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5)
2023(13354)
2022(11015)
2021(10304)
2020(8731)
2019(19355)
2018(18942)
2017(35988)
2016(19170)
2015(21409)
2014(20796)
2013(20628)
2012(18820)
2011(16965)
2010(17153)
2009(16628)
2008(16799)
2007(15256)
2006(13647)
2005(12737)
作者
(52163)
(43822)
(43650)
(41246)
(27958)
(20651)
(19501)
(16677)
(16486)
(15627)
(14983)
(14840)
(14339)
(14036)
(13561)
(13123)
(13023)
(12690)
(12594)
(12419)
(10969)
(10486)
(10359)
(10006)
(9853)
(9747)
(9747)
(9637)
(8697)
(8541)
学科
(86884)
(86511)
经济(86376)
(80522)
企业(80522)
管理(76831)
方法(35284)
业经(30919)
(30054)
(27126)
数学(25670)
数学方法(25511)
中国(24440)
(22577)
(21449)
财务(21432)
财务管理(21407)
技术(20543)
企业财务(20289)
农业(19211)
(16843)
(16503)
(16492)
(16436)
贸易(16421)
(16062)
理论(16027)
(15304)
体制(14689)
(14435)
机构
学院(279871)
大学(274928)
(127259)
经济(125149)
管理(113349)
理学(96517)
理学院(95572)
管理学(94558)
管理学院(93994)
研究(91589)
中国(75853)
(62082)
(57635)
科学(49450)
财经(48288)
(44047)
(43905)
(42755)
中心(41131)
(39730)
经济学(39320)
研究所(39035)
北京(36869)
财经大学(35585)
经济学院(35273)
业大(33784)
(33256)
商学(33141)
(33074)
(32832)
基金
项目(175624)
科学(142750)
研究(134274)
基金(131520)
(111995)
国家(111001)
科学基金(98093)
社会(90980)
社会科(86476)
社会科学(86459)
基金项目(69321)
(67412)
教育(59989)
自然(59854)
自然科(58502)
自然科学(58488)
自然科学基金(57597)
(54992)
资助(53001)
编号(51618)
(42742)
成果(41261)
(40455)
(39747)
创新(38994)
重点(38912)
国家社会(38796)
(38505)
(38455)
课题(35886)
期刊
(149255)
经济(149255)
研究(87803)
中国(58971)
(52266)
管理(49602)
(38600)
科学(36506)
学报(32457)
(28750)
金融(28750)
大学(26927)
农业(26583)
学学(25497)
财经(25400)
技术(25230)
业经(25130)
教育(24840)
经济研究(23825)
(22086)
问题(19103)
(17110)
(16882)
技术经济(16542)
世界(16029)
国际(14769)
现代(14028)
财会(13703)
(13369)
科技(13353)
共检索到434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有良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上游垄断的角度对此提供一种新颖的解释,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游垄断不但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显著降低了创新密集度。检验了上游垄断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另外,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非进口企业的创新活动,但对进口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最后,进一步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上游垄断对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有良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上游垄断的角度对此提供一种新颖的解释,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游垄断不但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显著降低了创新密集度。检验了上游垄断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另外,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非进口企业的创新活动,但对进口企业的抑制效应较弱。最后,进一步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上游垄断对企业创新持续时间的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缩短了企业创新持续时间,其中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的缩短作用要明显小于民营企业,对进口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的缩短作用要明显小于非进口企业。本文研究的重要启示是,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格局和强化上游市场竞争可以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树龙  葛健  刘玉斌  
中国工业部门下游市场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基本实现了自由竞争,但上游原材料市场或中间产品市场垄断依然明显,这势必会通过中间品投入影响到下游企业创新。考虑到下游企业可通过进口中间品来缓解上游垄断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把下游企业进口、上游企业市场垄断和下游企业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上游垄断抑制了下游企业创新;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上游垄断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或者中间投入品价格,进而抬高下游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小企业创新,而对大中型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上游垄断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外资企业创新也无影响,却显著阻碍了民营企业创新;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进口缓解国内中间品价格上涨给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进  刘灿雷  
本文借鉴AntrAs等(2012)提出的最新方法,从价值链上下游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垄断上游行业的现象进行了测算,并刻画了其动态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企业数据库和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方法,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动态性方面,考察了国有企业垄断上游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垄断上游行业阻碍了整体的技术进步,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得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并挤出了高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因此,推动上游行业的"去管制"和市场化改革,从而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云龙  吕越  
从产业关联的视角来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体现在下游行业,上游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贸易利得。本文构建了可用于分析上游垄断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2006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上游垄断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并基于2003年国资委成立这一外生冲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上游垄断程度会显著降低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进一步的,上游垄断会通过抑制研发创新、促进中间品进口和抑制投资降低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其次,上游垄断对加工贸易企业、资本密集型和价值链分工位于相对上游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上游国有垄断会降低下游民营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海鹏  房帅  王文姝  
