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4)
- 2023(7816)
- 2022(6467)
- 2021(5781)
- 2020(4822)
- 2019(10600)
- 2018(10021)
- 2017(18608)
- 2016(10527)
- 2015(11384)
- 2014(11011)
- 2013(10743)
- 2012(9884)
- 2011(8979)
- 2010(9055)
- 2009(8000)
- 2008(8067)
- 2007(6981)
- 2006(6169)
- 2005(5207)
- 学科
- 济(39205)
- 经济(39156)
- 管理(26829)
- 业(26615)
- 企(20342)
- 企业(20342)
- 方法(18440)
- 数学(16425)
- 数学方法(16233)
- 学(12931)
- 农(11548)
- 财(9841)
- 中国(9775)
- 贸(9075)
- 贸易(9073)
- 业经(8895)
- 易(8807)
- 农业(8066)
- 地方(7332)
- 环境(7198)
- 技术(6536)
- 制(6490)
- 融(6099)
- 金融(6098)
- 务(6014)
- 财务(6011)
- 财务管理(6003)
- 银(5852)
- 银行(5791)
- 企业财务(5748)
- 机构
- 大学(156605)
- 学院(154050)
- 研究(58919)
- 济(58482)
- 经济(57362)
- 管理(54862)
- 理学(48908)
- 理学院(48167)
- 管理学(47062)
- 管理学院(46790)
- 科学(42714)
- 中国(41243)
- 农(39559)
- 所(32844)
- 京(32837)
- 农业(32046)
- 业大(31600)
- 研究所(31019)
- 中心(25515)
- 财(24906)
- 江(22303)
- 农业大学(21511)
- 院(21112)
- 范(21090)
- 财经(20933)
- 师范(20674)
- 北京(19698)
- 室(19367)
- 经(19267)
- 科学院(19211)
- 基金
- 项目(116305)
- 科学(90523)
- 基金(86347)
- 家(81199)
- 国家(80586)
- 研究(73009)
- 科学基金(66409)
- 自然(47335)
- 社会(46939)
- 基金项目(46567)
- 自然科(46261)
- 自然科学(46242)
- 自然科学基金(45437)
- 社会科(44504)
- 社会科学(44490)
- 省(44369)
- 划(39945)
- 资助(34126)
- 教育(33149)
- 重点(27826)
- 编号(26314)
- 计划(25823)
- 部(24924)
- 发(24749)
- 创(24333)
- 科研(23722)
- 科技(23185)
- 创新(22928)
- 业(21255)
- 国家社会(20285)
共检索到211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73~2007年,上海高温日数表现为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低温日数则表现为多—少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7年,上海年均高温日数、各级高温过程数和高温过程日数都最多,低温日数、低温过程数和低温过程日数都最少。1960~2007年,上海每年高温日数与当年夏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当年冬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负相关。降水对上海极端气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上海高温日数与夏季降水量弱显著负相关,低温日数与冬季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毅 杨太保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冰川普遍发生了退缩,对局地人民生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博格达峰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首先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进行研究,同时应用Landsat 1-4、5、7MSS、TM/ETM+影像分析1972-2013年博格达峰区冰川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冰川变化与该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研究区气温、降水变化倾向分别为0.19oC/10 a和12.4 mm/10 a;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突变。气温主要表现为8~10 a的周期,降水周期性较差。目前处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期;21972-2013年冰川面积减少46.71±1.32 km2,年均退缩率为0.66%±0.02%,冰川退缩趋势明显。其中1972-1990年,冰川年均退缩率为0.44%±0.03%;近20年来冰川退缩加剧,年均退缩率达到0.78%±0.09%;3通过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冰川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预计未来冰川消融率将趋于稳定,但仍处于较高状态;4对比中国西部各地区冰川的变化,发现该地区冰川退缩和其他区域退缩速率相吻合;51990年之前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1990年之后冰川退缩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萍 陈葆德 陈伯民
采用上海徐家汇站1873年~200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及1961年~2007年上海地区11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持续性降水以及时空分布的长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上海134年以来汛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34年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暴雨频数、持续性降水频次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长期变化趋势不甚明显;②1980s以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日数减少,大雨以上的降水强度增强,汛期的降水时段也更为集中,集中降水期有提早结束的趋势,持续无雨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增多趋势;③1980s以来,上海地区汛期降水总量呈现出城郊空间不一致的变化特征,中心城...
