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9)
2023(11760)
2022(10386)
2021(9780)
2020(8061)
2019(18462)
2018(18435)
2017(35530)
2016(19178)
2015(21399)
2014(20901)
2013(20474)
2012(18304)
2011(16384)
2010(16129)
2009(14822)
2008(13881)
2007(11794)
2006(10117)
2005(8499)
作者
(53028)
(43745)
(43513)
(41273)
(27769)
(20958)
(19709)
(17263)
(16525)
(15531)
(14946)
(14527)
(13592)
(13508)
(13403)
(13327)
(13201)
(13005)
(12382)
(12361)
(10865)
(10497)
(10396)
(9939)
(9808)
(9683)
(9668)
(9588)
(8755)
(8726)
学科
(71486)
经济(71405)
管理(54928)
(50902)
(42974)
企业(42974)
方法(34616)
数学(29873)
数学方法(29535)
(19133)
中国(18449)
(18424)
业经(16589)
(15759)
地方(14390)
(13480)
贸易(13474)
(13066)
理论(12979)
农业(12826)
(12191)
(12006)
环境(11947)
(11931)
财务(11867)
财务管理(11847)
技术(11843)
企业财务(11163)
(10526)
银行(10493)
机构
学院(260793)
大学(260371)
管理(106751)
(98867)
经济(96620)
理学(93660)
理学院(92692)
管理学(91024)
管理学院(90583)
研究(81759)
中国(59322)
(54191)
科学(52422)
(44804)
(39965)
(39359)
业大(39358)
中心(37326)
财经(36732)
研究所(36729)
(36062)
(35264)
师范(34950)
北京(33697)
(33441)
农业(30867)
(30097)
(29895)
经济学(29071)
师范大学(28041)
基金
项目(186607)
科学(146725)
研究(137827)
基金(134829)
(116736)
国家(115770)
科学基金(100225)
社会(85775)
社会科(81228)
社会科学(81209)
(73607)
基金项目(72522)
自然(65634)
自然科(64098)
自然科学(64083)
教育(63484)
自然科学基金(62888)
(61573)
编号(57525)
资助(54807)
成果(45448)
重点(41220)
(40580)
(39217)
(39215)
课题(38600)
创新(36424)
项目编号(35878)
科研(35659)
教育部(35058)
期刊
(104045)
经济(104045)
研究(74217)
中国(44188)
学报(40866)
科学(37422)
管理(37369)
(35558)
(32795)
教育(30779)
大学(30642)
学学(28756)
农业(25433)
技术(22207)
(19243)
金融(19243)
业经(18843)
经济研究(17086)
财经(16768)
图书(15117)
(14185)
科技(13374)
理论(13300)
问题(13123)
(12490)
实践(12450)
(12450)
商业(12012)
技术经济(11938)
现代(11699)
共检索到361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刚  
在近20年中,中国的高官腐败现象愈发普遍。与普通官员相比,由于高官享有更大的权威,因此,高官腐败可能会对其他官员产生更强的示范效应,进而促进腐败行为的扩散。文章以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中国的官员腐败率在各省之间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并且这种传染效应主要来自高官腐败的示范效应。上述发现说明,频繁的高官腐败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可能是造成中国官员高腐败率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因此,有效反腐败策略的一个重点,可能是加强并完善对高级别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徐现祥  
遏制腐败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是当前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1998—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实证发现,高官落马显著地抑制了地区腐败程度。这种效应是显著的,在考虑了时间滞后性、地方常规反腐力度等方面的干扰因素之后,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高官落马形成了一种震慑效应,从而使得地方官员减少了腐败与违纪活动。这种震慑效应具有地理邻近的空间外溢性,而其发挥又具有条件性,以一定程度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为基础。本文的发现对于理解官员行为与反腐败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耿紫珍  王艳粉  唐慧利  单春霞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悖论领导行为通过提升下属中庸思维激发其创造力的涓滴路径,并结合资源保存理论探究情境因素(差错管理氛围)和下属特征(进取型/防御型调节焦点)在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基于纵向问卷调查得到的248份配套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悖论领导行为提升下属中庸思维;悖论领导行为的积极效应通过中庸思维的中介作用涓滴至下属创造力;组织差错管理氛围越浓厚,或者下属进取型调节焦点越高,悖论领导行为通过中庸思维作用于下属创造力的涓滴效应越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岳军  施华康  
政府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其掌握着巨大的行政资源和强有力的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应产生了政府官员寻租的现象。本文从成本收益,风险偏好以及寻租信号内部化角度进行分析,并应用腐败与寻租的基本模型,从预防和监管角度出发,得出腐败治理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德鲁·施莱弗  罗伯特·维什尼  孔雁  
文章就腐败问题提出了两个论点。第一,政府机构和政治进程的结构是决定腐败程度的关键因素。软弱的政府因对其附属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了较高程度的腐败。第二,与税收相比,腐败的非法性和隐蔽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扭曲,代价也更大。这些结论说明了为什么在一些欠发达国家,腐败程度如此之高,给发展带来的代价如此之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南旭光  
企业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可分为两类: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负责信贷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两种类型的腐败在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因而具有减少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淑琼  徐辉  
