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5)
- 2023(9454)
- 2022(8498)
- 2021(8103)
- 2020(6820)
- 2019(15931)
- 2018(16038)
- 2017(30710)
- 2016(16879)
- 2015(18983)
- 2014(19014)
- 2013(18857)
- 2012(17222)
- 2011(15305)
- 2010(15265)
- 2009(13598)
- 2008(13014)
- 2007(11215)
- 2006(9640)
- 2005(8218)
- 学科
- 济(61779)
- 经济(61712)
- 管理(47794)
- 业(44205)
- 企(37279)
- 企业(37279)
- 方法(30516)
- 数学(26330)
- 数学方法(26025)
- 农(16384)
- 中国(15616)
- 财(15572)
- 学(15383)
- 业经(14214)
- 地方(12941)
- 制(12735)
- 理论(11207)
- 银(11068)
- 银行(11015)
- 农业(10986)
- 贸(10955)
- 贸易(10950)
- 和(10802)
- 易(10626)
- 行(10491)
- 融(10260)
- 金融(10259)
- 技术(10217)
- 环境(10181)
- 务(10167)
- 机构
- 大学(233559)
- 学院(231396)
- 管理(95368)
- 济(85633)
- 经济(83536)
- 理学(83003)
- 理学院(82102)
- 管理学(80671)
- 管理学院(80276)
- 研究(76617)
- 中国(56379)
- 科学(50333)
- 京(49843)
- 农(38916)
- 所(38814)
- 财(38769)
- 业大(37192)
- 研究所(35793)
- 中心(35008)
- 江(32813)
- 财经(31568)
- 北京(31534)
- 农业(30912)
- 范(30220)
- 师范(29888)
- 经(28779)
- 院(28437)
- 州(26976)
- 技术(25589)
- 师范大学(24304)
- 基金
- 项目(166233)
- 科学(128863)
- 研究(120162)
- 基金(119047)
- 家(104823)
- 国家(103968)
- 科学基金(88322)
- 社会(72605)
- 社会科(68681)
- 社会科学(68660)
- 省(64992)
- 基金项目(64305)
- 自然(59423)
- 自然科(57992)
- 自然科学(57975)
- 自然科学基金(56906)
- 划(55647)
- 教育(54630)
- 编号(49640)
- 资助(49296)
- 成果(39840)
- 重点(37117)
- 部(36277)
- 发(34909)
- 创(34491)
- 课题(33792)
- 科研(32325)
- 创新(32121)
- 计划(31055)
- 项目编号(30926)
共检索到327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江平 温静雅 贺达 侯轶群 胡望斌 曹晓红 陈小娟 陈凯麒 常剑波
过鱼设施过鱼效果监测评估可为设计的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调研、区域性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国内外上行过鱼设施监测研究与评价状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了当前监测研究的技术指标、方法及发展状况。欧美国家在1960s至1980s启动了上行过鱼效果的系统监测评价工作。围绕鱼道有效性和过鱼效率两个指标,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相关监测研究。指标与方法因河流纬度、鱼类区系、设施类型以及国家(区域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区域性特征和属地化发展。国内过鱼效果监测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大批过鱼设施建设的完成,过鱼效果将成为关注的重点。国外成果可为国内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但需根据国内外河流鱼类区系,设施运行条件、工作积累等多方面的差异,制定适宜的监测评价目标与方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晓 高雷 王珂 欧阳珊 吴小平 刘绍平 陈大庆 万迪文 段辛斌
为了解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效果,采用张网法和截堵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4月、2020年8月对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过鱼效果开展季度调查。鱼道内共采集鱼类4605尾,计42种,隶属于4目、9科、34属,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长范围为2.3~48.5 cm,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数量比分别占总数的17.24%、14.26%、6.86%、5.78%、4.89%。鱼道内洄游性鱼类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鳗鲡(Anguilla japonica)。鱼类的过鱼数量呈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过鱼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2.23%;冬季过鱼数量最少,占总数的11.69%,影响过鱼的主要因素为水温和水位。有42种鱼通过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入口,与其他鱼道相比,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种类较多。研究结果可为鱼道优化与有效运行提供参考数据,对保护赣江渔业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峡江水利枢纽 鱼道 过鱼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晓 余英俊 魏永才 洪亮 张永年 石小涛 吴睿
为研究涵洞式鱼道的内部结构对鱼道水力特性和过鱼性能的影响,利用FishXing软件对江西昌栗高速公路涵洞的过鱼障碍进行了预测与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涵洞内部结构的水力特性优化方案。改造后的涵洞鱼道监测数据证实,通过在内部铺设高低相间的堰式挡板系统,能够将涵洞池室内的水流速度相对平滑涵洞提升约30%,同时相邻池室间的水位差也整体下降。不同体积流量下涵洞鱼道过鱼效果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结果显示,草鱼的成功通过率要明显高于鲫和鲤,其值分别为50%,26. 41%和7. 6%;涵洞的水流流量由0. 378 m3/s增至0. 429 m3/s,草鱼上行至涵洞上游入口处的平均所需时间和最短时间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鲫平均消耗时间则延长了35. 15%,同时草鱼和鲫的折返率也有小幅上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饶洋辉 叶良 常红旭 程洁
新话题监测是话题检测与跟踪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对于事件层的新话题监测,主要阐述基于聚类的方法,包括文档的向量化表示以及文档聚类。对于句子层的新话题监测,重点介绍基于问答系统的方法,包括问题表述与预处理、相关句子检索以及新颖句子检测。并对新话题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话题监测 聚类 问答系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昌永华 汤伏生
本文综述生长激素基因、抗冻蛋白基因和珠蛋白基因转移研究进展,并对外源基因的整合、表达和遗传以及基因转移方法、应用前景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经文 王从锋 刘德富 周家飞 熊锋 赵萍
于2013年4月、6月及8月,在葛洲坝一、二号船闸上下闸首断面及闸室内,利用DIDSON声纳定点探测方法,对船闸上下行鱼类数量进行探测记录,并同步进行水质水动力现场监测,研究船闸过鱼现状及规律。结果表明:船闸天然情况下存在一定过鱼能力,附加一定的改进措施,船闸可能成为通航与过鱼功能合一的新型过鱼建筑物。船闸过鱼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鱼类在夜晚时段表现的更为活跃,且在不同季节有选择相对适宜温度活动的趋势,而两船闸间下闸首天然鱼类通过量无显著差异。6月由于水温条件适合,且处于禁渔期末,鱼类大量繁殖,过鱼数量最大,4月及8月过高及过低的水温均不利于家鱼繁殖,过鱼相对较少,且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另外不同...
