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2)
2023(10185)
2022(8761)
2021(7801)
2020(6459)
2019(14051)
2018(13738)
2017(25729)
2016(13996)
2015(14734)
2014(13653)
2013(13057)
2012(11499)
2011(10426)
2010(10124)
2009(9312)
2008(8616)
2007(7337)
2006(6331)
2005(5317)
作者
(40231)
(33673)
(33299)
(31509)
(20889)
(16247)
(14944)
(13029)
(12694)
(11665)
(11396)
(11154)
(10452)
(10439)
(10230)
(10156)
(10118)
(9969)
(9547)
(9529)
(8531)
(7975)
(7855)
(7587)
(7543)
(7261)
(7260)
(7199)
(6848)
(6676)
学科
(52858)
经济(52804)
管理(37442)
(35767)
(27375)
企业(27375)
方法(23882)
数学(21647)
数学方法(21443)
(16582)
(13785)
中国(13600)
业经(12089)
(11659)
贸易(11654)
地方(11633)
农业(11604)
(11448)
(11327)
环境(9563)
(8730)
技术(8528)
(8321)
财务(8310)
财务管理(8297)
企业财务(7836)
(7482)
银行(7435)
(7280)
(7231)
机构
学院(187082)
大学(184844)
(75185)
经济(73859)
管理(69858)
研究(63505)
理学(61949)
理学院(61210)
管理学(59964)
管理学院(59648)
中国(46125)
科学(42939)
(40512)
(37987)
业大(34498)
(32798)
农业(32599)
(31355)
研究所(30605)
中心(28899)
(26247)
财经(25966)
(23768)
(23757)
经济学(23482)
师范(23365)
(23044)
北京(22566)
农业大学(22317)
经济学院(21520)
基金
项目(138973)
科学(108956)
基金(101783)
研究(94567)
(92525)
国家(91820)
科学基金(77563)
社会(62063)
社会科(58982)
社会科学(58966)
(55015)
基金项目(54644)
自然(51954)
自然科(50834)
自然科学(50816)
自然科学基金(49931)
(47077)
教育(43186)
资助(39835)
编号(36832)
重点(31885)
(30535)
(29928)
(29586)
创新(28067)
计划(27797)
科研(27497)
成果(27072)
国家社会(26568)
大学(24899)
期刊
(75653)
经济(75653)
研究(47126)
学报(38005)
(36225)
中国(33112)
科学(32540)
大学(27393)
学学(26312)
农业(24998)
(23347)
管理(23158)
教育(16498)
业经(14394)
经济研究(13645)
技术(13410)
(13358)
金融(13358)
(13230)
财经(12324)
业大(10680)
(10669)
(10324)
问题(10106)
科技(9907)
资源(9873)
商业(9131)
农业大学(9016)
(8866)
技术经济(8326)
共检索到257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大为  周秋文  谢雪梅  韦小茶  唐欣  严卫红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而下垫面因素通过影响局部气候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喀斯特地区生态缺水严重且下垫面情况复杂,但目前该区域多个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仍不明晰。论文利用MODIS GPP和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岩性组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表粗糙度,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揭示了下垫面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和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在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下垫面因素中岩性组合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了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差异,喀斯特地区的碳酸盐岩岩性组合对水分利用效率呈负向影响,纯喀斯特岩性组合比非纯喀斯特岩性组合负向影响更强;土壤类型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分布海拔高度差异、土壤有机质差异及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差异3种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呈植被越茂盛的地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越强的趋势;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先对水分利用效率趋正向影响,后趋于负向影响。碳酸盐岩影响土壤性质,而土壤性质和地表粗糙度共同影响植被来对喀斯特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综合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琦  熊康宁  盈斌  张兴菊  任威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跃  吴沿友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跃  吴沿友  
为有效防控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以及为油菜生长期营养调控提供依据。通过测定15试点135田块的土壤指标,并对油菜不同生育期菌核病发生情况和气候因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部菌核病从抽薹期零星发生,初花期开始加剧,盛花期发病率达最大;茎部菌核病从盛花期开始并持续加剧,直到成熟期;初花期对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是初花前3 d平均温度和前10 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盛花期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盛花前5 d平均气温和平均空气湿度,对茎部菌核病发生影响最大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研究目的:综述喀斯特地区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论: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是LUCC研究的薄弱区域。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刚起步,需要深入研究以解释其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⑶在驱动力方面,对城市化、政策、制度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及它们间如何共同作用于LUCC涉及较少。⑷如何建立具有良好空间表达能力并能反演LUCC历史过程和预测未来变化的模型,有待深入研究。⑸LUCC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此如何响应的研究将是喀斯特地区LUCC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磊  张薇薇  汪霞  
随着土地、人口、环境等资源约束日趋紧张,提高经济密度已被认为是培育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省份,独特的地形地貌引致了贵州城市经济密度时空分布的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面板回归等模型分析了贵州城市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近6年来贵州省9市州城市经济密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贵阳市发展速度最快,毕节市发展速度最慢;(2)贵州9市州城市经济密度总体差异逐步缩小,但区域之间的空间聚集效应较低。其中,以贵阳为核心,六盘水和遵义为两翼的重点开发区空间聚集程度高,而限制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空间聚集程度低;(3)第三产业占比、单位用地工业值、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和从业技术高等教育人员因素对贵州省城市经济密度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英  王秉洪  
本文应用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户外出务工区位的因素进行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存在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低、家庭开支较大等主要推力因素;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存在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较高、发展机会较好等主要拉力因素。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净推力和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净拉力作用方向相同,两者相叠加,成为农户外出务工的强烈诱因,使农户克服距离阻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务工区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明月  许春辉  苏以荣  李伏生  
本研究针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土壤地理环境,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植株钾和粗灰分含量增加。在等量氮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或磷肥对植株N、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高磷高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脂肪含量最高,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低磷低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而高磷中钾处理下植物中粗纤维含量最高。总体来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及品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露  薛哲进  尹剑  朱沙莉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2)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变化由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构成,最终抵消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3)贵州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0.466 4~0.532 2之间,空间分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及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据实行补偿制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导,协调经济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  侍昊  徐雁南  薛建辉  褚军  耿庆宏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红梅  
喀斯特景观与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在促进喀斯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游资源变异现象普遍发生。文中分析了资源变异的几种情况,并指出控制资源变异,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正  王军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从明  任晓冬  窦新丽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矿业发展需要占用周边农村社区大量土地,使得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社区与矿业公司、当地政府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矛盾突出甚至激化。本文以贵州省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了企业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与社区的关系,对企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土地合理利用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