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4)
- 2023(2671)
- 2022(2062)
- 2021(1995)
- 2020(1629)
- 2019(3705)
- 2018(3691)
- 2017(6392)
- 2016(3535)
- 2015(4203)
- 2014(4247)
- 2013(4174)
- 2012(3991)
- 2011(3621)
- 2010(3723)
- 2009(3237)
- 2008(3274)
- 2007(3296)
- 2006(2970)
- 2005(2385)
- 学科
- 济(14493)
- 经济(14488)
- 管理(8266)
- 地方(7694)
- 业(5305)
- 农(5163)
- 中国(5138)
- 方法(3938)
- 农业(3496)
- 学(3476)
- 企(3368)
- 企业(3368)
- 数学(3290)
- 业经(3245)
- 数学方法(3234)
- 环境(3132)
- 地方经济(3057)
- 和(2527)
- 教育(2485)
- 发(2389)
- 财(2353)
- 资源(2295)
- 融(2226)
- 金融(2225)
- 贸(2201)
- 贸易(2196)
- 生态(2175)
- 制(2155)
- 理论(2145)
- 易(2065)
- 机构
- 学院(46737)
- 大学(46460)
- 研究(19921)
- 济(16010)
- 经济(15380)
- 管理(15302)
- 中国(14300)
- 科学(13157)
- 理学(12146)
- 理学院(11931)
- 管理学(11510)
- 管理学院(11402)
- 京(10991)
- 所(10271)
- 中心(9408)
- 研究所(9182)
- 农(9030)
- 范(8259)
- 江(8223)
- 师范(8183)
- 院(8030)
- 财(7685)
- 业大(7392)
- 北京(7293)
- 省(7098)
- 上海(6832)
- 州(6828)
- 农业(6763)
- 师范大学(6689)
- 技术(6474)
共检索到8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伊娜 周双海
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集聚的角度评估了上海7个郊区新城的建设成效。研究发现,上海的郊区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且已对中心城区,尤其是中心城核心区的人口负载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郊区新城并没有在郊区化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反而是各郊区区县带动了郊区新城的发展。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成效显现滞后的原因,指出当前新城发展已从规划布局阶段转移到政策引导和管理阶段,有效的政策推动才能真正使郊区新城快速成长为具有磁性的"增长极"。
关键词:
郊区新城 建设成效 滞后 发展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郊区化 新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修玉 滕飞达 庄长伟 孔玲玲 郑子琪 韩瑜 关晓彤 曹君 谢紫霞 马秀玲 胡习邦 田岱雯 侯青青 代雪娇 陈星宇 姚一博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综合评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短板,为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分阶段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生态制度分领域成效较为突出,但生态空间和生态经济领域不平衡较为突出,短板明显。(3)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上游水平,并且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六大领域建设的平衡度较高。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修玉 滕飞达 庄长伟 孔玲玲 郑子琪 韩瑜 关晓彤 曹君 谢紫霞 马秀玲 胡习邦 田岱雯 侯青青 代雪娇 陈星宇 姚一博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综合评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短板,为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分阶段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生态制度分领域成效较为突出,但生态空间和生态经济领域不平衡较为突出,短板明显。(3)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上游水平,并且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六大领域建设的平衡度较高。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项赟 刘晓文 张剑鸣 张玉环 李宇 温勇 方晓航
通过文献统计及客观赋权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苏和广东各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景新 刘莹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北京 郊区新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元波 吴聪林
文章分析了西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新城的开发建设经验,重点分析了美国纽约、韩国首尔、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大都市的新城建设开发经验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大都市开发建设新城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郊区化 新城 城市空间结构 副中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政 李光辉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基本功能定位是集投资、贸易、金融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开放与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全面检验综合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彻底改变行政理念、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打造适应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探索改革开放的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秋宇 塔娜
新城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空间蔓延的重要手段。国内对新城的研究注重新城开发建设与空间绩效,缺乏对新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注,而时空间行为研究为从微观个体层面透视城市空间提供了重要视角。文章利用2017年对上海市郊区的奉贤新城和南汇新城居民的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以日常生活设施为核心,借助GIS空间分析对新城空间的设施状况和居民的行为空间进行刻画,推出奉贤新城和南汇新城的生活空间特征。研究主要发现:新城公共交通建设的不足是限制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因素;工作活动和个人照料活动是新城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新城内的日常生活设施状况会对居民的活动空间特征产生明显影响;基于百度热力大数据的活动特征进一步讨论了新城居民活动时间规律。研究还基于新城生活空间的理想模式讨论两个新城发展的不足及营造新城生活空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城 生活空间 活动空间 上海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胡信布 袁治平 徐渝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众多,不确定性很强,建设情况评估时往往受到较多主观能动性制约。单一的定量、定性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大多仅能从某一层面对被评对象做出某种评价,而很难统筹兼顾学习型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复杂因素。鉴于集对分析理论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视为一个系统,并兼顾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及相互转换的优势,本文在对集对分析理论简要介绍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成熟度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集对分析思想构建出评估学习型组织建设成熟度的模型,并通过一算例验证了集对分析在评估学习型组织建设成熟度中的有效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组织决策层进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2009年3月12日,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政府、重庆市政府签订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以下简称"四方协议")后,相继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会议和试验区试点经验推广会,库区两省(市)及各区县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工作,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焦成焕
文章运用F-H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分析资本流动对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近十年来上海郊区资本流动规模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区县的资本流动性较高,资本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为资本净流入情况。资本流动促进了上海郊区资本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率的提高,对城镇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巨大贡献。因此,在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本流动对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影响作用,通过增加资本流动的动力机制,加快资本流动对城镇化和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冯长红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增长 建设成效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