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3)
- 2023(13208)
- 2022(10801)
- 2021(9967)
- 2020(8440)
- 2019(18684)
- 2018(18753)
- 2017(36119)
- 2016(19383)
- 2015(21509)
- 2014(20853)
- 2013(20406)
- 2012(18047)
- 2011(16224)
- 2010(16865)
- 2009(16150)
- 2008(15702)
- 2007(14289)
- 2006(12748)
- 2005(11467)
- 学科
- 业(89535)
- 济(81942)
- 经济(81850)
- 企(72411)
- 企业(72411)
- 管理(68613)
- 农(46755)
- 方法(35974)
- 农业(31292)
- 业经(30277)
- 数学(27960)
- 数学方法(27399)
- 财(24130)
- 中国(18769)
- 技术(18542)
- 务(17839)
- 财务(17789)
- 财务管理(17772)
- 制(16991)
- 企业财务(16742)
- 策(16005)
- 理论(15927)
- 和(15841)
- 划(15773)
- 学(15201)
- 环境(14691)
- 地方(14263)
- 贸(13784)
- 贸易(13775)
- 体(13559)
- 机构
- 学院(278978)
- 大学(265963)
- 管理(114583)
- 济(113081)
- 经济(110883)
- 理学(98938)
- 理学院(98080)
- 管理学(96309)
- 管理学院(95869)
- 研究(84467)
- 中国(68311)
- 农(60758)
- 京(54748)
- 科学(53462)
- 财(49548)
- 业大(46924)
- 农业(46290)
- 江(43280)
- 所(42173)
- 中心(40925)
- 财经(39084)
- 研究所(38225)
- 经(35302)
- 州(34547)
- 北京(33465)
- 经济管理(32999)
- 范(32846)
- 师范(32561)
- 经济学(31950)
- 院(29842)
- 基金
- 项目(187039)
- 科学(148893)
- 研究(137915)
- 基金(135403)
- 家(117285)
- 国家(116170)
- 科学基金(101951)
- 社会(88569)
- 社会科(83670)
- 社会科学(83648)
- 省(77461)
- 基金项目(71864)
- 自然(66184)
- 自然科(64631)
- 自然科学(64616)
- 自然科学基金(63443)
- 划(61735)
- 教育(61531)
- 编号(58027)
- 资助(54287)
- 成果(43930)
- 创(41771)
- 重点(41519)
- 发(41442)
- 业(40122)
- 部(39617)
- 创新(38237)
- 课题(37969)
- 国家社会(36111)
- 制(35617)
- 期刊
- 济(134624)
- 经济(134624)
- 研究(71813)
- 农(62979)
- 中国(53016)
- 管理(43726)
- 农业(42585)
- 学报(40565)
- 科学(40207)
- 财(39914)
- 大学(31709)
- 业经(30782)
- 学学(30627)
- 技术(27117)
- 融(24872)
- 金融(24872)
- 教育(23838)
- 业(22853)
- 经济研究(18910)
- 财经(18430)
- 问题(17511)
- 技术经济(16295)
- 经(15927)
- 版(14876)
- 农业经济(14402)
- 农村(14368)
- 村(14368)
- 资源(14318)
- 科技(13896)
- 商业(13793)
共检索到408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文举 闻大中 M.C.SaunderS B.J.Miller 刘丹
本文以下辽河平原为背景,应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建立了多熟种植农业生态模式知识库,提出了建立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步骤: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达、编码及证实。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能将有关多熟种植领域的专门知识和领域专家的经验以可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农业决策者,从而提高农业决策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丽 张伟东 王璐
文章根据下辽河平原多年的水文、气象及工、农业等资料,采用旱涝指数与正负距平、彭曼—蒙斯特公式、最小月平均径流量、恢复地下水位年需水量等方法计算,着重对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水田用水时空的变化特征及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对下辽河平原水稻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以水田用水为主,在平水年与干旱年水田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干旱年,生态环境用水仅为0.66亿m3,辽阳市、锦州市等生态环境用水为0,无法满足生态需水;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年的生态需水量大于平水年,在不同水文年型中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恢复量变化特征为干旱年中生态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华 肖祖荫 于贵瑞 王香河
连续 2a采用 4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辽河平原中部地区米麦间套作产量与田间结构因子中的玉米播期 (X1 )、玉米株距 (X2 )、玉米幅宽 (X3)和小麦幅宽 (X4)关系。结果表明 :作物产量 (Y)与试验所设田间结构因子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田间结构单因子 ,对产量作用大小依玉米幅宽、玉米播期、小麦幅宽和玉米株距顺序递减 ;玉米播期和株距、玉米株距和幅宽对产量呈极显著的负交互效应 ;玉米播期和小麦幅宽对产量则呈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玉米株距和幅宽 >玉米播期和小麦幅宽 >玉米播期和株距 ;利用频数分析法可分别确定米麦间套作不同产量水平田间结构的优化配置。指出了研究区域目前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麦—玉—豆"模式是指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原"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其复种方式为"小麦—玉米—大豆"。该模式作为一项集抗旱减灾、用养地结合、保护性耕作、轻型栽培、微区轮作于一体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体现了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强 宇万太 张璐 沈善敏 周桦
