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1)
- 2023(13515)
- 2022(11703)
- 2021(11029)
- 2020(9039)
- 2019(20844)
- 2018(21028)
- 2017(39626)
- 2016(21865)
- 2015(24854)
- 2014(24996)
- 2013(24368)
- 2012(22608)
- 2011(20547)
- 2010(20732)
- 2009(18714)
- 2008(18232)
- 2007(16299)
- 2006(14543)
- 2005(12782)
- 学科
- 济(89316)
- 经济(89138)
- 管理(59244)
- 业(55621)
- 企(45378)
- 企业(45378)
- 方法(36177)
- 数学(29498)
- 数学方法(29173)
- 中国(28083)
- 农(25037)
- 地方(24885)
- 业经(21861)
- 学(19513)
- 财(18889)
- 农业(16874)
- 理论(16649)
- 和(16485)
- 制(15006)
- 贸(14955)
- 贸易(14939)
- 教育(14867)
- 易(14378)
- 环境(14243)
- 技术(14166)
- 银(13790)
- 融(13785)
- 金融(13783)
- 银行(13751)
- 发(13379)
- 机构
- 大学(307633)
- 学院(303867)
- 管理(119348)
- 济(116813)
- 经济(113965)
- 研究(105249)
- 理学(102366)
- 理学院(101142)
- 管理学(99370)
- 管理学院(98818)
- 中国(77038)
- 京(66982)
- 科学(66210)
- 财(53509)
- 所(53105)
- 农(48485)
- 研究所(48159)
- 中心(47067)
- 江(45555)
- 范(45201)
- 师范(44826)
- 业大(44785)
- 北京(43094)
- 财经(41994)
- 院(38071)
- 经(38052)
- 州(37759)
- 农业(37429)
- 师范大学(35964)
- 经济学(33421)
- 基金
- 项目(204900)
- 科学(160329)
- 研究(154412)
- 基金(144911)
- 家(124789)
- 国家(123617)
- 科学基金(106012)
- 社会(95666)
- 社会科(89731)
- 社会科学(89704)
- 省(81275)
- 基金项目(77469)
- 教育(71625)
- 划(68152)
- 自然(67581)
- 自然科(65965)
- 自然科学(65953)
- 编号(65141)
- 自然科学基金(64736)
- 资助(59148)
- 成果(54588)
- 发(47096)
- 重点(45639)
- 课题(45625)
- 部(44520)
- 创(42486)
- 项目编号(40083)
- 创新(39394)
- 科研(38564)
- 大学(38556)
- 期刊
- 济(136350)
- 经济(136350)
- 研究(95624)
- 中国(65968)
- 学报(47120)
- 教育(46356)
- 农(45282)
- 管理(44906)
- 科学(44078)
- 财(38979)
- 大学(36115)
- 学学(32763)
- 农业(31943)
- 技术(26723)
- 融(26634)
- 金融(26634)
- 业经(23424)
- 图书(21852)
- 经济研究(20960)
- 财经(19981)
- 问题(17360)
- 经(17012)
- 业(16043)
- 科技(15647)
- 理论(15178)
- 书馆(14959)
- 图书馆(14959)
- 技术经济(14382)
- 实践(14023)
- 践(14023)
共检索到46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忱
●要加强营造健康向上、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与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学术的自由空间,研究的工作环境,学者的生活环境等。●要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身规律,促进学科的发展、特别要根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的类别,以及各学科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推进。●要找准位置,正确定位,总体规划,重点突破,精心培植,形成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学术高地、研究强项、精品力作。●要更加重视人的作用,注重培植“名流”“、大家”,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劝宝 张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日前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意见》指出,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中,注重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质量评价导向有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正值春风拂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面临新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春天。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30年,更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释放潜力、彰显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能力的30年。30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长足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恢复中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了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俊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强调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战略任务与根本要求,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健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高等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以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龙头,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出精品、育人才、带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紧紧围绕江苏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的实际,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学科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广祥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全省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密切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长足进步。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辉
学风不仅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而且关系到中国科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文章从中国学术界学风问题的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自律、调整政策导向回归学术价值取向、发扬学术民主摒弃庸俗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不端的问责和惩处机制等路径以端正学风。
关键词:
学风问题 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略)二、基本规范(略)三、学术引文规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日臻活跃和繁荣。但是,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们总觉得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怎么明显。这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范式产生疑问,而且影响到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然,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析地看,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既要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也要正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地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一、总 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南京大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进方向,认真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规律,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宣传,坚定贯彻落实,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