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4)
- 2023(10447)
- 2022(9179)
- 2021(8522)
- 2020(7486)
- 2019(16785)
- 2018(16834)
- 2017(33586)
- 2016(18191)
- 2015(20553)
- 2014(20420)
- 2013(20267)
- 2012(18699)
- 2011(16908)
- 2010(17227)
- 2009(16576)
- 2008(16372)
- 2007(14858)
- 2006(12872)
- 2005(11668)
- 学科
- 济(73026)
- 经济(72950)
- 管理(53238)
- 业(52651)
- 企(42123)
- 企业(42123)
- 方法(35958)
- 数学(32004)
- 数学方法(31702)
- 农(21503)
- 中国(20842)
- 财(20291)
- 贸(16358)
- 贸易(16353)
- 制(16059)
- 易(15962)
- 学(15057)
- 业经(15015)
- 银(13892)
- 银行(13866)
- 农业(13370)
- 行(13246)
- 务(12711)
- 财务(12670)
- 财务管理(12635)
- 融(12307)
- 金融(12305)
- 地方(12214)
- 企业财务(11912)
- 和(11229)
- 机构
- 学院(265699)
- 大学(264061)
- 济(109231)
- 经济(106909)
- 管理(100232)
- 理学(86234)
- 研究(86216)
- 理学院(85309)
- 管理学(83829)
- 管理学院(83341)
- 中国(66226)
- 京(54975)
- 科学(53006)
- 财(52544)
- 农(45179)
- 所(44494)
- 财经(41950)
- 研究所(40207)
- 中心(39807)
- 业大(39317)
- 江(39080)
- 经(37827)
- 农业(36020)
- 北京(34487)
- 经济学(34035)
- 范(33664)
- 师范(33313)
- 州(31692)
- 经济学院(30992)
- 财经大学(30977)
- 基金
- 项目(170329)
- 科学(132949)
- 研究(124179)
- 基金(122833)
- 家(106706)
- 国家(105842)
- 科学基金(89686)
- 社会(77933)
- 社会科(73880)
- 社会科学(73859)
- 省(67127)
- 基金项目(64516)
- 教育(57986)
- 自然(57793)
- 划(56534)
- 自然科(56433)
- 自然科学(56413)
- 自然科学基金(55416)
- 编号(51771)
- 资助(51262)
- 成果(42226)
- 重点(38550)
- 部(38119)
- 发(36826)
- 创(35338)
- 课题(35176)
- 科研(33278)
- 创新(33088)
- 性(33020)
- 教育部(32581)
共检索到384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刘素倩
打造具有韧性、安全、稳定和畅通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从供应链韧性角度考察供应链安全问题,讨论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及测度,以不利外部冲击下的供应链受损程度、恢复程度以及恢复时间来识别供应链韧性。在此基础上,基于WIOD的ICIO表,本文从中间品贸易视角测度了我国总体及部门层面的供应链对外依存度和供应链韧性。结果发现:我国供应链在进口端以及工业品部门高度依赖国外,容易面临供应链风险,但整体上比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制;以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自主可控;拓宽国内市场以内循环增强供应链韧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黄昊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从供应链韧性的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面对不确定性冲击时,相较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供应链效率显著更高,即数字技术创新有力地缓解了不确定性冲击对供应链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了供应链韧性。并且,当公司与供应商或客户地理距离越远以及所在地区不确定性冲击越严重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冲击下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强化供应链韧性。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数量越多,遭受冲击后其经济复苏越快。总体上,本文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能有效提升不确定性冲击下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强化经济发展韧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国 张彤
面对环境规制、非洲猪瘟疫情与新冠疫情的三重叠加冲击,维护生猪供应链稳定运行、培育生猪供应链韧性是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引导养殖户衔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温氏立足“公司+农户”模式的存续与创新,实现了三重冲击下生猪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本文基于纵向时序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法,分析温氏生猪供应链的调整过程,揭示温氏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冲击发生期韧性策略间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温氏基于“准备、反应、恢复、适应”四个阶段,构建了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强化“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紧密性以提升供应链整合强度,是供应链延伸发展后经济产出提升的基础;多重冲击的叠加能够促进温氏生猪供应链双元性能力的形成,前一冲击发生期“适应阶段”的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在延续至下一冲击发生期的同时,也为下一冲击发生期“恢复阶段”韧性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特定制度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关键资源向生猪供应链韧性的转变,也会促进或阻碍供应链韧性对生猪供给分布与供给总量的作用过程。据此,本文提出缓解生猪供应链韧性重要约束,基于“公司+农户”模式继续推动生猪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国 张彤
面对环境规制、非洲猪瘟疫情与新冠疫情的三重叠加冲击,维护生猪供应链稳定运行、培育生猪供应链韧性是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引导养殖户衔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温氏立足“公司+农户”模式的存续与创新,实现了三重冲击下生猪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本文基于纵向时序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法,分析温氏生猪供应链的调整过程,揭示温氏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冲击发生期韧性策略间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温氏基于“准备、反应、恢复、适应”四个阶段,构建了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强化“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紧密性以提升供应链整合强度,是供应链延伸发展后经济产出提升的基础;多重冲击的叠加能够促进温氏生猪供应链双元性能力的形成,前一冲击发生期“适应阶段”的生猪供应链韧性策略,在延续至下一冲击发生期的同时,也为下一冲击发生期“恢复阶段”韧性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特定制度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关键资源向生猪供应链韧性的转变,也会促进或阻碍供应链韧性对生猪供给分布与供给总量的作用过程。据此,本文提出缓解生猪供应链韧性重要约束,基于“公司+农户”模式继续推动生猪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丽丽 张桂僮 王刚毅
生猪的产业属性使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生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易形成流动性约束。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承受外部冲击时,基于供应链上的商业信用关系,造成整条供应链产生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显现流动性约束。分析流动性约束下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构建数理模型的一般形式,讨论不同情境下流动性约束的动态差异,并根据生猪产业数据对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及抗风险能力进行测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炜 妥璟旖 王乃合 张鲁瑶
