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1)
- 2023(4028)
- 2022(3287)
- 2021(2892)
- 2020(2185)
- 2019(4843)
- 2018(4418)
- 2017(8448)
- 2016(4526)
- 2015(4757)
- 2014(4803)
- 2013(4700)
- 2012(4364)
- 2011(4035)
- 2010(4069)
- 2009(3549)
- 2008(3391)
- 2007(2901)
- 2006(2661)
- 2005(2280)
- 学科
- 济(27755)
- 经济(27740)
- 地方(14151)
- 中国(9993)
- 管理(9560)
- 地方经济(7903)
- 方法(7311)
- 数学(6816)
- 数学方法(6768)
- 城市(6496)
- 环境(5752)
- 业(5232)
- 学(5117)
- 城市经济(4731)
- 农(4472)
- 发(4278)
- 业经(3890)
- 农业(3401)
- 资源(3340)
- 域(3214)
- 区域(3209)
- 融(3065)
- 金融(3063)
- 和(3037)
- 产业(2845)
- 划(2832)
- 方城(2825)
- 土地(2661)
- 事业(2572)
- 发展(2566)
- 机构
- 大学(65522)
- 学院(65354)
- 济(26789)
- 研究(26566)
- 经济(25880)
- 管理(23535)
- 理学(20457)
- 理学院(19990)
- 管理学(19629)
- 管理学院(19475)
- 科学(17772)
- 中国(17414)
- 京(14651)
- 所(12888)
- 范(12170)
- 师范(12110)
- 研究所(11903)
- 中心(11656)
- 院(10600)
- 师范大学(10416)
- 财(9726)
- 江(9487)
- 北京(8764)
- 业大(8698)
- 经济学(8592)
- 科学院(8417)
- 农(8365)
- 财经(8333)
- 研究院(8138)
- 州(7977)
- 基金
- 项目(50818)
- 科学(41943)
- 基金(38246)
- 研究(35103)
- 家(33895)
- 国家(33703)
- 科学基金(29723)
- 社会(24777)
- 社会科(23659)
- 社会科学(23654)
- 基金项目(21541)
- 自然(19270)
- 省(19196)
- 自然科(18826)
- 自然科学(18823)
- 自然科学基金(18409)
- 划(17325)
- 教育(14732)
- 资助(13561)
- 编号(12896)
- 发(12663)
- 重点(11948)
- 国家社会(10940)
- 发展(10435)
- 部(10316)
- 展(10310)
- 创(10117)
- 课题(9682)
- 创新(9653)
- 计划(9325)
共检索到9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菁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郊野乡村地区承担着"守底线、保发展"的双重责任,既要引领乡村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乡村资源要素调整重组,也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整合项目资金、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稳固耕地保护根基,绘浓生态底色,助力乡村振兴,重塑大城市的乡村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智敏 刘伟 夏菁
上海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针对人口环境资源紧约束的现实,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导向,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核心,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推动郊野生态空间保护与系统修复,走出了一条大都市区郊野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福能 刘珺
针对传统表象性的"田、水、路、林、村"整理和乡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以"乡村复兴"为目标的乡村发展需求,通过分析乡村复兴的内涵及其对土地整治的要求,提出以景观生态整体提升为目标的创新型土地整治模式。以地处上海市郊野地区的崇明县三星镇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三星镇作为近郊乡村的区位优势,通过创新型土地整治从生产、生态和生活3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和提升,深入挖掘乡村价值内涵。研究结论表明:创新型土地整治模式应超越传统标准,土地整治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切实做到生态网络的修复以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景观风貌特色的整体提升,达到乡村空间格局的肌理延续、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提升、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乡村产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改造和利用既有国铁资源发展市郊铁路是解决超大城市人口及功能过度集中、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促进“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有效手段。以环北京通勤圈建设为例,从空间布局、交通支撑、功能引导、机制保障四个层面提出市郊铁路引领超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框架模式。提出构建“轨道通勤走廊+自立型城市圈”的通勤圈新空间结构,形成梯度合理的“中心—外围”圈层布局;补齐市郊铁路通勤出行短板,支撑通勤圈的快速通勤需求;推动高端服务功能落地通勤圈,避免简单化的产业功能承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解决通勤圈一体化管理、建设、发展等核心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信仕 于静 张志伟 蔡文婷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大力推进郊野公园的建设。本文以我国郊野公园建设相对成熟的香港、深圳为例,就两地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选址、规模、景观、管理等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开展郊野公园规划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郊野公园 规划研究 香港 深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陶思远 卢方方 周小平