关键词:
降水 气候变化 汛期 上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睿 朵海瑞 史林鹭 周延 焦盛武 秋培扎西 雷光春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使用1990、2000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景观类型,通过Arc GIS 10.0和ErDAS 9.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合当地1970—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该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44年间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降水量以20.3 mm/10年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平均温度以0.38℃/10年的速率上升,从2000年开始,该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44年间的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该区冰川和永久积雪、水域、高寒草甸和高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超 彭莉莉 黄晚华 陆魁东
利用湖南省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与烟叶生长密切相关的气候资源近50年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烟草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大田期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0.8 h;大田期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6.3 mm,并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成熟期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了12.8 mm,气候突变发生在1989年;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00年发生了突变,自2000年以后,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显著增多,发生机率明显增大;经历近50年的气候变化后,湘西北烟区和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庆蒙 张露 张俊飚
利用来自湖北省公安县、枝江市等10个代表地区847个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 probit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施的偏向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实施劳动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高,且超过65%,而实施技术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比例最低;气候变化感知、土地转入、户主性别、家庭农业劳动力、接受生产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实施不同要素偏向型的气候适应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的农户比未感知到的农户在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上分别高出29.1%和18.8%,发生土地转入的农户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要比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高出10.9%和7.5%。最后提出了降低适应气候的制度成本、拓宽气候信息服务路径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真真 祝光欣 刘志娟 郭世博 李娥 杨晓光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中2个共享社会经济情景(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1-2.6和SSP5-8.5)下1981—206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基准时段(1981—2014年)和未来(2015—2060年)玉米开花期高温强度(HSI)、高温持续时间(AHSD)和累积高温度日(HD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4年玉米开花期HSI、AHSD、HDD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最大(区域均值分别为32.3和33.8℃、8.4和9.8 d、22.9和40.3℃·d)。受气候变暖影响,未来气候情景下,特别是在SSP5-8.5气候情景下,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扩大、强度增加,HSI和AHS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北方春播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HSI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97和1.16℃·(10a)~(-1),AHSD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73和1.11 d·(10a)~(-1)。全区HD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黄淮海夏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增加趋势分别为2.68和5.26℃·d·(10a)~(-1)。【结论】未来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将扩大、强度将增加;且应重点关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播玉米区的开花期高温,前者主要由于基础温度高,后者主要由于增温幅度较大。可通过选用抗高温品种、调整播种窗口、采用水肥及化学调控等综合措施降低高温威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荣
环洱海地区是云南省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和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叠合特征的典型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以环洱海地区1951~2014年6个基本站点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自1951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7℃/10 a、0.03℃/10 a和–0.14℃/10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环洱海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顺久
依据1961~2003年水文气象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进行了岷江年径流、青藏高原年气温与年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变化趋势显著性检验,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岷江径流变化与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而年降水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的气候环境下,岷江径流量总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上游紫坪铺站-2.619 0m3/s、下游高场站-6.538 5m3/s,其中紫坪铺站径流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从季节变化上看,岷江径流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而以春季变化最少;从时间变化特性看,在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艳 夏军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依靠源区河流的补给,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的源流区(出山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法和EOF分析法研究历史水文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积雪融水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EOF分析表明源流区内的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增加趋势;受冰川调节和区域气温升高的双重影响,年平均径流量多年保持稳定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小波分析表明1990年后在大于15年的时间尺度上进入丰水期;多变量非参数检验表明径流随气温和蒸发量变化较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伟 曹雯 姚筠 王晓东 段春锋 王胜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沿江地区12个棉花主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平均气温、≥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其变化对棉花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a,安徽省沿江地区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日照时数显著减少(P<0.01),平均每10a减少46.92h。棉花气象产量与...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棉花 生长季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西言 杨彬云 王鑫
本文应用河北省沿海气象站1961年-2005年45年逐年各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潜在蒸散量,并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月气候条件、海盐生产季节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海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3月-6月和9月-10月是最适宜海盐生产的季节;海盐生产季节各要素的变化特征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蒸散量均为减少趋势,并且这种变化趋势是显著的;蒸散量是影响海盐生产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照时数的减少;综合考虑,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玉璧 王润元 邓振镛 尹东 安华银 张秀云
利用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牲畜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首曲流域牧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存在2~4年、6~7年、10~11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3年之前气温以偏冷为主,1984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明显趋于干旱化,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数量上升,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84年后幼畜成活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卜红梅 党海山 张全发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p
关键词:
金水河流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