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0)
- 2023(8396)
- 2022(7123)
- 2021(6508)
- 2020(5327)
- 2019(11429)
- 2018(11153)
- 2017(20520)
- 2016(11177)
- 2015(11633)
- 2014(10530)
- 2013(9862)
- 2012(8479)
- 2011(7589)
- 2010(7242)
- 2009(6963)
- 2008(6396)
- 2007(5327)
- 2006(4489)
- 2005(3598)
- 学科
- 济(35200)
- 经济(35158)
- 管理(29646)
- 业(28413)
- 企(22682)
- 企业(22682)
- 方法(15836)
- 数学(14013)
- 数学方法(13841)
- 农(11859)
- 财(10491)
- 学(9918)
- 中国(9644)
- 贸(9439)
- 贸易(9436)
- 业经(9214)
- 易(9210)
- 农业(8031)
- 制(7058)
- 务(6849)
- 财务(6837)
- 财务管理(6829)
- 环境(6731)
- 企业财务(6459)
- 技术(6318)
- 地方(5872)
- 银(5618)
- 银行(5582)
- 划(5465)
- 理论(5297)
- 机构
- 学院(145564)
- 大学(142498)
- 济(54650)
- 管理(53753)
- 经济(53695)
- 研究(49154)
- 理学(47836)
- 理学院(47324)
- 管理学(46251)
- 管理学院(46036)
- 中国(35538)
- 科学(34868)
- 农(34590)
- 业大(29754)
- 京(29214)
- 农业(27370)
- 所(25978)
- 研究所(24411)
- 财(23073)
- 中心(22031)
- 江(20361)
- 财经(19118)
- 农业大学(18754)
- 院(18654)
- 北京(17658)
- 经(17523)
- 范(17259)
- 师范(16926)
- 技术(16597)
- 省(16562)
- 基金
- 项目(110140)
- 科学(85217)
- 基金(79812)
- 家(73985)
- 国家(73399)
- 研究(72653)
- 科学基金(61226)
- 社会(46413)
- 省(44512)
- 社会科(44027)
- 社会科学(44016)
- 基金项目(42743)
- 自然(42483)
- 自然科(41539)
- 自然科学(41525)
- 自然科学基金(40790)
- 划(37695)
- 教育(32983)
- 资助(31383)
- 编号(27853)
- 重点(25554)
- 创(23633)
- 发(23391)
- 计划(23202)
- 部(22395)
- 科研(22361)
- 创新(22121)
- 科技(20920)
- 业(20186)
- 成果(19702)
共检索到195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爱珍 杨宽 王福升 刘国华 刘新华
以遂川县不同比例的上阔下竹混交林Ⅰ(18.6%)、Ⅱ(25%)、Ⅲ(27.5%)和毛竹纯林(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0~6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的排列顺序为Ⅳ(1.04 g·cm-3)Ⅲ>Ⅰ>Ⅱ;土壤有机质由大到小依次为Ⅲ>Ⅰ>Ⅱ>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容重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系;土壤最大蓄水量和蓄水深度均表现为Ⅳ>Ⅲ>Ⅱ>Ⅰ。采用TOPSIS法对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物理结构综合评价,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王新杰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并且增强土壤养分的归还。比较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及林下灌草生物量,探究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土壤结构恢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纯林,其中毛杉林最高;(2)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纯林,毛杉混交林最优;(3)分析相关性发现土壤物理性质与灌木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灌木层相关性高于草本层。所以林下植被与土壤结构关系密切,重视林下植被发育程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地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关键词:
林型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1998年 ,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 ,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 ,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8 34%~ 9 1 6%,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 2 4 8%,2 0 1 %,4 4 7%和 2 74%。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 ,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 ,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 ,杉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以及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都明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的大。表 3参 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奀 罗薇
根据运动草坪基质筛选试验,经过掺入大量有机、无机材料改良的运动草坪根区土壤,在草坪草生长过程中,土壤 A 层迅速分化、发育,土壤结构、容重、孔隙度、粘粒含量等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导水性等方面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良好发展,为草坪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对建设优良运动草坪和建坪后的管理和国内建坪材料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草坪草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赵政阳 李凯荣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冰鹤 姚辰昊 张立蓉 曹国红 刘子剑 米泽明 李校 王兴 董阳 谷建才
【目的】为定量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冀北山地蒙古栎天然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探究放牧干扰作用下的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评价体系。【方法】采集放牧强度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下蒙古栎天然林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及立地条件相同且长期封禁处理的作为对照组(CK)。对各放牧强度的土壤物理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灰色关联度分析来揭示不同放牧强度对蒙古栎天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熵权-TOPSIS法对放牧干扰下的土壤物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土壤中粗粉粒、沙粒、黏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中粉粒、细粉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放牧强度对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并不显著。2)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物理因子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放牧组与其他各放牧组各土壤物理因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所选用的3种评价方法均表现出一致的排序结果:CK> LG> MG> HG。【结论】针对于放牧后对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后得出:轻度放牧会促进林下凋落物的分解并有利于改善林下土壤物理质量,过度放牧会对林下土壤造成不良影响。放牧对林下土壤的影响是多层次的,仍需加强长期监测与深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艳春 杨光 陆乃静 石默杰 刘一 代小琴