【目的】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收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农田养分收支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施肥条件差异可使玉米移出农田的养分量高出无肥处理2~3倍。水分条件对农田养分移出量的作用虽不如施肥明显,但在较好的降水条件下,即使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玉米地土壤中养分仍有可能出现赤字;氮肥的施用加剧了土壤磷的赤字,而氮、磷肥施用可加剧土壤钾收支赤字,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养分收支赤字得到缓解;水分条件的改善则加速了养分收支赤字的出现,但适宜的水分供给对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朱静
以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引入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从脆弱性、功能性、胁迫性、适应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下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对风险值进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中度以上风险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3.12%,其中高风险区占6.79%,较高风险区占18.96%,中等风险区占37.37%;较低风险区占21.98%,低风险区占14.90%。②地下水环境风险最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下辽河平原中部的新民市东北部、灯塔市、辽中县西部、黑山县部分地区及凌海市东南部。③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风险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相似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中西部风险高值区,以及东北和东南部风险低值区。研究成果丰富了地下水环境风险理论,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保护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守延 裴久渤 汪景宽 徐志强 戴继光
[目的]为探究下辽河平原区2008至2018年耕地质量演变情况,明确该区域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及其分布。[方法]将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统一应用于该区域2008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该区域2008至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程度进行诊断,依据每个指标障碍度大小排序确定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根据不同区域评价指标障碍程度差异确定的障碍因素进行类型组合形成分区。[结果]11年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中高等级耕地为主。其中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上升,三至九等级耕地面积出现下降且三等地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区域主要包括昌图县、台安县、辽中县、辽阳县、灯塔市等地。研究区主要障碍因素类型区以单一指标灌溉能力、有机质、地形部位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11年间,障碍因素分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呈现为灌溉能力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康平县、辽中县、凌海市和黑山县部分地区,障碍因素分区结构呈现由单一重度障碍转变为多种重度障碍并存的趋势。[结论] 2008年至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上升了0.16等,耕地质量等级保持中高水平,等级上升的区域面积高于下降的区域,灌溉能力指标是影响下辽河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在11年间有所改善但变化较少。单一指标型障碍因素类型区呈现下降趋势,而含有两个重度障碍度指标的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且障碍因素类型区增多,呈现重度障碍度指标复杂化的趋势。2008年至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升反映了11年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应该在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和主控障碍因素基础上确定更加精准目标和方向,从而实现耕地质量等级的靶向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董秀茹 边振兴 孙福军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下辽河平原区典型区域耕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研究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分布比较集中,总体分布不均衡,其中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灾毁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对于林地的开垦、未利用土地开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耕地总体是逐年减少的。本文提出要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协调城市化和耕地减少之间的矛盾;通过合理的生态退耕,协调生态环境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耕地利用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张雨