重大突发事件频发使得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全文基于全球重大卫生事件冲击下的国际视角,采用CoDEA模型分步评估供应链初始节点、子链和整体链条韧性,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各节点经济体在风险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结果表明:(1)此次疫情的冲击存在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节点,对整体韧性的补偿作用有限且成本高昂;(2)风险传导与风险抵御能力不同步,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风险传导影响力较强的经济体通常不具备较强的供应链韧性,而中国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对强化国际供应链网络韧性起到积极作用;(3)经济体因风险厌恶情绪,试图通过边缘化规避冲击,但并未产生实质性的避险效果;(4)相较于主受益板块与经纪人板块,此次风险传导关系以溢出板块为主,过多的外溢促使风险交叉迭代传播,加剧了疫情对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冲击损伤。基于此文章提出国际贸易供应链韧性提升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现祥 王素素
文章在“不利冲击—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经济韧性”的框架下分析中国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保持强劲韧性的制度根源。当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政府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作用,将有限资源进行再配置,支持和扶持受冲击地区或者城市,对冲不利冲击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从而保持经济韧性。文章采用地震这一不利冲击,运用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出1997—2020年经济韧性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检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实证分析发现:(1)地震对经济韧性的负面冲击为5.830个百分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6.452个百分点;(2)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12.423个百分点,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5.500个百分点;(3)政府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381个百分点,银行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3.746个百分点,企业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218个百分点;(4)南方地区三个部门的对冲效应均高于北方地区,而且南北地区银行部门的对冲效应均最高,其次是政府部门的对冲效应,企业部门的对冲效应最低。上述发现是稳健的,从而揭示了制度适应性效率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韧性的关键作用。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经济韧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不利冲击 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 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陈韬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防范外部需求冲击风险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产品出口数据,从需求侧探讨相关多样化的出口产品结构如何影响城市—产业出口韧性。现有研究主要探讨相关多样化的供给侧效应,对相关多样化的需求侧效应缺乏讨论,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需求侧详细分析相关多样化的作用机制。相关多样化水平高的产业具有更多的本地关联产业,且与关联产业具有更高的关联度,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使其受到更多直接和间接外部需求冲击。本文发现,相关多样化确实与城市—产业的短期出口韧性负相关,且这一结果能够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关多样化的作用强度由于不同产品、地区、出口目的国对本地出口信息溢出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相关多样化通过增加产业受到本地需求冲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概率而降低短期出口韧性;进一步拓展理论模型发现,相关多样化还可能通过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不利于短期出口韧性。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建议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区域风险共担机制以防范外部需求冲击风险,推动区域内基于比较优势合理分工。
关键词:
相关多样化 韧性 外部需求冲击 金融危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允春 赵柯焱
国际航空货运是国家战略实施、国际供应链平稳运作的重要保障。本文在供应链韧性视角下研究我国国际航空货运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提高全货机比例和引入外航对航空货运供给水平的提升明显优于扩大机队规模,但引入外航又降低了国际航空货运供应链柔韧度,其长期效果不及扩大我国机队规模;民航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全面均衡,其中机场数字化建设是促进机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航线网络覆盖率和冗余度可以改善国际航空货运供应链柔韧度。基于此,应调整机队运力结构、加大机场数字化建设投入、提高航线网络冗余度,助力打造有韧性的国际供应链,促进我国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培超 张容嘉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家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增多的扰动因素,有必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为构建有韧性的供应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本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思想,通过文献计量,发现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机制机理研究、韧性供应链的设计及风险管理三方面。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热点演化趋势研判,可以发现供应链韧性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需要在供应链网络风险识别、韧性供应链分析框架、供应链韧性测度与评估、新技术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四方面开展进一步探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5月9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目前的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应该会帮助市场提升其对新的外部冲击的韧性。马骏认为,去年股市的低迷,部分原因是当时资本市场无法判断贸易摩擦对经济的真实影响,容易出现过度反应。另外,去年我国还面临着经济持续减速、影子银行融资渠道过度收缩、一些不当舆论冲击民企信心、减税等改革红利尚未到位等问题。这
关键词:
中国金融市场 外部冲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甄珍 王凤彬 杨威
新冠疫情引发了全球价值链(GVC)的破坏性结构重构,增强系统应对未来突发事件冲击的韧性成为重构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松散耦合理论为基础,聚焦分析GVC结构形态及其与系统韧性的联动,识别GVC以结构重构来提升系统韧性进而响应突发事件冲击的演化模式,对GVC松散耦合结构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产生响应性演化的机制做出理论性解释。本文基于现实GVC系统结构正在发生破坏性重构的判断,在提炼“系统结构重构+系统韧性提升”共演模式的同时,指明GVC的未来高级存在形态是更具韧性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加速此类新型GVC的构建,本研究对更具韧性商业生态系统典型结构特征进行了剖析,以阐释其涌现过程及其长期性,识别出具体的涌现路径,并依此为中国企业和政府携手推进更具韧性商业生态系统涌现提供借鉴与实践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数字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影响相对较弱;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物流发展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条路径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国 许浩楠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暴露我国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产业安全,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以抵御外部挑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指明了路径。在厘清新挑战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供应链韧性闭环循环路径。以基础创新为开关形成“动态迭代”的内循环供应链韧性建设路径,以“三力协同”为源泉推动外循环供应链“四位一体”的韧性建设,设计“一体两翼”路径实现联动韧性建设。根据战略路径的规划,提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的中国式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球碎片化趋势下部署中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