【目的】揭示沙区柠条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确定柠条林最适林分密度,为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中段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造林总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相近、密度不同的柠条人工林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分密度为2 880~3 200株/hm~2(Ⅰ)、1 800~2 000株/hm~2(Ⅱ)、1 080~1 200株/hm~2(Ⅲ)、720~800株/hm~2(Ⅳ)的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CK),以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表征林下物种多样性,记录不同林分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冠幅等;用五点取样法在各样地取0~20,20~40,40~60,60~80 cm土层土壤,测定其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通过冗余分析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密度柠条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草本层植物共20种,以菊科植物为主。随林分密度的降低,柠条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impson、Shannon-Wiener、Margalef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均表现出林分Ⅲ>林分Ⅳ>林分Ⅱ>林分Ⅰ>CK,各林分Peilou均匀度指数与CK无显著差异。(2)柠条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以林分Ⅲ最高,分别为5.10%,30.77%,19.16%,土壤体积质量在不同密度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在0~40 cm与40~8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3)各密度柠条人工林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总体较大。(4)不同密度柠条人工林综合评价结果为林分Ⅲ(2.276)>林分Ⅳ(1.261)>林分Ⅱ(0.294)>林分Ⅰ(-0.815)>CK(-3.017)。【结论】1 080~1 200株/hm~2为研究区柠条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物理性质恢复的适宜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强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张君 李金功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地表无雪期间,使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通量测量仪器测量定不同采伐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深5 Cm处温、湿度,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轻度采伐15%、中度采伐25%、重度采伐50%。结果表明:采伐使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降低。不同采伐强度处理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在研究的第1年与第2年,轻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要显著高于轻度采伐处理和重度采伐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P<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茂金 闫文德 李树战 赵大勇 多祎帆
为了解不同碳输入对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马尾松+樟树混交林不同处理(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去根添加凋落物、去根去除凋落物)下的土壤氮矿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土壤累计净氮矿化量为添加凋落物(12.10 mg/kg)>去根添加凋落物(6.03 mg/kg)>去根(0.96 mg/kg)>去除凋落物(-0.46 mg/kg)>去根去除凋落(-0.63 mg/kg);NH4+-N、NO3--N含量在培养前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培养后,NH4+-N含量在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去根去除凋落物4种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之间N...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 氮矿化 树脂芯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沈微
采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和与之配套的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观测样地不同强度择伐后,测定林地生长季土壤分室呼吸速率以及10cm土深处的温度和湿度,探讨生长季土壤各分室呼吸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土壤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观测期内枯枝落叶层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与采伐强度呈二次相关的关系(R2=0.806);根系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逐年变化较复杂,差异较大,观测期内根系呼吸速率均值与采伐强度亦呈二次相关的关系(R2=0.415);矿质土壤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采伐强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 王新杰 王廷蓉 武文昊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关键词:
皆伐 炼山 整地 杉木林 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道中 花可可 郭志彬
【目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生产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无机肥与牛粪、猪粪和小麦秸秆长期配合施用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培肥改良砂姜黑土、提升砂姜黑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2年建立在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牛粪、猪粪、秸秆等不同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土壤容重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评价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结果】长期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大豆产量持续下降,平均年降低分别为39.0和70.9 kg·hm-2,25年后产量在极低水平波动。单施无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小麦产量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