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7)
- 2023(10048)
- 2022(8493)
- 2021(8054)
- 2020(6834)
- 2019(15508)
- 2018(15728)
- 2017(28492)
- 2016(15833)
- 2015(17674)
- 2014(17724)
- 2013(17093)
- 2012(15885)
- 2011(14145)
- 2010(14846)
- 2009(13884)
- 2008(14132)
- 2007(12734)
- 2006(11503)
- 2005(10944)
- 学科
- 济(54585)
- 经济(54482)
- 管理(53000)
- 业(44915)
- 企(40614)
- 企业(40614)
- 财(31621)
- 制(22083)
- 中国(18530)
- 方法(18138)
- 体(16567)
- 务(16281)
- 财务(16237)
- 财务管理(16190)
- 企业财务(15447)
- 农(15288)
- 数学(14557)
- 数学方法(14302)
- 财政(14203)
- 业经(13689)
- 体制(13294)
- 银(12812)
- 银行(12792)
- 学(12244)
- 理论(12135)
- 行(12125)
- 融(11926)
- 金融(11919)
- 地方(11802)
- 政(11480)
- 机构
- 大学(214000)
- 学院(211859)
- 济(84366)
- 经济(82250)
- 管理(75592)
- 研究(75420)
- 理学(62501)
- 理学院(61780)
- 管理学(60693)
- 管理学院(60244)
- 中国(60036)
- 财(54495)
- 京(46390)
- 科学(42602)
- 所(38634)
- 财经(37485)
- 江(36140)
- 中心(34026)
- 经(33738)
- 研究所(33537)
- 农(32736)
- 北京(29854)
- 范(28500)
- 师范(28173)
- 州(27484)
- 院(27410)
- 财经大学(27339)
- 业大(27235)
- 省(26046)
- 经济学(25822)
- 基金
- 项目(128619)
- 科学(100288)
- 研究(99719)
- 基金(91266)
- 家(78395)
- 国家(77682)
- 科学基金(66192)
- 社会(62071)
- 社会科(58572)
- 社会科学(58557)
- 省(50122)
- 教育(47699)
- 基金项目(46637)
- 划(42036)
- 编号(41514)
- 自然(40036)
- 自然科(39094)
- 自然科学(39079)
- 自然科学基金(38392)
- 成果(37675)
- 资助(37307)
- 课题(30880)
- 制(30095)
- 重点(29586)
- 部(29159)
- 性(27362)
- 创(26869)
- 发(26606)
- 项目编号(25904)
- 国家社会(25639)
共检索到362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少云
财政体制如何设置及如何改革,事关中央地方利益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大局,格外引人注目。上海地方财政包干体制今年到期,下一步如何走,各方面都在酝酿筹划,也在议论纷纷。我们认为,搞好上海财政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抓住下一步改革的核心,走出一条适应上海大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财之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光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预算法修改工作,加快修订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勇
财政是有"魂"的,财政的"魂"就是财政理念,财政的理念是财政的价值观,是财政的宗旨。财政理念对财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地约束和推动着财政的进步。现代财政理念集中体现为"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种基本观念凝练现代财政理念应该寻找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财政的核心理念应该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赵大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是当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以"辖区财政责任"为核心的分税分级财政的构想,即建立辖区财政体制。该体制是一种立体的分级模式,不同于注重本级财政的平面分级模式,更适合我国以"中央决策,地方执行"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治理架构,也更有利于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贯彻落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黎明 刘玲玲 王宁
1978年以后财政体制改革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针对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弊端,为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原有体制下实行了财政大包干的过渡体制,即1980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年“改进包干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红霞
财政管理体制是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这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财政体制变革。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以其合理性、超前性得到了理论界专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泛肯定。但是,任何一种体制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其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本文将针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中国财政体制如何处理集权-分权关系,为人们所反复讨论。回顾总结已有的改革,应特别注重由"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所内含的制度变革逻辑。分析1994年以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可陷入似是而非的"因地制宜"论和简单看待中央、地方收入占比高低,而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大局对财政制度规范的客观要求和中央、地方事权合理化这一"源头"问题,处理好扁平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理财法治化与民主化、转移支付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较适当合理的中央、地方收入占比,主要应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变革中自然生成的。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制度 财政运行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岳德军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265个地级市中已有253个地级市实行了市管县体制,管辖着1445个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占县级行政区总数的70%。至2002年,江苏、辽宁、广东、河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共16个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守印
目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业已步入深水区,亟需在指导理念和思路上改弦更张,突出系统性和集成化,以破解深层次要害问题为突破口,致力实现整个财政体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应当遵循系统论原理,在系统认识和把握公共财政体制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找准"短板",突出重点,系统设计,在破解公共财政责任边界的科学界定、财政责权在公共事务部门之间的科学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清晰划分这三大要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财政体制基础环节和横向、纵向全维度的科学化,进而扩展到整个公共财政体系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效的财政制度与管理保障。
关键词:
财政体制 系统论 公共财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勇
分权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词。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权",不仅是"行政系统内"的分权,更重要的是"经济系统间"的分权,即对市场的分权,如逐步放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以及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造等等,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各种分权中,财政分权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正是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使各地方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主体,有了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的经济目标,促进了地方间的经济竞争与财政竞争,才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财政理论更新和发展,首要问题是必须重新认识财政职能。作者结合中西方财政理论,提出了新的财政职能范围,即在满足"四个层次"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同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挥调控作用。判断财政职能作用的大小,必须看财政宏观调控的运用和力度。作者指出,应改革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其调控作用。目前的任务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财政改革步伐,积极推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等项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金峰
城市作为一国人口主要聚居地和经济增长的极点,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城市要保持活力,需要城市财政通过合理的渠道汲取必要的收入,对城市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及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充分的条件。城市财政在整个财政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而逐步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