(12733)
企业财务(12602)
技术(12018)
环境(11929)
(11581)
银行(11575)
机构
学院(264244)
大学(260626)
(112218)
经济(110130)
管理(108664)
理学(95457)
理学院(94563)
管理学(92922)
管理学院(92428)
研究(78792)
中国(59742)
(53067)
(50895)
科学(44871)
财经(42851)
(39253)
中心(38200)
(37053)
(35449)
经济学(35447)
业大(34434)
(33961)
(33708)
师范(33440)
研究所(32207)
财经大学(32190)
经济学院(32113)
北京(30593)
(29378)
(29375)
基金
项目(184933)
科学(149528)
研究(139772)
基金(137358)
(117300)
国家(116335)
科学基金(103359)
社会(91886)
社会科(87280)
社会科学(87265)
基金项目(72194)
(71800)
教育(65784)
自然(65687)
自然科(64284)
自然科学(64271)
自然科学基金(63107)
(59955)
编号(57182)
资助(55247)
成果(44776)
(41979)
重点(41178)
(39767)
(39622)
国家社会(38449)
课题(38215)
教育部(37441)
人文(37096)
创新(36983)
期刊
(115848)
经济(115848)
研究(73956)
中国(42754)
(40795)
管理(40413)
科学(32820)
学报(32454)
(30424)
教育(28201)
大学(26532)
学学(25171)
技术(23878)
(23027)
金融(23027)
农业(21079)
业经(20812)
财经(20606)
经济研究(19684)
(17799)
问题(14779)
(12670)
商业(12458)
技术经济(12193)
理论(11965)
统计(11901)
现代(11746)
(11453)
科技(11079)
(10911)
共检索到367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记   冯婧雯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算法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如何影响员工公平感这一主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探究算法决策通过控制感和蓄意性归因影响员工公平感的双刃剑机制,并考察透明性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情境实验发现:(1)当员工面临不利的决策结果时,算法决策对其公平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算法决策既会通过降低控制感抑制员工公平感,又会通过减少蓄意性归因促进员工公平感;(3)透明性将正向调节决策者类型对控制感的影响、负向调节决策者类型对蓄意性归因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关于算法决策与员工感知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为企业合理采用数字化技术完成管理决策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卢海陵  董国庆  王永丽  张昕  张思琪  
以往研究发现授权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和家庭具有“双刃剑”效应,但该效应的边界条件还缺乏充分探讨。本研究从下属归因视角破解授权型领导的双刃剑效应。研究一通过14名企业员工访谈、89名企业员工初测和320名企业员工复测,确定了下属对授权型领导归因的结构并开发了相应量表。研究二通过195份领导-下属配对问卷调查,探讨了授权型领导对下属工作-家庭关系的双重作用机制,以及下属归因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下属对授权型领导更少进行利己动机归因时,授权型领导通过提升下属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加下属工作-家庭促进;当下属对授权型领导更少进行利他动机归因时,授权型领导通过加重下属工作过载进而引发下属工作-家庭冲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沈天辰   陈洪安  
在组织中差错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在实现差错管理中,差错诊断具有基础地位。目前对差错诊断的研究主要分为外部监督和个体主动汇报两种方式,而个体差错汇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为主体的差错汇报。本研究以领导差错承认为切入点,结合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了领导差错承认对员工认知评价的影响。基于447份问卷分析发现,领导差错承认与员工对领导能力的评价存在负向影响,与员工对领导正直性的评价存在正向影响;员工对领导能力和正直性的评价在领导差错承认与员工对领导的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调节领导差错承认与员工对领导能力评价的关系,使得上述关系在高质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下被削弱。此外,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调节领导差错承认与员工对领导正直性评价的正向关系,使得上述关系在高质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下被加强。研究探讨了组织中领导差错承认的“双刃剑”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奔   仇勇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企业保留核心科技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对形成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警惕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激励手段达成不当目的。基于2014—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持续期内发生不当行为的概率更高。其原因:一是部分员工持股计划沦为变向的高管绩效式激励工具,二是员工出于自身利益发挥了合谋掩饰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存续期较短、由金融机构代管、存在杠杆融资及激励人数处于特定区间的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类似于高管绩效式激励的“双刃剑”效应同样存在于员工激励中。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强监管,以保障更好的政策效果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景华   严秋燕  
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缘于对其工作行为共存的创新行为效应和偏离行为效应。笔者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在构建了一个企业员工创新身份“双刃剑”效应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来自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三个时点追踪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运用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之“双刃剑”效应的关联性。检验结果证实: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创新过程参与感与其创新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心理特权感与其偏离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受制于创新普遍性氛围且因之高、低不同而调节方向相反。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将员工创新过程参与感、心理特权感和创新普遍性氛围等相关变量引入探究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相对应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联中,扩展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有效管理员工创新身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月乔  周祖城  
