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
- 2023(164)
- 2022(122)
- 2021(173)
- 2020(144)
- 2019(423)
- 2018(376)
- 2017(503)
- 2016(311)
- 2015(341)
- 2014(277)
- 2013(273)
- 2012(299)
- 2011(319)
- 2010(294)
- 2009(267)
- 2008(228)
- 2007(197)
- 2006(177)
- 2005(203)
- 学科
- 研究(881)
- 中国(605)
- 济(546)
- 经济(546)
- 教育(541)
- 工作(499)
- 学(490)
- 和(446)
- 情报(397)
- 科学(353)
- 管理(347)
- 资料(342)
- 情报资料(341)
- 分析(321)
- 析(321)
- 科学研究(304)
- 研究工作(288)
- 图书(268)
- 书馆(262)
- 图书馆(262)
- 生(238)
- 理论(230)
- 研究生(229)
- 出(176)
- 出版(167)
- 版(167)
- 刊(165)
- 业(162)
- 期刊(148)
- 经济学(146)
- 机构
- 大学(4167)
- 学院(2936)
- 研究(1677)
- 管理(1181)
- 教育(1150)
- 京(1060)
- 济(997)
- 科学(983)
- 经济(971)
- 理学(958)
- 中国(954)
- 理学院(937)
- 管理学(919)
- 管理学院(907)
- 范(905)
- 师范(904)
- 师范大学(805)
- 图书(764)
- 书馆(718)
- 图书馆(718)
- 所(717)
- 北京(688)
- 研究所(654)
- 信息(600)
- 中心(586)
- 院(559)
- 江(487)
- 财(471)
- 大学图书馆(470)
- 研究院(439)
共检索到6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单中惠
百岁学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承绪先生是我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外国教育史学家。他不仅在比较教育学研究、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研究、中外教育比较史研究及西方教育名著翻译等方面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自己的学术人生中凸现出对学术的不倦追求并成为学者的杰出楷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梅伟惠 阚阅
2010年10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浙江大学、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伟 郑文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先生百岁华诞,为回顾王承绪先生为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总结和传承王承绪先生宝贵的教育思想,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期间将举办庆祝王承绪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此,本刊编辑部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俊三
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一种事理的研究,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对伦理、事理和道理的追问,促进了教育学崇高学术品格的形成。教育研究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明确的理论导向,自觉的学术追求,它的理想境界主要体现在固本归元、兼容并包、出神入化的学术追求之中。教育研究要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介入新的场域, 既建设学科,又化解学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学术生命。只有这样,教育研究才会发展,教育学才会得到新生和永恒。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学 学术品格 学术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臧兴兵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绩效管理,我国高校纷纷开始了教师绩效考核。学术职业绩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绩效、薪酬与其追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循环机制,但也存在障碍与阻力:其一是制度环境的惯性作用;其二是绩效考评的工具理性约束;其三是薪酬的内在激励机制障碍。建立学术职业绩效薪酬与追求的长效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积累学术人力资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关键词:
学术职业 绩效 薪酬 追求 循环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永国
古典学术研究历经追求真知、正义与全德实践的学术奠基,转入内在理想自我实践的学术志趣,达致超验性信仰之光的学术虔诚。这是一种由外趋内的追求崇高的精神阶梯与学术逻辑。它确立了学术研究的古典传统,捍卫了学术伦理的绝对价值。在此,学术研究表达一种照看自我的精神志气,一种追求真理、成就崇高的精神修炼和精神境界,意在将自身提升到一个宏伟的世界视域。这是一种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学术生活方式,它将追寻真理和自我理想及其实践统一起来,即学术研究是研究者自我生命的神圣追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初景利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单行先生,192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教育学院,1948年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至今已在图书馆和教学岗位上奋斗了四十余个春秋。数十年来,他一边主持图书馆及教学工作,一边潜心进行图书馆学研究,将自己工作上大胆的实践与学术上不倦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他务实、追求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术特色,至今已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在日本图书馆协会会刊《现代图书馆》、日本图书馆研究会会刊《图书馆界》及国际图联主办的影响较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著作多部,是国内少有的集图书馆管理专家与图书馆学学者于一身的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志军
教育学者应当努力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性互补,塑造优秀的教育学术品质;努力保持清醒独立的角色意识,在对话与反思中促进教育学术生长;全力传播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促使实践者达成教化;不断完成教育理论建设的重任,增强教育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教育学者 学术责任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辉
学术伦理应当是科学界或学术界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学术伦理并不总是体现为成文规范或行为准则,它更普遍地存在于学者的自觉行为之中,学术伦理是学者的内在品质。学术伦理的养成几乎与学者身份的确立同步。学术伦理的重建有赖于学术精神的复兴和学者制度的改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恩华
学者是从事知识与思想的创造性探索的人,担当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等的建构与阐释的使命,解释着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大学学者主要是指大学教师中那些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创造性是大学学者的根本特性。大学学者除了实现学术目标外,还负有历史使命、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
大学学者 学术责任 社会责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国瑜
学科建设以提升学科组织的学术创新能力为根本,追求学术卓越则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本质要求。指出服务国家和社会既是开展卓越学术研究的重要源泉和支撑,也是取得卓越学术成果的重要路径。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坚持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积极开展问题导向型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跃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曾于2008年推出从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引进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研修丛书",2012年年底,又推出"中国远程教育学者文库"。这两套丛书选材范围不同,但因选题聚焦于远程开放教育的热点、难点等关键课题,与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进程具有鲜明的契合度,在相关领域受到关注。"开放与远程教育研修丛书"的各个选题,系针对国内远程开放教育发展所应关注的问题,在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提供的资源中,斟选出质量保证、科研方法、课程开发、辅导教师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经英国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琳 刘东苏
[目的/意义]精准定位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迅速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研究趋势,加深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文章使用基于加权模糊分类的方法对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人群进行精准判别。[方法/过程]收集学者的多维度信息,进行特征体系的构建,将各类特征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选取具有专家称号的学者;使用加权模糊逻辑的算法,在具有专家称号的学者中对目标人群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精确符合目标要求的学者。[结果/结论]使用加权模糊分类方法,结合精确性与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平衡各类特征影响,对寻找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局限]文章将国家授予的三类专家称号作为分类标准,其他称号未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晓慧 张逸勤 杨文霞 巩洪村 邓三鸿
[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遴选学术代表作是摆在所有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一般学者的代表作遴选更加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阐述了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期刊影响因子、即时被引频次和内容相似度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一般学者代表作遴选的FIS模型。利用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得者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代表作遴选实证研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FIS模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意义,能够更科学地遴选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子婕 唐星龙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