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3)
- 2023(4919)
- 2022(4094)
- 2021(3390)
- 2020(2696)
- 2019(6177)
- 2018(5925)
- 2017(11355)
- 2016(5755)
- 2015(6494)
- 2014(6677)
- 2013(6751)
- 2012(6627)
- 2011(6367)
- 2010(6655)
- 2009(6349)
- 2008(5862)
- 2007(5261)
- 2006(5074)
- 2005(4673)
- 学科
- 济(56967)
- 经济(56935)
- 地方(18772)
- 管理(15352)
- 方法(14378)
- 中国(13657)
- 数学(13131)
- 数学方法(13089)
- 地方经济(12453)
- 业(9564)
- 学(8524)
- 业经(7972)
- 环境(7327)
- 企(6637)
- 企业(6637)
- 经济学(6568)
- 城市(6541)
- 发(6436)
- 农(6390)
- 融(5565)
- 金融(5565)
- 产业(5466)
- 制(5052)
- 资源(4990)
- 财(4862)
- 和(4855)
- 农业(4793)
- 体(4747)
- 城市经济(4735)
- 总论(4478)
- 机构
- 大学(98202)
- 学院(96918)
- 济(55135)
- 经济(53968)
- 研究(39822)
- 管理(34658)
- 理学(29207)
- 理学院(28783)
- 管理学(28475)
- 管理学院(28266)
- 中国(27711)
- 科学(21436)
- 财(21347)
- 京(20386)
- 所(19507)
- 经济学(19074)
- 研究所(17440)
- 财经(17316)
- 经济学院(16776)
- 中心(16342)
- 经(15691)
- 院(14324)
- 江(14033)
- 范(13290)
- 师范(13238)
- 北京(13052)
- 财经大学(12774)
- 科学院(12378)
- 社会(11837)
- 研究中心(11282)
- 基金
- 项目(60818)
- 科学(49060)
- 基金(45950)
- 研究(43639)
- 家(39225)
- 国家(38985)
- 科学基金(34088)
- 社会(32186)
- 社会科(30719)
- 社会科学(30709)
- 基金项目(24135)
- 省(21803)
- 自然(19981)
- 自然科(19522)
- 自然科学(19520)
- 自然科学基金(19136)
- 划(18563)
- 资助(18484)
- 教育(18258)
- 发(15146)
- 编号(15134)
- 国家社会(14334)
- 重点(13778)
- 济(13645)
- 经济(13501)
- 部(13285)
- 发展(13109)
- 展(12959)
- 成果(12004)
- 教育部(11819)
共检索到156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守贵 金芙蓉 黄融
都市圈经济流就是发生在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由经济内在联系驱动的各种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在对上海都市圈各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度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强度,并以这三种流为自变量,建立了它们与城市经济总量GDP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追踪揭示了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围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线索及其经济意义。
关键词:
经济联系度 经济流 上海都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郭兵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对较差;3个中心城市行政地位差别很大,但政策支持力度对辐射力的影响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金融业发展是辐射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辐射力对城市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的依赖度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都市圈 辐射力 分形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孟真 梁志霞 潘莹雪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及圈内各城市存在σ收敛,各城市内部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都市圈整体及大部分城市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仅唐山市不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城市空间效应 区域竞争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小川雄平
东北亚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局部经济圈的形成。如果把环黄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和北回归线经济圈相互连接起来,可以促成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形成。为防止海域污染,目前已成立了两个沿岸城市间协议体。并定期召开有关环境污染和技术转让的专家会议。日本北九州、山口地区将在城市间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立人
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课题终于列入了现实的议事日程。这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包括长江流域特别是附近省、市、县的大事。上海的重振雄风对全国首先是周围地区带来很大机遇,同时也呼唤着全国首先是周围地区的配合和支持。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是孤岛,应当有逐步扩展的空间依托,在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立人
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课题终于列入了现实的议事日程。这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包括长江流域和华东地区特别是附近省、市、县的大事。上海的重振雄风对全国首先是上海周围地区带来很大机遇,同时也呼唤着全国首先是上海周围地区的配合和支持。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是孤岛,应当有逐步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强 罗守贵
上海都市圈内部各个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冲突屡屡发生。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降低了区域的整体效率。要想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持续的增长,上海都市圈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上海都市圈分工现状,本文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目前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类:专业化支柱行业、移出型行业、潜力型行业和竞争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构想。
关键词:
共生 产业分工 上海都市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吴仕嫱
文章以交通流、经济流、信息流三类城市流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城市引力模型、优势流分析法、场强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南京—合肥双都市圈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研究发现:城市联系强度差异显著,呈南京、合肥双核引领的空间极化态势,形成了两主三副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城市联系主从关系明显,均以宁、合为首位联系城市,且南京影响力大于合肥;城市联系网络复杂性突出,表现为两极带动多中心化、网络联系东强西弱不均衡化等特征;城市辐射范围受行政区与城市实力的双重影响,城市辐射空间邻近效应及空间叠加效应显著,双圈交汇区发展潜力巨大。应从制定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完善一体化交通网络、建立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及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等层面,促进宁—合双都市圈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赛南 邓慧琳 彭馨雨 陈书迪 王雨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分析等得出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各要素流动形成的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且内部流动强度不一;(2)根据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结果将武汉都市圈城市的对外联系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武汉的对外联系能力与其他城市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3)城市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对不同城市间要素流强度具有显著负影响,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共同影响了都市圈内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最后,针对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优化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罗建兵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内涵,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欧氏距离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体系,进而对武汉城市圈1+8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强于竞争性,但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同城市要根据各自地缘关系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地缘经济关系 欧氏距离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赵弘 孙莉 杨维凤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入境口岸地区,不计其数的海外游客以其为中转地向全国各地扩散。广西是旅游业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着众多入境游客。通过对1997-2005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向广西扩散转移的数量变化、时间及空间分布集中性及其扩散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京津冀是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最大的中转区,长三角入境旅游转移在广西客源结构中排名第二,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而珠三角虽然向广西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最少,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动态扩散 历程 广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