本研究基于归因理论提出并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通过CSR利他归因对员工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假设,同时检验了员工企业伦理态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40家企业共329份有效样本的跨层研究发现:CSR对员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被CSR利他归因中介;同时,相对于那些认为企业经营不需要考虑道德因素的员工,认为需要考虑道德因素的员工对CSR的利他归因更高,相应的幸福感也更高。基于归因理论提出的研究模型和假设,加深了对于CSR如何能带来积极影响的心理过程的理解。此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子旻  任润  
近年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者逐渐将注意力从“什么能带来创造力”转向“创造力会带来什么”。相关研究陆续发现了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但现有研究大多视角分散,尚未形成对创造力双刃剑效应的全面刻画或深入解读。为此,本文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指出当前有关创造力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绩效、健康、道德以及人际关系四大议题,并且在不同议题上都得出了创造力利弊共存的矛盾结论。接下来,本文借鉴悖论理论中的学习、组织、执行以及归属悖论,分别对创造力在绩效、健康、道德以及人际关系四种后果中表现出的双刃剑效应进行了深入解读。最后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子旻  任润  
近年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者逐渐将注意力从“什么能带来创造力”转向“创造力会带来什么”。相关研究陆续发现了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但现有研究大多视角分散,尚未形成对创造力双刃剑效应的全面刻画或深入解读。为此,本文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指出当前有关创造力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绩效、健康、道德以及人际关系四大议题,并且在不同议题上都得出了创造力利弊共存的矛盾结论。接下来,本文借鉴悖论理论中的学习、组织、执行以及归属悖论,分别对创造力在绩效、健康、道德以及人际关系四种后果中表现出的双刃剑效应进行了深入解读。最后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战梦霞  
在组织间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组织边界的"双刃剑"效应。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双刃剑"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围绕组织边界的三组基本矛盾:开放与封闭、刚性与弹性、范围与幅度。为了化解"双刃剑"效应的内在矛盾,本文提出利用跨界团队作为组织间合作的跨情境执行主体,这不仅可以形成X型价值链体系业务联结点,而且还能促使合作双方构建出价值共创模式。在具体运作中,跨界团队通过边界管理来推动组织边界的衔接、延伸和融合,并形成交互叠加的"融合地带",进而完成组织边界从"点、线"接触到"面、块"融合的跨层次、全方位的协同,获得组织边界"动态衔接""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的最优特性,从而有效化解组织边界的"双刃剑"效应,提升组织间合作的效率和效益。最后,针对跨界团队的未来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价值体系、二元性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颖  
本文基于归因理论视角,探讨了归因理论对消费者农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归因理论的三大维度,即归因控制性、归因可控性以及归因稳定性,均对消费者农产品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消费者感知风险与顾客期望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感知风险越高,归因理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越弱,而顾客期望越高,归因理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越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瑾  张红霞  
伴随环境恶化和消费者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绿色广告主张也开始在广告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鉴于此,在归因理论的指导下,引入消费者感知绿色价值,试图深入揭示绿色广告主张类型和动机交互作用的内在效用机制。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动机归因调节了绿色广告主张类型对于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当消费者对绿色广告有积极的归因时,相比关联型广告主张,实质型广告主张能够得到消费者更好的品牌态度、更积极的品牌评价和更高的购买意向;反之当消费者认为公司做绿色广告的动机比较消极时,无论其提出什么类型的广告主张,都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好感。此外,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绿色价值是影响广告主张与归因交互作用发挥的中介变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  李湘晴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和公平启发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差异化人才管理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在差异化人才管理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防御定向工作重塑在二者间起负向中介作用;组织公平感正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防御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组织公平感增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正向中介作用,削弱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负向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凌  孙永香  
基于权威关系模型和自我归类理论,考量自恋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忠诚的影响,以及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导向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自恋型领导的自主特征正向影响员工组织忠诚,自恋型领导的任性、过度敏感特征负向影响员工组织忠诚;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自恋型领导与组织忠诚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导向强化了自恋型领导的自主、过度敏感特征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