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4352)
- 2022(3588)
- 2021(3306)
- 2020(2685)
- 2019(6262)
- 2018(5839)
- 2017(11190)
- 2016(5464)
- 2015(5931)
- 2014(5581)
- 2013(5616)
- 2012(5204)
- 2011(4618)
- 2010(5077)
- 2009(5159)
- 2008(3811)
- 2007(2981)
- 2006(2496)
- 2005(2210)
- 学科
- 济(21145)
- 经济(21118)
- 管理(14944)
- 业(13719)
- 企(11994)
- 企业(11994)
- 方法(7075)
- 中国(6230)
- 财(5765)
- 数学(5533)
- 数学方法(5416)
- 农(5108)
- 学(4927)
- 业经(4804)
- 融(4602)
- 金融(4599)
- 理论(4238)
- 贸(4215)
- 贸易(4211)
- 关系(4168)
- 易(4099)
- 制(4055)
- 地方(3724)
- 银(3690)
- 银行(3680)
- 行(3559)
- 务(3550)
- 财务(3537)
- 财务管理(3532)
- 教育(3495)
- 机构
- 大学(74714)
- 学院(73475)
- 济(30700)
- 经济(30164)
- 管理(26838)
- 研究(25526)
- 理学(23260)
- 理学院(23001)
- 管理学(22574)
- 管理学院(22430)
- 中国(19324)
- 财(15191)
- 京(15178)
- 科学(14387)
- 财经(12061)
- 所(12035)
- 中心(11510)
- 经(11115)
- 研究所(10850)
- 农(10808)
- 江(10477)
- 范(10265)
- 师范(10169)
- 经济学(10163)
- 业大(9668)
- 院(9368)
- 北京(9290)
- 财经大学(9220)
- 经济学院(9115)
- 农业(8495)
- 基金
- 项目(50640)
- 科学(40492)
- 研究(38503)
- 基金(37608)
- 家(32587)
- 国家(32309)
- 科学基金(27984)
- 社会(25336)
- 社会科(23986)
- 社会科学(23981)
- 基金项目(19489)
- 省(19025)
- 教育(17963)
- 自然(17252)
- 自然科(16910)
- 自然科学(16906)
- 自然科学基金(16583)
- 划(16258)
- 编号(15117)
- 资助(14147)
- 成果(12900)
- 重点(11633)
- 部(11442)
- 创(11013)
- 国家社会(10891)
- 发(10747)
- 课题(10556)
- 教育部(10279)
- 创新(10186)
- 性(10129)
共检索到11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应帅
肇始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使全球社会再次处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渊薮,至今仍徘徊在复苏边缘。面对危机,各类学者从金融投机、市场供求、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不同立场和角度对其爆发的根源、本质等进行了解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路径。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在市场和现代社会依据资本的逻辑和逐利的本性出发,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就不仅具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是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生矛盾所决定的,因而不改变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就不但不会避免危机,而且危机将会连续地周期性出现。那么,下一次危机在何时,能否预测和应对?马克思曾经对1825年以来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纽新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正经历经济改革的拉丁美洲以及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东欧,脆弱的银行和松懈的政府监管已逐渐威胁到繁荣与稳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殷剑峰
对于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认识似乎还未触及其中的基本机制:储备货币的膨胀和收缩,这将在非储备货币国,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度较高的非储备货币国造成资产价格暴涨、暴跌以及宏观经济扩张、紧缩的效应。上次危机源自日元的膨胀和收缩,而危机的迅速扩大主要是因为亚洲本土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着严重的双重错配。如果发生下次危机,其根源几乎肯定是美元的膨胀和收缩,而国际活跃银行在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双重错配将成为危机扩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泽
本文依据马克思危机理论,指出此次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是美国IT革命后技术创新难以为继,资本深化速度超过技术进步导致的结果。西方国家需要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才能彻底走出这次危机。这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过度依靠财税等手段刺激经济,只能起到延缓经济增长时间的作用,长期中必须关注提高劳动生产率,找到利润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次贷危机 IT革命 马克思危机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琳华 吕艳红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现代金融衍生品为载体的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又反过来拉动了住房抵押贷款发放规模与速度的双重扩张。由于住房有效需求的增长无法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的扩张相同步,使得虚拟资本在自我膨胀的过程中隐含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马克思 虚拟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岩桦 付华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视角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解读,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虚拟化。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资本虚拟化 实体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岩桦 付华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视角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解读,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虚拟化。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资本虚拟化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茂魁 陈丰 吴应宁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学者认为次贷危机产生于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产的过度膨胀。笔者以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将虚拟资本细分为两大类,通过深入探寻这两类虚拟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次贷危机根源于实体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矛盾的结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国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对经济危机的系统阐述。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恶化,充分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值此金融海啸一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经济危机的论述,对于认清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提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若痴 卫兴华
对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从技术层面或运行层面或监管层面去解释,有的从体制层面或制度层面去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从深层次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其根源依然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建伟 徐玉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虚拟资本理论。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以次贷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根源在于经济自由主义或称金融创新的无政府主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 虚拟资本 泡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素 刘璐
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各项经济指标显现出危机已经见底的信号,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刻,思考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马克思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剖析了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并提出后危机时期应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静暖 纪玉山
马克思在揭示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论证中,蕴含着资本对自然力疯狂役使导致自然力危机的思想。资本的贪婪引发自然力递减规律发挥作用,导致自然力短缺性危机的发生;该危机通过削弱生产力的能动作用、减少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耗竭财富的根本源泉从而将触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危机;马克思抑制自然力危机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自然力天然成本补偿的可持续利用思想、自然力跨期优化配置的计划控制思想和自然力复活性解放的制度变革思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