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0)
2023(5077)
2022(4204)
2021(3805)
2020(3242)
2019(7562)
2018(7035)
2017(13440)
2016(6806)
2015(7845)
2014(7746)
2013(7710)
2012(7205)
2011(6547)
2010(7015)
2009(6879)
2008(5894)
2007(5069)
2006(4734)
2005(4633)
作者
(17989)
(14622)
(14485)
(13928)
(9490)
(7066)
(6948)
(5909)
(5631)
(5442)
(5105)
(4911)
(4860)
(4843)
(4570)
(4564)
(4489)
(4202)
(4192)
(4077)
(3686)
(3564)
(3561)
(3533)
(3380)
(3358)
(3323)
(3229)
(3027)
(2950)
学科
(27196)
经济(27159)
(25943)
金融(25943)
(22135)
银行(22133)
(21588)
(19914)
管理(17902)
(17275)
企业(17275)
中国(17088)
中国金融(10917)
(10268)
(9865)
方法(9691)
地方(8682)
数学(7877)
数学方法(7775)
(7326)
财务(7301)
财务管理(7291)
业经(7078)
(7068)
贸易(7059)
企业财务(7035)
(6907)
(6390)
理论(6136)
(6037)
机构
大学(92399)
学院(90664)
(43073)
经济(42026)
中国(33727)
管理(33363)
研究(33093)
理学(27711)
理学院(27417)
管理学(27107)
管理学院(26929)
(22623)
(18960)
中心(17540)
财经(17288)
(16538)
(16213)
科学(16070)
银行(15972)
(15937)
金融(15930)
(15786)
(14942)
经济学(14271)
研究所(14024)
人民(13501)
财经大学(13215)
(13089)
经济学院(12858)
北京(12598)
基金
项目(54679)
研究(43025)
科学(42817)
基金(39980)
(33238)
国家(32928)
科学基金(28509)
社会(27694)
社会科(26494)
社会科学(26484)
基金项目(20660)
(19855)
教育(19242)
编号(17496)
(17172)
资助(16770)
自然(16613)
自然科(16226)
自然科学(16223)
自然科学基金(15934)
成果(15490)
(12622)
重点(12598)
(12544)
课题(12225)
(12171)
(12098)
国家社会(11620)
项目编号(11438)
教育部(11342)
期刊
(48688)
经济(48688)
研究(34578)
(28724)
金融(28724)
中国(21437)
(17301)
管理(13581)
教育(10359)
学报(10187)
(10149)
科学(9832)
国际(8562)
大学(8526)
财经(8401)
经济研究(8223)
学学(7701)
技术(7442)
(7207)
(7054)
农业(5929)
问题(5876)
业经(5870)
理论(5572)
世界(5170)
中国金融(5071)
实践(4890)
(4890)
会计(4801)
图书(4572)
共检索到16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刁仁德  
现代社会的信用特色越来越显明,以至于国际上现代大都市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根据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而定。正因为如此,上海重新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已成为我国政府与金融界的一种共识和追求目标。同时,这一大胆构想为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货币资本的国际交易需要,通过与国际资本的融通,扩大我国商品的国际流通渠道及国际投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涉及到与各方面复杂的关联。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围绕这一构想作理论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镇华  
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朱镇华SomeIdeasotRebuilding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inShanghai¥(ZhuZhenhua)Mainpoints:a)Itispossiblctorcbuildint...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本华  
文章就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等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尽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且是国内最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但差距还很大,不仅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扭曲、而且众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低下,整个市场在开放中显得十分脆弱。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处在“十字”路口,是“弱化”国际金融中心定位,还是继续坚持扩大开放;是坚持扭曲的市场定价中心,还是强化市场约束功能;是继续坚持简单的机构集聚,还是注重竞争力的提高;是继续坚持中心之一,还是明确一个中心。不同的选择直接关乎成败。本文认为,上海要想真正缩短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必须找到支点,尽快按照国际规则和金融市场的本原进行运作,同时促进全国金融业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群  王向燊  
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在于制度创新。其中,金融制度创新是核心,而离岸银行业务又是金融制度创新中的重头戏之一。目前,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种类与客户对象也很有限。根据内地《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中资银行可开办的离岸业务只得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汇拆借,国际结算,大额可转让凭证,外汇担保,咨询、见证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路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