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8)
2023(12368)
2022(9906)
2021(9033)
2020(6932)
2019(15867)
2018(15831)
2017(28838)
2016(16751)
2015(18850)
2014(19115)
2013(17929)
2012(16921)
2011(15675)
2010(16392)
2009(14956)
2008(14798)
2007(13773)
2006(12924)
2005(12226)
作者
(46523)
(38528)
(38445)
(36719)
(24893)
(18365)
(17578)
(15019)
(14882)
(14206)
(13180)
(12849)
(12587)
(12563)
(12324)
(12020)
(11622)
(11404)
(11190)
(11125)
(10147)
(9627)
(9420)
(8985)
(8886)
(8714)
(8688)
(8668)
(7878)
(7835)
学科
(66901)
经济(66835)
(42742)
管理(42060)
(32442)
企业(32442)
中国(29237)
(23329)
地方(21932)
教育(20808)
业经(18358)
方法(16626)
农业(15777)
(15242)
(14706)
(14123)
(13812)
(13763)
理论(13406)
数学(13210)
(13190)
银行(13174)
数学方法(12965)
(12844)
(12617)
金融(12617)
(12591)
贸易(12577)
发展(12313)
(12186)
机构
学院(231430)
大学(230393)
(92450)
研究(90342)
经济(90099)
管理(79359)
理学(65572)
中国(65236)
理学院(64675)
管理学(63505)
管理学院(63006)
(52376)
科学(51844)
(45960)
(44440)
(41646)
师范(41371)
研究所(41073)
(39962)
中心(39320)
(36948)
教育(35331)
北京(34762)
师范大学(33278)
财经(33004)
(32568)
(31935)
(29755)
业大(29157)
技术(28613)
基金
项目(138555)
研究(112377)
科学(110049)
基金(94384)
(80540)
国家(79620)
社会(68827)
科学基金(67107)
社会科(64954)
社会科学(64941)
教育(56912)
(56656)
编号(49222)
(48479)
基金项目(47418)
成果(43776)
自然(38888)
课题(38367)
资助(38030)
自然科(37940)
自然科学(37933)
自然科学基金(37233)
(36980)
重点(32809)
(31991)
(31032)
发展(30733)
(30163)
(29596)
规划(29159)
期刊
(119157)
经济(119157)
研究(86062)
中国(62881)
教育(58907)
(36848)
管理(33212)
(32526)
学报(30325)
科学(30068)
(27682)
金融(27682)
农业(25101)
大学(24565)
技术(24091)
学学(21303)
业经(21091)
经济研究(18467)
财经(16450)
职业(15465)
问题(15263)
(14343)
(13811)
论坛(13811)
(13336)
(13318)
国际(12561)
图书(12490)
(12033)
世界(11601)
共检索到39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恒敏  
为开启民智、保护国家安全、融入国际社会,不丹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其"后发内生"的教育现代化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不丹推行"三化"、"三中心"战略,借以促进国家认同、提高学生能力;高等教育方面,不丹建立了一批学科特色鲜明、倡导实用主义、符合本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培养了诸多本土精英人才。通过对不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回溯,认为其具有"拿来主义"与独立自主相结合、拥抱现代文明与保护传统文化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等特点。其教育现代化先于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祁圣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抱互联网从而现代化的问题。文章从界定大"互联网+"、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等概念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路,进而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存华  王智庆  
当前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有助于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西部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梯度地区,其经济发展与东部、中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不同步。本文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进行测度,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祁圣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抱互联网从而现代化的问题。本文从界定大"互联网+"、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等概念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路,进而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盛子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被高度重视。从最近几年国家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组织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围绕这些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既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用武之地。根据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促进关系,把农村职业教育分为在农、离农和为农三种形式,并在明确各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旨在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青  谷良俊  田宇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义博   张成鹏  
建设农业强国,种业必须强。近年来,党中央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大对现代种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保种、育种、繁种、推种、管种等种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国家强力政策推动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种业产业链呈现技术精准化、种源自主化、市场集中化、链条服务化升级特征,但也面临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不足、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有短板、有实力的大型种子企业缺乏、优良品种高效推广尚存障碍、新品种审定和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难题。下一步应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开展优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开发利用行动,实施现代育种技术“卡脖子”环节联合攻关工程,培育壮大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创新优良品种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新品种审定和监管保护体系,加快提升我国种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跃斌  张朝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梦孜  
一、国际关系的重点已开始转向经济领域,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倾向增强。随着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两方面临的共同威胁和主要对手消失了。两极格局终结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已使经济问题取代安全成为全球突出的问题,经济竞争逐步变成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各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决定于他们的经济、科技,而不是军事实力。日、德相对实力的上升反映了这种现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黎学平  
英国的专业博士学位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迅速。作为面向专业领域的新型博士学位,它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包含教学部分,研究以专业实践为中心,采用学分评测学习结果,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位评估兼顾教学和研究等。与传统的哲学博士学位相比,这些特点更加突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段建宇  
2004—2006年期间,在发达国家美、欧元区、日等经济持续攀升,发展中国家中、印等经济快速增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靳玉乐  
以心物二元、主客二分为基础,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客观性、绝对性,是西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重要认识论特征。当代西方课程理论正在试图消解现代主义认识论的合法性,推动认识论的多元性、相对性、建构性转向并由此带来课程研究方法论的重构。当代西方课程理论认识论的转向,是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一次"反动",是对人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再一次确认,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但这种转向缺乏一种整合性、系统性和建设性,在众声喧哗之中迷失课程理论的发展方向,失去课程理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