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4)
2023(2445)
2022(1905)
2021(1778)
2020(1300)
2019(2713)
2018(2308)
2017(4455)
2016(2462)
2015(2628)
2014(2430)
2013(2338)
2012(2180)
2011(1883)
2010(1905)
2009(1795)
2008(1894)
2007(1588)
2006(1495)
2005(1488)
作者
(6156)
(5249)
(5177)
(5037)
(3291)
(2480)
(2408)
(2110)
(1993)
(1825)
(1736)
(1736)
(1723)
(1705)
(1678)
(1634)
(1547)
(1525)
(1455)
(1349)
(1324)
(1304)
(1240)
(1204)
(1202)
(1160)
(1148)
(1089)
(1075)
(1070)
学科
(8617)
经济(8605)
管理(8591)
(7611)
(7017)
企业(7017)
(3843)
(3298)
(3201)
中国(3117)
方法(3086)
(2744)
(2730)
财务(2730)
财务管理(2724)
企业财务(2663)
业经(2642)
数学(2451)
数学方法(2403)
工作(2286)
体制(2241)
(1846)
金融(1846)
(1814)
银行(1813)
(1771)
农业(1769)
(1755)
(1744)
(1714)
机构
大学(33350)
学院(32203)
(12904)
经济(12601)
研究(12407)
管理(12236)
理学(10582)
理学院(10470)
管理学(10285)
管理学院(10209)
中国(9794)
(7400)
(6650)
科学(6215)
中心(5736)
(5575)
财经(5536)
(5075)
研究所(4928)
(4864)
(4792)
(4702)
(4504)
师范(4470)
财经大学(4246)
北京(4138)
业大(3970)
经济学(3970)
研究院(3868)
(3852)
基金
项目(22201)
科学(17923)
研究(17426)
基金(16730)
(14779)
国家(14638)
科学基金(12486)
社会(12107)
社会科(11398)
社会科学(11393)
基金项目(8082)
教育(8048)
(7813)
自然(6969)
(6856)
自然科(6802)
自然科学(6798)
编号(6725)
自然科学基金(6680)
资助(6195)
成果(6108)
国家社会(5568)
(5291)
重点(5256)
(5214)
(4860)
课题(4858)
教育部(4730)
(4484)
(4431)
期刊
(15317)
经济(15317)
研究(10481)
中国(8135)
(6532)
学报(5591)
科学(5110)
(5104)
管理(4912)
大学(4709)
教育(4605)
学学(4408)
(4136)
金融(4136)
农业(3353)
财经(2969)
(2571)
(2569)
社会(2379)
经济研究(2366)
技术(2255)
业经(1995)
问题(1923)
社会科(1893)
社会科学(1893)
国际(1840)
(1814)
财会(1807)
会计(1737)
业大(1627)
共检索到53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若磊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可从诸多角度加以解读,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困惑或许是要追问,一桩小事为何能够借助上访搅动得整个体制不得安宁。影片借此折射出的是古往今来中国国家治理逻辑中一直存在的三个相互勾连的根本问题。首先是稳定的逻辑,其内在于天命观和追求绩效合法性的卡理斯玛权威之中,因此对于统治风险高度重视。其次,维持稳定借助的是乌纱帽的控制,即中央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的选官机制。最终,二者背后贯穿的是大国治理中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两难选择,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本困境。上访的难题正源于这三个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京平  
稳定与效率面临两难选择刘京平改革初期,经济特区、合资经营、海外投资、自营外贸、私有企业、证券市场等国内诸多经济领域尚属空白状态,率先进入这些领域开拓的地区、企业、个人无不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来参与改革实践的人们也接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饶静  叶敬忠  谭思  
与农民通过上访进行维权抗争不同,"要挟型上访"是农民通过上访来胁迫基层政府介入其利益纠纷,从而实现其不合理的要求和利益主张。其发生原因包括压力型信访治理制度、乡镇政府权威弱化、村落权势阶层兴起、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不畅。但"要挟型上访"仍是遵循底层政治逻辑的日常抵抗形式。它是农民对在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的同时,没有建立良好的法治精神、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缺乏公正、公平的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下的日常抵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家和  
货币供给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货币扩张可能会对本币汇率产生贬值的压力 ,或者引起泡沫经济 ,从而对一国经济产生有害的影响。征收铸币税可以有效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因扩张货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高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对 1997年以来我国发生的汇率超稳定现象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后 ,对铸币税、货币扩张与汇率超稳定所带来的两难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既有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也有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首先界定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结合历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原生性和次生性的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聚焦风险源形成、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关键环节,深入解剖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个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内部因素激发—政治权威直接受损—群体行为失序—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而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外部因素诱发—政治权威间接受损—群体心理催化—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因此,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精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整体性思维、全局观念。