关键词:
葛洲坝 船闸过鱼 时空特性 DIDSO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翊华 窦忠英
对B超在母羊早期妊娠诊断、母羊怀胎数判定、母羊妊娠日龄预测、胎儿发育监测和胎儿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超声断层扫描是目前最迅速、最安全、最直观、最有效的母羊妊娠监测手段;对腹壁探查和直肠探查结果进行的对比和总结认为,配种后50~100d是通过腹壁探查进行母羊妊娠诊断的最佳时期,配种后30~30d是通过直肠探查诊断母羊妊娠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
B超 羊 妊娠监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明洲 沈明霞 丁永前 杨晓静 周波 王志国
畜牧信息主要包括养殖环境信息、动物行为信息及健康指标信息。准确高效地采集养殖环境参数是反馈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是为动物构建良好生存环境的前提。动物行为是动物生理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动物行为监测、分析有利于及早发现疑似发病牲畜个体,降低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人工观察方式监测畜牧信息,主观性强且精度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畜牧信息监测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阐述了音频分析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射频标识(RFID)技术在畜牧信息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智能化畜牧信息监测的后续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草原植被长势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领域,它能从宏观上揭示草原的生长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草原科学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目前长势监测主要利用遥感的方法,即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方法有同期对比法、植被生长过程曲线法、直接监测法。本文在总结草原长势监测进展与方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监测中过分依赖NDVI、不区分草原类型而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监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监测中选用适宜植被指数、监测方法,分区域、分类型的监测长势,提高监测精度,将长势监测与草原产草量、生产力结合,为牧民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草原 长势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纪华 李存军 刘良云 黄文江 赵春江
当前中国对优质农作物有巨大需求,部分优质农作物产品供不应求或依赖进口。通过监测作物生长过程而进行调优栽培,优化作物分类收获、分级收购加工体制,提高作物品质监控水平是保证作物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品质信息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多种作物的品质遥感监测预报研究最新进展,归纳了作物品质遥感监测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作物品质遥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作物 品质 遥感 监测预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文 郭学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诗吉 周立旻 郑祥民
太阳总辐照度(TSI)变化是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TSI的监测与重建是研究太阳活动驱动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回顾了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的TSI监测历程及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和地外天体信息重建TSI的研究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现有的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TSI监测资料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中TSI的变化幅度很小,不足以引起各种记录中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但太阳物理领域迄今尚未完全解译TSI变化的物理过程,加之TSI监测资料所限,难以判定其过去或未来的变幅,需整合现有3种主要的数据合成方法,并继续坚持TSI长期监测。此外,还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地外天体信息反演等新方法重建过去太阳活动所造成的TSI变化,以获得长周期TSI变化序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严昌荣,徐振剑
土壤水分是土地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监测与模拟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监测、空间变异和预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水分研究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3S”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实现土壤水分监测的实时化、网络化,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国内同类工作相对滞后;地统计学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但多局限于相对小的空间尺度,对大尺度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及其变异性研究还有待深入;已有模拟模型各有长处与不足,以“3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为手段,应用非参数化方法建立综合性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将是土壤水分模拟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监测 空间变异 模拟 进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忆金 曹树金 陈少驰 陈珏静
从网络舆情理论研究、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技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实践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归纳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的技术流程,综述了与网络舆情监测密切相关的论题如网络舆情的概念、产生与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的特征与影响、网络舆情的主体与媒介、网络舆情模式识别、基于内容挖掘的舆情监测与分析核心技术、舆情监测系统与应用等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试图指出发展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奎 武佩 宣传忠 于文波 苏赫
放牧家畜牧食信息包括位置、运动状态、牧食行为、采食量及采食时空分布等信息。牧食信息的自动监测,对草畜平衡、精准畜牧生产、动物科学和草地科学研究、福利化养殖和减少牧民经济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自动监测家畜的牧食行为、采食量和采食量时空分布,依据所用信号或方法的不同,分别详细阐述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基于声学方法监测家畜牧食行为和估测采食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自动监测家畜牧食信息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