为了准确体现水资源价值的差异性、动态性及其整体性,提出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耦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及绿色水价模型。以下辽河平原为例,引入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耦合价值进行评价,计算该区水资源天然价值系数、附加价值系数、经济价值系数、社会(公益)价值系数、生态价值系数及环境价值系数,据此得出绿色水价标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为3.54元/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暂行)为132元/(a·人),农工商服务业用水为6.14元/m3,农田灌溉用水(暂行)为0.79元/m3,行政事业用水为4.72元/m3,园林绿化用水为7.34元/m3,特种行业用水为12.33元/m3。各行政分区水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米艳华 陆琳 陈艺齐 张德 段曰汤 杨顺林 朱红业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式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镁琪 张玉芹 杨恒山 邰继承 吴志宇 萨如拉 范秀艳 孟繁昊 王淼 李晓娜
探明秸秆深翻还田年限对西辽河平原连作玉米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持续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指导。以玉米秸秆离田为对照(CK),基于细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持续秸秆还田2(SR2),5(SR5),10 a(SR10)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 2个土层有机质、氮素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R2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而SR5和SR10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且都有独有的OTU,其中SR10 OTU数目最多;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2个土层均为SR2与CK差异不显著,SR5和SR10显著增加,且SR10与CK差异最大;在门水平上共获得51个细菌类群,相对丰度>5%的细菌门包括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泉古菌门、绿弯菌门,且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随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提升。RDA聚类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0~20 cm土层SR2与CK相似,SR5与SR10群落较为相似;20~40 cm土层,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各处理均与CK存在差异,SR2与SR5群落结构相似,SR10与SR5、SR2群落结构差异均较大。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细菌菌群均有影响,表现为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全氮。持续秸秆还田2 a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持续秸秆还田5,10 a显著提高。综上,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在持续秸秆还田2 a 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变化甚微,持续秸秆还田5,10 a后2个土层均显著增加;细菌群落结构0~20 cm土层持续秸秆还田2 a与CK相似,20~40 cm土层持续秸秆还田2,5,10 a均改变了细菌菌群结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君
根据机构知识库的多样性,将目前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划分为两种,即自主模式与联盟模式,其中联盟模式又可以分为集中存储模式与分布采集模式;应用DSpace@MIT、白玫瑰机构知识库以及ARROW联盟机构知识库三个典型实例对各个模式进行详细的阐释,根据各种模式自身特点对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利弊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提出国内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的优化选择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黎明 张圣旺 刘裕岭 孙爱萍
姜堰市位于长江下游苏中平原,系典型的人多地少,后备资源制约型地区,且养殖业发达,粮经饲菜(肥)供求矛盾日趋突出。90年代以来,该市针对稻麦长期连作,有机肥锐减,农田生态恶化以及口粮基本满足,饲料大量引进,麦稻出路不畅的实际,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秀艳 王丽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平原区生态区的主要特点是粮、棉、油、果、菜的生产条件均比较好,产量高,养殖业比较发达。通过对赵县、晋州市、鹿泉市、新乐县、藁城市、辛集市、正定等东部平原区各县的调查,本文认为石家庄市东部平原区可选择的生态模式有小麦、玉米全秸秆还田模式、种、养、加模式、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规模型生态养殖小区模式,小麦-玉米节水灌溉模式,农田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的结构优化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敏 田小海 鄢圣芝 黄永平
采用了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农业气象、作物栽培、技术经济等原理,通过对江汉平原涝渍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性能解析、现有种植制度与新拓高效农业模式分析评价、高效优化机理的探讨,从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业结构调优,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筛选归纳了四类适宜的高效种植(养)模式,即“稳粮兴油”增值型;“稳棉机动”增值型;“粮经、粮饲兼顾”饲养型;“种地与养地”结合型。上述高效农业模式具有产品优化功能、结构优化功能、缓和大范围洪涝和自我调控补偿功能,它们既自成体系,各显特色;又互成体系,构成粮、经、饲、肥“四元”种植结构。必须实行有序高效模式自身水旱轮作,高效模式与传统耕作制度之间轮作换...
关键词:
涝渍地 种植制度 高效农业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