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4)
2023(9481)
2022(7874)
2021(7009)
2020(5672)
2019(12741)
2018(12635)
2017(23109)
2016(12895)
2015(14624)
2014(14723)
2013(14394)
2012(14160)
2011(13074)
2010(13336)
2009(12271)
2008(11964)
2007(11059)
2006(10109)
2005(9602)
作者
(41895)
(34671)
(34429)
(32485)
(22049)
(16695)
(15594)
(13531)
(13412)
(12584)
(11958)
(11637)
(11492)
(11250)
(11235)
(10759)
(10323)
(10264)
(10086)
(10016)
(8952)
(8886)
(8588)
(8165)
(7900)
(7877)
(7854)
(7551)
(7276)
(7191)
学科
(56577)
经济(56508)
管理(31452)
(29465)
(21686)
企业(21686)
中国(20936)
地方(19873)
(17435)
方法(14746)
业经(13981)
(13752)
(12366)
(11839)
金融(11832)
农业(11768)
数学(11703)
(11676)
银行(11636)
数学方法(11554)
(11434)
地方经济(11082)
(10809)
(10531)
(9850)
贸易(9839)
(9430)
(9401)
理论(9287)
环境(9141)
机构
学院(186711)
大学(184104)
研究(78515)
(73934)
经济(72074)
管理(61739)
中国(59302)
理学(50525)
科学(49801)
理学院(49780)
管理学(48721)
管理学院(48392)
(43123)
(42755)
(40980)
研究所(38590)
中心(34660)
(34260)
农业(32249)
(32094)
业大(30069)
(28820)
北京(28182)
(27757)
师范(27337)
(26963)
(25647)
财经(25238)
技术(24101)
科学院(24037)
基金
项目(118326)
科学(90881)
研究(85779)
基金(81133)
(73291)
国家(72616)
科学基金(59242)
社会(51492)
(48866)
社会科(48527)
社会科学(48517)
基金项目(41772)
(41378)
教育(38889)
自然(37897)
自然科(36970)
自然科学(36957)
自然科学基金(36262)
编号(35158)
资助(33509)
(32338)
成果(30142)
重点(28040)
课题(27424)
发展(25413)
(24985)
(24605)
(24439)
计划(23004)
创新(22934)
期刊
(96740)
经济(96740)
研究(61910)
中国(51119)
(39584)
学报(35174)
科学(30935)
教育(28331)
农业(26979)
管理(26474)
大学(25609)
(24953)
学学(23969)
(21759)
金融(21759)
技术(17206)
业经(17105)
经济研究(15579)
(14321)
财经(12504)
问题(12199)
(10956)
世界(10087)
图书(9833)
(9698)
(9587)
业大(9522)
国际(9514)
(9471)
论坛(9471)
共检索到316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勇  
下岗与失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的供需失调,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本文探讨了下岗与失业概念的异同,考察了下岗失业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总规模和结构,并从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下岗失业群体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发展趋势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劳动力的供求以及失业率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黎春  
90年代以来,上海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得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在就业存量中加速排放,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失业现象──下岗待工。本课题主要根据1995年10月1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资料(上海地区)和其它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下岗待工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铭俊  
美国硅谷经济的7个主要工业群体为正在经历变革的半导体、计算机/通讯、国防/空间技术、商业服务和新崛起的软件、生物、环境保护。目前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口占硅谷所在4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娟  齐绍琼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现实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与考核也不到位,而且缺乏人性化管理,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实习质量。随着顶岗实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未来顶岗实习将呈现政府主导化、内容合理化、形式多样化以及管理规范化、网络化、人性化等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世群  
本文以农业研究与开发的外部性为切入点,分析美国农业研究与开发政策的出台背景,相关立法过程、当前运行体系等。从较长历史时期把握美国农业研究与开发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现行的国际投资体系是由国际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s)、避免双重征税协议(DTTs)以及其他双边和区域间与投资相关的协议(如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经济合作协定)等众多的国际投资协定(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IIAs)所构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艳芬  曲福玲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理念,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都市农业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的多功能性不断拓展,先进生产要素不断集聚,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本文以北京、上海等人口超过千万的大都市为研究样本,客观总结都市农业内部的演变规律,并剖析其演进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贝妮  陈秀娟  
在国外,认知情报学已经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学者们从理论至实践对该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反观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通过对国外认知情报学现有研究的梳理与引介,展示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认知情报学的学科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学科未来走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焦晓波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的消费者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成为国际特许经营商长期紧追不舍的目标。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一些特许经营组织开始进入我国,主要是餐饮业、冲印洗相业和服装专卖业。著名的公司有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等快餐店,鳄鱼、金利来、米奇妙等服装店,富士、柯达、柯尼卡等洗相店。其中,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特许经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允镇  李文娇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交流是发展国家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人文交流经历了初期开创、全面发展、深化认知三个历史变迁阶段,2019年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的构建,带领双边关系步入新时期。中日关系与人文交流恰如一枚硬币两个方面,国家间的矛盾将会引起人文交流起伏波动。反之,持续的人文交流对于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同样具有累积调控效应。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量"的积累最终会带动国家关系"质"的飞跃。因此,要重构中日关系,除了"要超越现代化"的矛盾,还要寻求中日之间长期人文交流的"共同文化遗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忠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美台军事关系经历了从正式军事同盟到秘密军事合作的演变。美台军事关系的特点是一种单向的军事援助关系 ,包括武器出售、技术输出、人员培训、情报支援、军官往来等。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趋向体现在美国考虑扩大对台军事合作 ,重点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协同能力 ,并谋求以立法形式强化美台军事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福涛  
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大学治理研究框架,将社会、政府和市场视为主要外部因素,并同时考虑了大学层面和学院/系层面的学术和行政系统。其次,通过相关案例总结了五种大学治理模式(A型至E型),深入描述了各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和变化的背景。第三,通过国际比较揭示了全球大学治理的趋同化特征,诸如政府干预增强、院校自主性提升,大学领导角色和治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最后,对今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以及院校实践提出了多方面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明  商静  
自区域规划诞生起,城市规划师从物质空间角度、政治家和经济学者从区域发展角度,对区域规划一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在"联合选厂"、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群规划、经济区规划等的推动下,编制体系和技术方法不断成熟。未来,区域规划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研究空间需求的新变化。面对规划体制改革,必须实现编制内容的创新。面对区域治理的新要求,必须发挥中央、地方、市场和民间的共同作用。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必须实现分析方法的精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