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3)
2023(16150)
2022(13394)
2021(12325)
2020(10501)
2019(23769)
2018(23103)
2017(43987)
2016(23918)
2015(26643)
2014(26031)
2013(26146)
2012(24001)
2011(21628)
2010(21666)
2009(20848)
2008(20886)
2007(18673)
2006(16621)
2005(15407)
作者
(69263)
(57796)
(57707)
(54708)
(37071)
(27804)
(25869)
(22407)
(21910)
(20633)
(20071)
(19528)
(18662)
(18652)
(18168)
(17713)
(17157)
(16963)
(16768)
(16731)
(14440)
(14290)
(14090)
(13202)
(12972)
(12946)
(12833)
(12688)
(11459)
(11392)
学科
(109834)
经济(109676)
(94720)
管理(85587)
(84610)
企业(84610)
方法(50182)
数学(40284)
数学方法(40064)
(36338)
(32867)
业经(32799)
中国(28500)
(25194)
(24235)
财务(24216)
财务管理(24180)
农业(23212)
(23115)
贸易(23104)
企业财务(22983)
(22582)
技术(19300)
(18472)
(18131)
(17815)
(16950)
理论(16900)
(16851)
(16836)
机构
学院(352572)
大学(350081)
(156865)
经济(154274)
管理(138679)
理学(119313)
理学院(118116)
研究(117472)
管理学(116696)
管理学院(116042)
中国(94497)
(75733)
(72821)
科学(67962)
(61887)
财经(59955)
(58562)
(54711)
(53023)
中心(53022)
研究所(52583)
业大(50740)
经济学(49430)
农业(48706)
北京(45853)
经济学院(44740)
财经大学(44506)
(41952)
(41056)
(40924)
基金
项目(229483)
科学(183305)
基金(172359)
研究(165111)
(150565)
国家(149287)
科学基金(129163)
社会(111259)
社会科(105776)
社会科学(105751)
基金项目(90960)
(87297)
自然(82630)
自然科(80754)
自然科学(80726)
自然科学基金(79436)
教育(74415)
(73030)
资助(70714)
编号(62470)
(52358)
重点(51363)
(50120)
成果(49593)
(48902)
国家社会(47775)
(46947)
(46714)
创新(46206)
教育部(45416)
期刊
(174316)
经济(174316)
研究(104515)
中国(67640)
(62124)
(57027)
管理(55373)
学报(53770)
科学(51847)
大学(41777)
学学(40054)
农业(38602)
(35434)
金融(35434)
财经(31472)
业经(28679)
经济研究(28538)
技术(28317)
(27107)
教育(26330)
问题(23494)
(23355)
(21639)
技术经济(19079)
世界(18598)
国际(18514)
(16644)
商业(16633)
现代(16184)
财会(15758)
共检索到530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香  何有良  
本文深入考察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规模。进一步考察上游垄断影响企业出口规模的潜在机制,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降低了出口概率,此外其对出口产品种类、出口范围、出口数量与价格均产生了明显的降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但对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抑制作用较弱;上游垄断对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抑制作用随着加工贸易程度的提升而减弱;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非进口企业的出口规模,但对进口企业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还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上游垄断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关系,发现上游垄断显著缩短了企业出口的持续期,并且该效应在不同特征企业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赵柯雨  
本文以中国"五年规(计)划"政策文件对重点产业的设定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率提升"是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重点产业政策对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对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市场自由化对重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应稳步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长期稳健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来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将262个地级市作为企业选择空间,运用负二项回归检验上游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企业选址的影响,并考察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自上游企业的服务供给成为新企业向"中心"地区靠拢的驱动力;上游服务业发展所引发的知识溢出与经济集聚对工业企业选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能够增强上游服务业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海鹏  房帅  王文姝  
借助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上游垄断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在考虑指标测量误差、同时期的政策改革效应、样本选择、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干扰计量回归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上游垄断可以通过提高中间品国内外相对价格、减少本土中间品种类、降低中间品质量三个作用渠道阻碍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游垄断会显著降低从事非加工贸易、低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对从事加工贸易、高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王玥清  
稳就业是“六稳”的首要工作,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模式转变对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模式转变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长,生产规模扩张、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是出口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就业净增长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出口模式转变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就业净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研究还表明,出口模式转变不仅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而且也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此外,出口模式转变明显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是因为出口模式转变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大于工资率效应,从而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上述结论表明,企业出口模式转变对中国保障就业稳步增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鼓励企业直接出口的同时,也要注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市场特征与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地和出口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产值以及人均工资水平等都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和出口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出口目的地的GDP、人均GDP、英语虚拟变量也与企业出口目的选择以及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本国的地理距离则与企业出口行为决策呈负相关关系。因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个体特征差异导致的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差异是促成以上相关关系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当期的出口行为决策显著受到前一期的出口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冬冬  罗明津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凯华  张海鹏  南士敬  
本文通过将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拓展至企业层面,系统刻画了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及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尽管随着国内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提升背后却隐藏着国内服务数字化缺位束缚制造业发展的困境;无论是跨国对比,还是区分贸易类型,这种“大而不强”的特征都十分明显;考虑到数字服务经济效益高于数字产品,国内数字化水平结构失调很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计量模型显示,市场潜力更加偏好于促进国内数字服务投入,外资渗透度更加倾向于利用国内数字产品替代国内数字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制造业低端锁定并存的现象,同时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云龙  吕越  
本文考察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游垄断会通过中间品价格和生产率渠道降低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WIOD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增加值视角测算的行业RCA指数、TC指数和MI指数作为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游垄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以及测算误差后,实证结论依然稳健。上游垄断会通过中间品价格和生产率渠道影响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此外,政府补贴会加剧上游垄断的负向影响,而下游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抑制上游垄断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负向影响。因此,推动上游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上游市场垄断,对于中国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和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