客观评价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及空间布局特征,是分类制订精细化乡村振兴策略的关键之一。通过构建大都市郊野乡村"生态环境—休闲文化—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活保障"多功能评价方法,使用多源空间数据、统计数据及调查数据,评价上海郊野89个镇的多功能值,提出镇域多功能发展类型及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1)上海市89个镇多功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各项功能按照均值排序为生态环境(0.7674)>经济发展(0.6054)>农业生产(0.5882)>生活保障(0.5238)>休闲文化(0.2525);(2)生态环境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岛、青浦西部和奉贤南部,农业生产高值区主要位于浦东南部、奉贤及金山、崇明南部和青浦,经济发展高值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周边和新城周边区域的28个镇,生活保障低值区主要位于紧邻中心城与最偏远区域两类共29个镇,休闲文化高值区主要位于与中心城距离最偏远的松江、青浦、金山;(3)郊野镇多功能发展可划分为高均衡型、低均衡型和非均衡—混合发展型、非均衡—传统维持型和非均衡—城市化型共五种模式,仅浦江镇等10个镇为多功能高均衡发展模式,占11.24%。论文建立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结论可为探索精细化都市郊野乡村振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静远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行动指南,是超大城市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谋划城市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指导和约束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超大城市的现实问题,本文对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推动超大城市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罡
大城市郊区城镇和农村集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使郊区城镇的发展机制与众不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态。研究郊区镇用地和布局的特点及问题,对这些镇自身发展十分必要,对大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和大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王晓莉 郭碧云 孟昭霞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不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给中国城镇化的方方面面予以指导,信息量超大。以下是我认为的重点内容:一是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注意,这里的措辞是"实现",而非"推动",说明一亿人进城的紧迫性已经很高,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接下来国家会有各种重磅举措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取消城区人口300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只是其中之一。二是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一点在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已经有了相关表述,发改委此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铮
产业集聚是人口集聚的依托,人口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促进大城市郊区小城镇迅速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拉动其他产业迅速发展;主导产业的功能定位决定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多样化。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口集聚 城镇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康 罗罡辉 钱竞
传统规模扩张和存量调整的空间规划模式,难以支撑超大城市内涵式、集约式、绿色化的发展新路。本文从价值原点、逻辑主线、创新做法等方面,对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微积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创新做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惠 李常华 张雪飞
从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保护,从郊野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边缘区用地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城市和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等视角,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功能目标、发展机制、规划控制管理、土地获得方式、发展政策引导等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威 方志权 顾海英
首先立足于大城市郊区林地的发展,阐述实现林地功能兼容开发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对上海郊区林业发展的实地考察,提出大城市郊区林地功能兼容开发的主要任务,分析与旅游业结合、与农业其他产业结合、林业产业化开发和与房地产开发结合的四种林地兼容开发模式,并对郊区林地开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 功能 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柴铎 周小平 谷晓坤
郊野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对中国摆脱"高速低效"城镇化路径依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实践和政策、研究的文本分析,可将新时期节约集约用地内涵解构为"5Q控制性框架+5E功能内涵"。运用上海98个郊野乡镇2010—2015年数据,基于5Q+5E框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郊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圈层分布、区域极化明显,而5Q指数和5E标准,可较好识别用地问题,并可作为用地指标分配、调整城市开发边界、用地审批、控制考核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