《腐败的学校》是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关于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学校腐败的调查报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学校腐败的最新定义,特别是具体了解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教师行为、薪水外教育支出、考试、信用和认证、私人辅导等最易滋生学校腐败行为的几个方面的腐败表现以及世界各国反学校腐败的经验。由此可以认为,学校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不能轻易地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区分出哪些国家腐败情况更加严重;滋生学校腐败的原因很多;在治理学校腐败行为时,所采取的措施应当系统化,全社会都应该为治理学校腐败而努力。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学习国际经验,防范和治理学校腐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树广  陈叶烽  
腐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大毒瘤而普遍存在于各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破坏社会正义且阻碍经济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腐败本质的认识仍然是滞后的,流行的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不足以为反腐败实践提供足够的指导。腐败本质上表现为一定群体的社会困境问题。在经典的贿赂博弈实验背景下,本研究使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当群体面临"集体失败"风险的腐败决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实验中普遍的腐败行为导致群体陷入平均收益低于无腐败收益的"腐败的悲剧"。本文还对性别、风险态度、信任水平、腐败信念、亲社会性等个体特征在腐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雷  王乐  
对于企业向官员行贿动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帮助而主动行贿,二是企业在威胁逼迫条件下的被动行贿。文章从企业在应对政府和应对市场两项事务间的权衡出发,构建企业绩效与腐败强度间的二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发现企业腐败是一种主动行为,腐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政治关系以获取相应回报。运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二次项回归模型显示出绩效与腐败强度间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文章得出了企业的"最优"腐败程度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锋  
腐败的控制问题一直备受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但已有研究大多将研究范围限定在特定区域内,而忽视本区域腐败对相邻区域腐败的传染作用。文章在探讨腐败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邻居效应变量,用以测度相邻省份的腐败对本省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本省的腐败程度明显受到相邻省份腐败程度的正向影响。此结果对于我国控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南旭光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为经济学家普遍认同,但是由于腐败的存在,这一问题变得比较模糊。为了研究公共投资、腐败和经济增长及其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构建了由关于经济增长、公共投资、腐败和私人投资四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并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观测的面板数据。结论是:腐败增加了公共投资的水平,但是只有低腐败水平的国家才能享受到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回报,而对于高腐败水平的国家,公共投资的效率因为腐败的存在而降低,以致于公共投资无法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姜树广  李成友  
认识腐败的微观决定因素是有效的反腐败实践的基础。女性与男性相比在多种经济决策中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那么女性与男性相比谁更易腐败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对性别与腐败的经验和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部分研究结果中女性的腐败倾向低于男性或高的女性政治参与率与低的腐败水平相关,但是另一些研究结果则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深入地探查性别的腐败倾向差异与风险态度、社会偏好以及具体的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腐败的性别研究带来更有价值的发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尘子  
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防范和根除特殊利益集团是净化国家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特殊利益集团获取的非正常、不合法、不合理的利益本身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个体腐败,这种大规模集体腐败的危害要严重得多。特殊利益集团腐败植根于领导者狭隘的执政基础及其资源和利益分配体制机制的不均状态,因此,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思想文化层面打好治理特殊利益集团腐败的组合拳,从源头上根除特殊利益集团腐败的土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覃琳  陆正飞  袁淳  
本文借助十八大掀起的一系列反腐行动作为外生冲击,通过观测上市公司商旅招待费在反腐败前后的变化水平,在控制相关因素后能在一定效用范围内识别出企业的腐败水平。为了有效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市场反应模型和DID模型系统地检验了腐败对于微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十八大的召开给腐败严重的企业带来了更积极的市场反应;(2)反腐败能提高企业绩效,并且这种效应在政府干预严重的区域更显著;(3)渠道效应研究表明,反腐败通过加快资产周转率,缩短经营周期,优化投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这些中介渠道,最终作用于企业的绩效表现。本文为反腐败的实施成效提供了微观角度的实证证据,并系统性地验证了腐败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梅新育  
美国《外国腐败行为法》评析(下)梅新育三、美国《外国腐败行为法》与反跨国贿赂政策的争议及实践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必然会影响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为方式,并可能进而接间影响其国际竞争力。《外国腐败行为法》对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如何这一问题,几乎自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