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需精准识别与精准治理,并运用差异措施进行防范预警和精准施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永亮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在集体组织内部的成员都有“天赋资源权”,即“成员权”——只要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他(她)就有权获得一份应属于他(她)的土地。因此,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这必然引发土地的持续调整。但稳定农地使用权,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一个基本取向。如何解决农地“稳定”与“不得不调”的两难境地呢?对此,本文提出了“虚拟土地”这一概念,以期对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从历史上考察,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充当最后贷款人,客观上使其具有了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金融调控出现了明显变化,逐步向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方向发展,金融监管则出现了"去央行化"的趋势,使中央银行失去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手段。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很多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新因素,要求中央银行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金融稳定给予更多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主要经济体加快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协调配合提供了新思路。如果将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的视野,就有可能在金融调控中二者兼顾,建立起新的金融调控范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简锦恩  
在逻辑上,金融稳定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都一直在没有严谨定义金融稳定的逻辑基础上研究和推行维护金融稳定。如此逻辑缺陷必然从基础上制约和削弱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安排。对此,本文定义了金融稳定、划分了维护金融稳定的逻辑层次、论证了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基于金融稳定考量的策略布局,一个国家如何保障金融稳定,也成为经济学家近年来热心研究的重要题材。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德旭研究员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机,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对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的百家争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佩  黄振华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利民  
农地产权的制度性安排是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体制相一致的,体现了单一制国家中政治上集权行政上分权的必然特性。由于受宏观政治结构环境的影响,农地产权安排的三元结构在实际的运行中最终倒向了二元结构。这种倒向一方面进一步削弱了农户的博弈能力,另一方面则增生了赢利型经纪,从而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分层与分化,并增加底层民众持续的利益表达行动的冲动。因此,在农地产权制度调整的同时,进行宏观的结构性变迁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准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佩  黄振华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榕  
今天是星期天,来开会之前,我给我的孩子——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布置了两项家庭作业:做一张数学练习卷,一张英语练习卷,题目来自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教辅书。作为从事教育出版的编辑,又是小学生家长,讨论今天这个议题,我的思路很矛盾。一方面,我非常希望孩子能从自己的意向、兴趣出发,有更多的时间、更自由的空间做喜欢做的事;但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我确实也不敢让孩子懈怠, 不敢放松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就目前来说,社会选择还是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尺度的,考重点高中、考大学, 都要衡量学业水平,所以作为家长,我感到有责任督促孩子,帮助孩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春林  张新文  
20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以调节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关系的项目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的同时,项目制亦能有效地将科层制体系内外的资源集中动员起来。本文试图分析项目制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的过程,认为项目制是依附在科层制体系上的另一套政府运行机制,正是由于依附的特征,使各级政府的政策意图都能融入项目制当中,形成项目制运行过程中的府际互动,推动项目资源在科层制体系中的有序流动。但即便如此,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项目制所表现出的依附、互动特征在保证项目制生存的同时,也把项目制推向两难困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体现了现代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其制度逻辑及其有效性。鉴于时空境遇变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需要应对传统因素和国际局势的双重考验,由此,应以开放系统的视野分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切实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落定于共治。当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以主体权利确立战略根基、以合作行动凝聚战略共识、以变革创新提供战略支撑,由此确立和夯实现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有效性的基点,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