借助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上游垄断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在考虑指标测量误差、同时期的政策改革效应、样本选择、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干扰计量回归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上游垄断可以通过提高中间品国内外相对价格、减少本土中间品种类、降低中间品质量三个作用渠道阻碍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游垄断会显著降低从事非加工贸易、低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对从事加工贸易、高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樊宇杰  
上游垄断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一方面,对上游垄断这一新兴指标的测算方法以及现有关于上游垄断与企业创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梳理出了该效应的三条中间影响渠道:上游垄断通过中间品价格、中间品种类以及中间品质量抑制企业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香  何有良  
本文深入考察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规模。进一步考察上游垄断影响企业出口规模的潜在机制,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降低了出口概率,此外其对出口产品种类、出口范围、出口数量与价格均产生了明显的降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但对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抑制作用较弱;上游垄断对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抑制作用随着加工贸易程度的提升而减弱;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非进口企业的出口规模,但对进口企业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还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上游垄断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关系,发现上游垄断显著缩短了企业出口的持续期,并且该效应在不同特征企业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春  
使用苹果公司上游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公司破产案例构建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企业垂直关系所涉及的专用资产、买方垄断以及关系资本3个要素。根据模型得到上游企业创新投入随着企业事前专用资产投入的增加而降低;上游企业创新投入随着自身讨价还价能力增强、买方垄断势力度下降、买卖双方关系资本增加而增加4个推论。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推论进行验证。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发现,上游企业创新投入力度与专用资产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合作历史以及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上游供应商规模增大背后,买方企业相对垄断势力度的降低和企业相对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将导致上游供应商创新投入增加。OLS统计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游供应商专用资产投资与其创新力度显著负相关;合作时间表示的关系资本与上游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谭静  张伟  
依托产业链实现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对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内竞争,而产业链垂直关系下的市场结构对企业从生产到商业化变现的创新过程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企业专利数据库,实证研究上游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净促进作用,包括增加生产技术创新即专利申请,及商业化变现阶段创新即新产品产值。(2)从正负两方面解释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是负向来看,上游垄断通过提高下游企业中间品投入成本、增强融资约束,制约下游企业创新。二是正向来看,倒逼机制推动下游企业创新,具体包括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倒逼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生存能力;强化企业创新利润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激励。(3)异质性分析发现,上游技术垄断增强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而上游行政垄断则显著抑制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由此得到打破上游行政垄断,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上游技术垄断;对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下游企业融资约束解困等三方面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贵东  
本文利用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垄断势力的测算,主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垄断行为。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垄断企业总体表现为创新型垄断。但不同类型的垄断企业存在一定差异,含国家资本金的垄断企业较未含国家资本金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较未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寻租,主营业务收入低的垄断企业较主营业务收入高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寻租。同时,在主营业务收入高的垄断企业中,既含国家资本金又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在主营业务收入低的垄断企业中,含国家资本金但未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寻租。本文还发现,含国家资本金的企业,其TFP总体低于未含国家资本金的企业,随着国家资本金占比的增加,企业TFP呈现先跳跃性增长、再缓慢减少的趋势。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生产率悖论",随着出口密度的增加,企业TFP同样呈现先跳跃性增长、再缓慢减少的趋势。因此,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垄断企业实施差异化政策,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体现对寻租的遏制和对创新的鼓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贵东  
本文利用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垄断势力的测算,主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垄断行为。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垄断企业总体表现为创新型垄断。但不同类型的垄断企业存在一定差异,含国家资本金的垄断企业较未含国家资本金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较未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寻租,主营业务收入低的垄断企业较主营业务收入高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寻租。同时,在主营业务收入高的垄断企业中,既含国家资本金又含出口交货值的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在主营业务收入低的垄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贵东  周京奎  
本文在系统性整理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LP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垄断势力。测算结果显示:整体上,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低于外商、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但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家控股企业垄断势力有所上升,而外商、集体、个人、港澳台控股企业垄断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也就是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垄断势力呈一定收敛趋势。另外,垄断势力还存在上下游集聚现象,且与上游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行业垄断势力更容易受上游行业传导。最后,利用垄断势力与HHI的特殊关系,本文还初步估测了不同行业的市场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